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年华倒影 爱的包容
(2012-07-24 20:59:08)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散文随笔 |
【原创】年华倒影爱的包容
母亲的突然离世对我来说是残忍和悲戚的,对父亲来说同样是精神世界的清空。
母亲走后,父亲的状态到了非常糟糕的境地。父亲的一生因为遇到母亲那样贤惠温柔,任劳任怨的妻子,而生活的满足和幸福。然而,这种满足和幸福却从此断然而至了。父亲的生活要独自面临着另一种状况。
儿女们都大了有了各自的家庭,没有人在他身边,他不愿意接受儿女们对他的照顾。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自由,不随便,不舒服”。母亲离世了,我们的家庭也变了,似乎一下子没有了所谓的家庭味,一切都冷冷凄凄的,一切都那样的空洞和苍白。父亲一个人孤苦伶仃,常常坐在炕檐捏住烟锅子发呆。他显得更加苍老,更加的颓唐,精神恍惚,不愿与人搭言,父亲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了。
上班期间,我的心每天都与父亲牵连。我已经失去了母爱,再也不想匆匆的失去父爱。因为单位离家很远,回一次家非常困难,尽管如此,我还是隔两周就回家探望父亲一次。每一次回家都有同样难过的心情,父亲过得真的不好,他一辈子没有做过饭,也不会做饭,但母亲走了,他不得不操起锅碗瓢盆来维持生计。每次回去后,我都尽力的给父亲做几顿可口的饭菜,尽可能多大的带些他喜欢吃的东西。尽管如此,但我还是能明显的感觉到父亲的心情和精神大不如从前。走时,父亲总会流露出不舍的眼神,这让我万分的难过。
一年多的时间就在这样的煎熬中度过,我一直不想让父亲在这样孤独的生活,我想把父亲带到身边,哪怕我真的没有时间去照料他的饮食起居,最起码让他能感觉到儿子就在他身边的温暖。但我在学校上班,住的是学校的宿舍,如果把父亲带来,住宿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几经思考之后,我还是决定要把父亲带来,这样不仅能让父亲感觉到好一些,同样,我的心里也会比较踏实。我在许多亲朋好友的不解中在学校附近租借了一个房子把父亲接了过来。父亲到了我的身边,我的心一下子踏实了很多,有时间我会去父亲那里帮他料理一下生活,打扫卫生,清洗衣物,陪他聊天,父亲显得比以前好了很多。房东大嫂常常夸赞我是一个大孝子,其实,对于大嫂这样的夸赞我从内心是不愿意听的。因为我感觉到我亏欠父母的实在太多了,母亲的突然离世让我才感觉到如果再不抓紧回报的话我会一辈子会很遗憾的。
父亲已经年近八旬了,由于常年的过度操劳,身体一直不好,心脏病、高血压、颈椎病,凡是老年人经常得的病,他几乎都有,前年劳作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情况很严重,经过治疗效果还算好,父亲能做到生活自理。我一直害怕父亲倒下了就不在起来,害怕自己就像对母亲那样,哭死、痛死也再没有了机会。
父亲出生在山东一个姓张的家庭,从小就没了父亲。四十年代,人们唯一的想法就是生存,为了混口饭吃,幼小的父亲跟着奶奶走南闯北,最终在陕西富县定居了下来。父亲十三岁那年随着奶奶过继给了赵家,我们也就姓了赵。那时候有口饭吃已经很不容易,但是继父(也就是我的爷爷)对父亲并不好,不给吃,不给穿,而且他脾气特别坏,动不动就是打骂,邻居们看不过去,经常是背地里偷偷给父亲东西吃,父亲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慢慢长大的。
我小学的成绩一直不错,几乎每年都是第一名,这也是父亲引以为豪的地方。但是到了初中,我总是把学习置之脑后,结果成绩一落千丈,父亲看到成绩单,气得又要举手打我,但还是没有打,可能是感觉我已经长大了吧。父亲的生气不是没有道理,按照父亲的能力,如果不是供养我们姊妹读书的话,应该算是比较富裕的家庭。父亲也说,其实他有很多选择的机会,不让我们上学,他可以过得很舒服很自在,但是他选择了让我们上学,这注定他会劳累一辈子。要知道在当时农村,供几个孩子读书,需要付出很大的财力。
师范上学那几年,每次放假归校,父亲都是亲自把我送到车站,把家里的好吃的往我的包里塞。我常常望着父亲日渐老去的身影,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后来我参加了工作,有了工资,时不时的也会往家里捎点钱,常常劝父亲和母亲少干点活。父亲说:我们还能干,不会要你一分钱,现在买房子贵,能给你攒点就攒点,你寄的钱都给你留着,以后都给你。劳累了一辈子的人,到了这时候,想到的还是子女。也许我们好多人都犯了一个毛病,心想:等我有了钱,一定会好好的孝敬父母。还是珍惜现在吧,我相信天下的父母对子女都是一样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懂得去回报他们。现在父亲真的老了,我担心自己真的不能在他老人家身边尽孝而终身遗憾。我希望父亲能健朗的多活几年,这也是我们姊妹几个的福分。我不求自己能升官发财只求祥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