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举课改的旗帜 演绎自己的“传奇”
(2012-05-29 17:08:3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科研 |
今天,我在市上一所知名学校上了一节课。因为是在名校讲课,又听说还有专家听,所以内心是谨慎和紧张的。
课安排在早上7:50—8:30进行。事实上,7:00中我已经到了学校。在校园中漫步,能看到楼阁、走廊、墙壁上到处都有课改的信息展图,温馨而美好。每一个教室门口都有星级学生评比栏、值周考核表。看来,这所市内响当当的学校课还真的是名不虚传。来到授课班级,教室里多一半学生已经到了,熙熙攘攘的吵闹着。教室不够宽敞,课桌摆放十分拥挤。问了一个同学才知道,班里有74名学生。我感到有些吃惊,心里想:“一个班,这么多学生能成吗?课该如何上?上课效果会是怎样的呢?”在和同学们短暂的交流后,我便到教学楼上随便走走。两个教室门口有几个被罚站的学生低着头。看到对面有一位男老师正在严厉的训斥一个小男生,那小男生战战栗栗的站着,显得可怜兮兮的样子。到二楼去,看到有一个班学生站成两排,老师坐在前面正在顶背单词。楼道上来来回回穿梭着熙熙攘攘的学生,打斗、嬉笑、吃东西或者打扫卫生,似乎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我,更别说致礼问候了。再回到授课班级时,他们的语文老师到了教室,见到我后很淡定的和我寒暄了两句,就转身看学生的朗读情况。我有一种莫名的被瞧不起的感觉在心中。也许是一种错觉吧!我是来自于乡下的老师,没什么特殊身份和身价值得别人热情、友好相待的。
上课之后,走进教室,顿时感到有一种压抑被强制在心头。教室里非常拥挤,课桌围成矩形座次,显得拥挤而繁杂,学生黑压压一片,再加上听课老师,满满当当的塞了一教室。但开讲之后,境况就不一样了,名校的学生还真是不一般,每一个学生都显得大胆、自信、开朗、活泼,课堂表现异常的活跃。他们的发言流利而清晰,且准确率很高。我不得不为他们的优秀表现而赞叹。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他们好像是经过训练一般,集体起立,然后将凳子推到桌下,头对头的进行讨论,每一个小组讨论完后,都采用相同的节奏给自己鼓掌,教室里不时响着相同节奏的掌声。这时候我才注意到,这些孩子们回答问题和鼓掌都是有既定的模式。当某一个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其不论答案正确与否,都会得到相同节奏的掌声。这个掌声的节奏应该是:“啪啪啪啪啪!”对于陌生学生,我还是显得过于谨慎,没有限制或者阻止他们进行这样的鼓掌。我担心如果改变或者打乱了他们这种上课的节奏,也许会影响到他们的上课情绪和氛围。再加上,有那么多老师和专家听课,如果阻止他们鼓掌,结果会生什么情况我不能预测。
课在进行着,掌声一直在延续,后来的掌声已经让我产生了腻烦的心理。我不知道,他们在课堂中这样的鼓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谁为他们设计的,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和目的设计的。但我相信,孩子们这样的鼓掌并不是一种自觉行为,而是被设计成一种模式,进而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他们的掌声给人的感觉不在是发自内心情感的迸发,也不是一种自然感情的表达,而是一种义务,是一个作秀,是一个小结。在他们的课堂上,不论是小组探究结束,还是某同学问题回答完毕,都有这样相同节奏的掌声。其实,我认为孩子们并不懂得,掌声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的表达;也不懂得,掌声是对他人的一种认可和鼓舞。在他们看来,掌声也许已经成了一种自然地动作,是一个要履行的动作义务罢了,只要需要,随时都有掌声。
在市级名校上了一节课,真是感慨良多。实在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描述这节课我是怎么样设计的,如何去上的,因为实在没有可谈之处。其实,就教学能力而言,我实在算不上出色的,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许是因为管理教学工作时间长教育局才决定推举我,所以算是荣幸之至的了。其次,名校的“名”体现在哪里?我有些模糊不解,是拥有一流的设施条件和师资队伍吗?还是高举课改大旗着实走在课改路上?冷静思考,除了教学成绩他们排在全市前列这一点不能否认外,其他方面我的确非常疑惑。和一位好友谈及这一点时,好友说:“全市最好的学生都让他们选拨去了,我们有他们那样的生源基础,成绩一样会很优秀。”对于朋友的观点,我不能完全赞同.自己没有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却把原因归结到生源上,这是不是有些不地道?如果自己真有能耐的话也可以选拨全市最好的学生,但这一点能做到吗?可朋友的心我完全理解,我相信他和我的思想是相通的。我不能理解今天看到的这所学校主要原因在于,在我们那样的薄弱学校能看到的体罚学生,在这里一样能看到;薄弱学校学生道德素养不高,环境卫生不好的现象,在这里一样有;薄弱学校在进行的形式主义的课改,这里是不是也一样存在,我不敢下结论。
我在想,中国的教育走到今天,有多少学校在用不同的花样和手段,高举课改的旗帜,却演绎着自己的“传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