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模式是规范“学”才是根本
(2012-05-24 06:33:1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科研 |
关于模式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最后把思想基点落在主张有模式,但不唯模式上。主张有模式是因为模式是课堂教学改革操作的抓手,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规范。离开了这个基本规范就会迷茫不知所措,怎么改的问题就会困绕我们,让我们走弯路。我们说的“主张模式,不唯模式”的基本思想是:模式是一个基本操作的规范,但我们在运用的过程中不能被模式套死,不能刻板的去套用模式。假如我们把模式看成教学框架的话,这就需要老师创造性的给这个框架装扮、整修、点缀、布置……,丰富这个框架的内容,使这个框架支撑下内在的东西更具有人文内涵和含金量。使用模式教学中不应该磨杀、限制老师的教学个性和创造力。我们一直强调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其关键是要抓住学生的学、思、练,如果离开抓这些关键因素,任何形式的教学模式都是空中楼阁。我们之所以要统一这个思想,主要是担心老师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只追求华丽的外在形式而淡化了抓教学本质。
回头看我们教学改革整个操作流程:集体编写导学案——组织学生预习、自学——检查预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二次备课——课堂展示——暴漏疑难,组织讨论,再展示——精讲疑难,点拨方法——师生梳理总结——课堂检测反馈——批阅检测题,错误归类——纠错、修补错误遗漏。这个教学流程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操作点,也就是我们的教学模式,只有按照这一流程去操作,我们的教学改革才能步入正轨越走越好,但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一模式下我们如何抓教学中的本质?如何抓实、抓好每一个环节?所以,我们应该统一思想。教学模式是我们教学改革操作的抓手,是我们教的“规”学的“范”,但在使用模式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成和发展,不能刻板教条,更不能简单化、机械化,要注重抓教学中的本质。
理想课堂先从框架开始,离开了框架的课堂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现在推行的“3223课堂教学模式”就是给大家构建了一个课堂框架、模式。模式的存在目的和作用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规范教学行为和程序,使教学稳定、持续、有效地不断创新和发展。我们经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并不排斥模式。也就是说,教学有一定的模式,传统教学为什么难以更变?原因就在于有根深蒂固的模式。所以,模式是一个基本的教学程序的操作规范,但不是具体的教学方式和老师的教学个性。新课程改革推行以后,我们盲从的追风,弄出来不少的花样和形式,模仿着这样那样的教学方式,弄得教师迷茫了不知道如何去教,弄得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学了,教学成绩一塌糊涂。
现在我们必须清楚,模式是相对有规律的,不关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必须抓住学生的“学”,抓不住“学”这个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因素,任何形式的模式都不会成功。抓不住学生,不能点燃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就是没有抓住教学活动中的根本,任何模式都是花架子。在改革中我们看到,不同老师所代的科目成绩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的根本不在于模式的运用,而在于调动了、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抓住了学生“学”的这个核心要素。
所以,我们学习名校的关键不在于模仿模式,而在于领会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