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师队伍建设应是培养+换血
(2012-08-10 08:00:43)
标签:
校园 |
分类: 专业发展 |
一位同事兼任了半个月班主任工作,在一次班主任例会上她感慨的说:“班主任真的不是人做的工作,这应该是神干的工作。”显然,这句话落地不会讨好的。话虽不好听但却不是没有道理。班主任的工作强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正常的工作强度,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干过班主任工作的老师其不论是成功还是平庸者对会有这样的体验。在新课程改革推行的进程中,新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班主任的要求更是高上加高,再加上,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班主任工作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具有风险的职业。
有人对新教师的反思和反省提出了若干建议:今天,你读书了吗今天,学生喜欢你的课了吗?今天,你表扬学生了吗?今天,你思考了吗?今天,你写作了吗?今天,你与人沟通了吗?今天,你充分利用时间了吗?今天,你的工作完成了吗?今天,你锻炼身体了吗?今天,我尊重、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了吗?今天,我恪尽职守、投入激情了吗?今天,我与家人享受生活了吗?……等等。当然,这些建议对于新时期的教育而言若能实现,或者说能实现其中的一部分,那也是不得了的一件事。但现实与理想总会有一定的距离。教师不是圣人,踏踏实实的做一个普通人尚且都难,更何况还要去接受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我们承认,在教师队伍中能做到这些,且能做好这些的人不少,优秀的教师不可缺少这些品质,也需要这样的品质。但相对于庞大的教师队伍群体,能做到这些的人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普通教师要做到这些是困难的,也是苛刻的。目前,教师队伍仍然还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首先,国家尊师重教,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口号是到位了,部分措施也到位了,但是实质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教师的社会地位、政治待遇、物质待遇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其次,中国教师队伍的本身总体素质太低、太差。在目前的教师队伍群体中不能够胜任者占到很大的比例,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大灾害。但这些人还要占岗拿钱,不干活,也干不了活,一分钱少不了,还常常谈待遇,这就是现实。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历史使然,但就目前的教育状况而言,教育改革的推行还并没有到瓶颈时期,而是沉在瓶底。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是教师,教师队伍的强大和过硬,才会有力的推进教育的改革。中国教师队伍的问题要根本上解决那是要在教师聘用的体制上动大手术的。首先,要做的是真正的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待遇、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让全社会都尊重教师职业,向往教师职业,吸力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于教育事业。教师队伍的“进入”关,应该从改制师范院校教育开始,在师范教育中真正加强师魂、师能、师技的培养,师范生毕业后严格把关择优录取,当教师队伍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后,就过滤和清理教师队伍中那些“南郭先生”让那些凭借各种东风的“空中飞人”靠在教师队伍群体的一边。当然,对于中国的现实社会而言,要去实现这样的想法一定程度上还是天真的。
有人对教师自身的反省、反思提出若干建议这没有错。新教育的理念、方法也是正确的。但在现实中,让那些“南郭先生”们去实现这些建议和理念是极其不现实的。我的同事有这样的言论,至少能透露给我们两个信息:其一、教师的工作强度的确很大,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是超乎正常工作的,其二,有些教师自身并不能够承受这种超乎正常的强度和难度。我的体验是:我身边的班主任老师们能够正常的完成学校所分配的各项工作都已经是一个难度,如果要加上那么多的条框,能做到当然会更好,但很多情况下是做不到的,或者是难以做到的。目前,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是更大的压力。晋职、培训、科研、课改、深造,业绩和形式多样,门类繁多的各种考核,考证,像洪水般涌向教师,再加上来自生活、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教师职业所承受东西的是可想而知的。有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教师有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少数教师有职业幸福感和安全感。其实,就压力而言,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压力。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社会变革,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但当职业压力过大,绝大多数人难以承受这种压力时,那就是极其危险的了。
有人说:“护士、教师的寿命最短”,这是不是戏说,我没有科学依据。但我想,既然由此说法,就应该有一定的道理。我认为:教师职业的压力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对教师自身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这个职业的影响。
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很少有人对教师职业青睐,会把教师职业当做自己的理想追求。小学生里有很多对老师崇敬,说长大了要当老师,但真正长大这样的声音就听不见了。在中学里,没有多少学生说他将来愿意去当老师。高考结束,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把目标锁在师范院校的人占不到3%。大学生毕业后,很少有人愿意去应聘教师岗位。就我们目前的教师队伍而言,大多数人选择这个职业并不是自己的初衷,只是奔着能有一份职业去的。教师职业的压力导致绝大多数优秀人才并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从事这一行。所以,教师队伍的更新换代受到冲击,新鲜血液输入较少,颓萎的状态一直都在进行。想一想,这样去建设教育的脊梁,教育的进步和发展的将来会是如何的呢?
我们要承认,对于有教育追求、教育理想和信仰的教师而言,他们能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他们会把职业压力当做一种历经的过程和享受。而这毕竟只是教师队伍中的少数。绝大多数教师还只是把教育当做一份职业来做。所以,职业压力可能会使他们排斥课改、心浮气躁、心理失衡、悲观消极、精神颓废、师德滑坡,甚至会出现一些有悖于教师身份的行为。成天患得患失,焦躁不安,以麻木的心态麻木地面对教育和生活。
职业压力过大,职业幸福感、安全感缺失带来最直接的危害是体现在孩子们身上,教师会把职业中各种失意变本加厉的施与在孩子的教育中,致使教育出现那么多的扭曲和悲剧现象。
在推行课改中,国家、地方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该说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但问题的根本并没有得到改变。仅仅只考虑空洞的道德建设、师德建设、心理辅导和专业化培训来鼓励、激励教师是无力苍白的。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应该是培养+换血,这也许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