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教师要敢于正视自我的问题

(2013-01-04 11:45:20)
标签:

教育

情感

文化

杂谈

校园

分类: 专业发展

                                   【原创】教师要敢于正视自我的问题

http://s4/mw690/9c2171b4xd27264d64803&690

语文课上,小涛公然玩弄手机,李老师非常恼火,呵斥小涛把手机交上来,但小涛却不予理睬仍然继续玩弄。李老师火冒三丈的走到小涛面前欲夺小涛手中的手机,小涛却说:“干嘛呀你?要手机先让我先把机关掉再说。”李老师气得浑身发抖,揪住小涛的耳朵用书本从小套的脖子上拍了两下。这一拍小涛不但没有服软,反而瞪圆了眼睛,攥紧了拳头欲和李老师干架。李老师气愤难忍,一把从小涛手里夺过手机狠狠的摔在地上。看到李老师暴怒,小涛心里有些害怕,情绪有所收敛,终于低下了了高昂的头。小涛个头比李老师高,李老师便站在讲台上让自己比小涛高出一些,然后劈头盖脸就是一通狠批。事后,李老师把小涛叫到办公室谈了很久,进行了耐心的教导,小涛也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愿意改正,事情总算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这个案例就发生在我身边,从这个案例中你会想到些什么?据我了解,小涛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顽劣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思想品行并不坏,为什他在李老师的课堂上会有如此这样的表现呢?我曾找小涛谈过一次,小涛与我的谈话并不避讳,他说他不喜欢李老师盛气凌人的样子,更不喜欢她在课堂上的喋喋不休的讲,让人感觉到困倦和厌烦。他说李老师爱讥言相讽学生,从不考虑他们的感受。对于小涛的言表,我不能完全赞同也不敢完全否定。客观的讲,小涛在课堂上玩弄手机肯定是错误的,但这种表现的原因是来自于在他的心里有一股抵触对抗李老师的情绪。他的心里不喜欢李老师,对李老师有看法,不愿意上李老师的课,所以,就表现出和老师对着干的姿态。那么,小涛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表现怎么样呢?他说他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从来都是认真听讲的。据我了解,其他老师对小涛的评价也并不差,这就说明问题并不单在小涛身上,更多的是在李老师身上。我们不必去追问过去李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就这件事而言,如果是你遇到的,你会怎么处理?

除了呵斥强令的手段外,再有没有别的方式处理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在课堂上大声呵斥、批评学生是老师的一大忌讳,这样不但伤害了当事人,也影响了全班学生,耽误了教学的进程,同时也损害了老师的形象。至于,当众拍打学生,摔掉学生的手机就更不对了,这样只能让事情越来越糟糕,只能激化矛盾,让对峙升级,甚至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聪明的老师一定不会这样去做的。换一种方式来处理,或许你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我认为:发现小涛上课玩弄手机,就走到他跟前去,摸一下他的头暗示他这样做不对。或者在他的桌前轻轻敲击几下给他警示,让他收敛。或者抛一个问题给他让它引起注意。或者交代一个学习任务给他让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或者幽默的开一个玩笑:“小涛,够先进的呀我们还在啃纸质课本,你都上电子书了!”小涛听到这句话会怎么样呢?所以,处理的方式有n种,但不管怎么处理,都不能当堂暴怒停下教学进程来激化矛盾。课后一定要找他谈,不谈就是一个极大的失误,和他交谈时,不必要斥责,不必要发火,朋友式的交流最好,问一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愿意听课?在孩子的面前放下老师的架子,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是自己的问题就勇于承认,并表示愿意改进。不要忘记鼓励学生,帮助其改正错误,给与他充分的信任。当然,只靠一次、两次的谈话想让小涛有所改变是很困难的,但李老师如果能从根本上去改善师生关系,乐于和学生交流沟通,愿意改进自我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那效果会是什么样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相信,小涛一定不会记恨李老师,他内心对李老师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也一定会有所改变。他可能会慢慢接受李老师,尊重李老师,慢慢会喜欢李老师,喜欢李老师的课,会变的认真起来。

我一直以为,一个成功的老师首先应该是深受学生欢迎和喜欢的老师。当孩子喜欢某个老师,就自然会产生对这个老师信赖和依赖的心理,也就自然而然的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课,愿意和这个老师亲近、交流,这个老师的话他才会听,学习上才会有行动。

做一个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并不容易,一个老师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因素很多,知识水平,综合素养,人格修为,性格特质,爱与关注等等这些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当是爱与关注。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教师若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平等交流、互尊互爱,就能大大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就能真切的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这样的教师一定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他们就会以积极的态度接受老师的教诲,并将这种信赖的尊重转化到学习和生活中。

知识水平,综合素养,人格修为,性格特质对我们来说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感情。换一种态度和表情,换一种沟通的语气和思维,换一个交流的场合和氛围,换一种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效果说不定就会好起来。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些在某些老师课堂上有问题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对这些老师有抵触情绪。而他们往往会在其他一些老师的课堂中、作业上表现良好,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他们喜欢这些老师,与这些老师之间建立了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愿意亲近和接近这些老师。

我认为,课上得好是学生喜欢你的前提和资本,也是学生爱这门学科的首要条件。有老师说,我们都是一些普通的基层教师,没有名师的素养和技能,教学也谈不上什么高超艺术,就是老老实实教课罢了。这话说得很不好,不是名师才能把课上好,普通老师一样能把课上好。根据调研显示:90%的孩子喜欢宽松和谐,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85%以上的孩子喜欢课堂上有融洽自然的师生关系,希望老师与学生相互尊重,朋友式相处和交流。95%的学生喜欢上课幽默、风趣,不死板的老师。 100%的学生希望老师布置作业适量,不布置重复性的和惩罚性的作业。

在调查中:孩子们说:“我们喜欢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师,不喜欢整天凶巴巴,板着一副脸孔的老师。”“我们希望老师能与自己促膝谈心,能与自己平等交流”还有孩子说:“我们最大的苦恼就在于和老师之间有一道隔阂,让我们觉得老师与自己的距离很遥远。”从调查结果上来看,学生对老师的期盼与要求并不高。对于学生这些建议和希望,只要我们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也能做好的。不要去谈那些高深莫测的所谓“艺术”,建立融合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我们来说能够做到,只要真心的去爱孩子关注孩子就行;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我们来说也能做到,只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多一点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学生促膝交流我们难道做不到吗?耐心辅导,真情关注我们难道做不到吗?其实,这些工作并没有多高的难度系数,只要用心,人人都能做到。如果做不到,那一定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思想和态度的问题。

谁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灵,谁就能赢得学生。爱学生,关注、尊重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我们在施教过程中,要敢于正视自我身上存在的问题,有师道才会有尊严,有“道”才会有“尊”,放下教师的架子,勇于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和谐共进,善于把握孩子心理的细微变化和感情轨迹,适时、适当的触动他们心灵,自然合理地给予他们鼓励、期待,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的认可,并产生强烈进步愿望和自我心理暗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