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教育成败的责任不全在教师

(2012-12-05 16:18:24)
标签:

教育

情感

文化

校园

杂谈

分类: 思想火花

【原创】教育成败的责任不全在教师

孟泰国先生有这样一段言论:

假冒伪劣的商品多,是因为假冒伪劣的人多;

假冒伪劣的人多,是因为假冒伪劣的教育多;

假冒伪劣的教育多,是因为假冒伪劣的教师多;

假冒伪劣的教师多,是因为假冒伪劣的教育官员多!

这一段话层层递进,由外到内,由现象到本质,如剥竹笋一样脍炙人口。虽显得有些绝对和偏激,但不无道理。这段话最后的落脚点在“教育官员”上,我很赞同。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育的责任似乎全部推给了教师。其实,教师只是教育政策和要求的执行者、实践者。如果教师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执教的话,想一想,教育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境况?当然,教师按照自己的思想观念执教,在目前的中国还只是一个理想而已。一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可能让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做教育,二是在中国教师队伍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达不到自主执教的水平。

在教育改革中,理念和思想应该受到尊重。但对于教师而言,他们所面临困难并不是理解不了改革理念、思想,也不完全是自身的思想观念转变不了,当紧的问题是他们要面对的是学校的考核,社会、家长及国家考试制度的评价等等这些压力。因为,教师自己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在这压力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目前,在中国的学校中,哪一些学校能够真正的独立自主的办学?哪一些学校离开了“成绩”这个评价标准?哪一些学校能真正称得上践行素质教育,创办特色学校?真正能自主、有特色的学校有多少?比例有多大?现在,绝大多数学校办学千篇一律,办学的功利性色彩很浓,办学的行政化倾向很重。绝大多数学校的校长并不是真正做教育的“教育家”,而是教育行政部门派出的“官”。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求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放手,放权。但实际运行过程中,主导教育改革的是教育行政部门,要让教育行政部门放手、放权,他们能做到吗?所以,权他们是不会放的,主导、影响、评价一样都少不了。

就拿当地进行的“四制改革”来说,校长的聘任是在形式下,由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圈定的;中层干部和教师的聘任制,最初,权利在校长手里,仅此一年,这一制度就作废了。原因在于,教育行政部门一看校长的权力太大了,他们反而手中无权,无事可做。所以,权力自然还要收回去,以至于往后的所谓“四制改革”,就根本不存在校长、教师的聘任了,直接由教育行政部门指派、分派完事。这一改革,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根源就在于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真正把自主权交给学校,而是更加的把权力集中在自己的手里。

在当地推行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教育行政部门的做法是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评价。结果改革没有推行一年,教育行政部门的高调就不喊了,也不指手画脚了,各校也就各自从改革的轨道上退了下来,这些结果,无不是进一步强化了行政权力的有力佐证。
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听到最多的论断、呼号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许多专家、学者在这个论断、呼号上找了很多论据、实例和讲述了很多高深的推理。固然,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没有第三方力量可以代替。但问题来了,教师的成长、成败决定权在谁的手里?

要我说: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碍是观念,教育改革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体制、教师队伍,特别是教育官员的素质上。中国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国家、地方对教师队伍的组建、选拨、使用、培养,特别是对教育官员的选拨、使用上有关系。没有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放手、放权,就很难有真正的教育家办学;没有高水平的优秀管理者队伍,就很难会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没有真正的解放教师,就很难有真正的解放孩子,也就很难有优质的教育产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