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读
一、基本面
1、PMI指数7月份重返临界点下方;
2、7月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回落;
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下滑;
4、刺激消息政策落地,汽车销售淡季不淡;
5、通胀方面,PPI继续下行,CPI数据抬头。
二、流动性
1、宏观流动性:央行维持中期贷款利率不变
2、微观流动性:公募基金发行呈现回暖,外资净回流出现减缓迹象
三、配置策略
1、债券:宽信用政策延续 国债收益率维持窄幅波动;
2、基金:新发基金整体疲软 固收+业绩表现不及预期;
3、股票:结构性行情下的风格轮动 成长或占优。
一、基本面:7月经济延续恢复态势,运行基本平稳
A股始于4月末的单边上涨行情,在7月展开了阶段性调整。8月,调整仍然没有结束。市场总体处于宽幅震荡之中,上证指数运行于3150~3300点箱体。产生调整有三方面因素:其一、中报业绩披露期,市场出现估值修复行情;其二、7月社融数据远低于市场预期;其三、全球央行进行“加息”竞赛,国内政策宽松的边际效用递减明显。
8月26日,在全球央行年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出鹰派言论,预计9月将继续加息50~75基点,全球资本市场因此再度承压。9月,估值修复行情将随着中报季结束而告一段落,在经济复苏的推动下,A股将继续上演结构性行情。
7月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全球通胀压力居高难下。国内本土疫情多点散发、多地频发,叠加高温多雨不利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有所加大。从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来看,7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进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均保持增长。总的来看,7月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持续显效,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运行基本平稳。
二、流动性:政策利率下调 贷款利率调降
1、宏观流动性:央行下调中短期政策利率
7月份金融数据显示,信贷、社融规模大幅回落,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同比少增3191亿元。7月金融数据低于预期,反映出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略显不振。
在实体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央行为稳经济大盘,时隔7个月,再度下调政策性利率。8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中、短期政策利率再现同步下降超出市场预期。
同时,央行下调1年期和5年期市场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8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下调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为4.3%,下调15个基点,这是今年LPR第三次下调。
当前流动性合理充裕,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偏弱,最新MLF“量缩价降”,体现了货币政策稳货币、宽信用,降低资金成本、支持实体经济的意图。在国内结构性通胀压力和海外央行收紧背景下,央行主动缩量MLF,进一步释放了引导资金价格回到常态化水平的信号。
2、微观流动性:公募基金发行呈现回暖 外资净回流出现减缓迹象
(1)散户:个人投资者7月份新增开户数环比大幅回落。中国结算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A股市场新增投资者数为113.21万,环比下滑14.90%,降至自去年11月以来近9个月的谷底。而与之相对应的是,7月份A股市场大幅回调,其中,沪指跌幅4.28%,深成指跌幅4.88%,创业板指数跌幅4.99%,可以看出,市场整体表现不佳是导致新增开户数放缓的主要因素,不过,从总量来看,A股投资者总量达到2.07亿人,环比增长0.55%,显示出A股市场的参与人数仍在增加。
(2)基金:公募基金发行呈现回暖 各类基金均有增长。近期公募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的速度有所加快,8月份已有56只新基金开始发行。另外,还有38只新基金月底前待发行。与此同时,嘉合基金、工银瑞信基金、金鹰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宣布旗下新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另外,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贝莱德也加入到公墓基金发行的行列。从基金发行的类别来看,基建产品涵盖指数ETF、偏股和偏债混合、QDII,以及普通股票型基。对于后市,多家机构仍然看好A股中长期的配置价值。从相关领域来看,那些具备较强的盈利可预见性、稳健的定价能力且受益于政策利好的行业最受关注。
(3)外资:市场呈现回暖 北向资金小幅回流。随着8月份市场的小幅回暖,北向资金开始呈现出小幅回流,截至8月26日,近一个月北向资金小幅净流入59.28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98.73亿,深股通净流出39.45亿,北向资金的回流显示出外资对A股短期市场的看好。
(4)杠杆资金:杠杆资金呈现去降杠杆。截至8月26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8137.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32.36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7072.1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1.04亿元;两市合计15209.4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53.4亿元。随着8月份市场的小幅反弹,杠杆资金呈现持续回流,不过,随着月末的到来以及市场的调整,杠杆资金出现小幅减少,说明市场出现降杠杆迹象。
三、配置策略:债券市场高位波动 股市结构反复有中期配置价值
1、宽信用政策延续 国债收益率维持窄幅波动
央行时隔7个月后,再度下调中、短期政策利率,此次“降息”,即是对7月份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及时回应,又是对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的具体体现,有助于进一步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扩大国内需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从上半年的经济金融数据中可以看出,融资回暖能否持续受多重因素影响,单纯的政策降息和LPR下调并非决定宽信用的唯一因素。中期看,微观主体信心恢复、地产危机化解尚需时日,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债市依然顺风。短期看,资金面宽松延续,市场仍然欠配,沿曲线寻找机会大概率推动期限利差回归,长端收益率可能顺势下行。MLF利率下调的最终目的是调降LPR,而LPR调降对于信贷会有短期刺激。此次,“超预期降息”将对股市和楼市构成利好,而债市收益率将整体维持低位震荡,预计10年国债利率仍将维持在2.65-2.95%区间运行。
公开市场操作方面,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2022年8月15日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利率下调显示出当前货币政策仍以稳健为主,央行主动缩量MLF,也进一步释放了引导资金价格回到常态化水平的信号。与此同时,央行也在8月份下调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下调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下调15个基点,这是今年LPR第三次下调。此次大幅下调5年期以上LPR利率,压降长端LPR利率将有效降低居民和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实体经济的恢复。
当前流动性合理充裕,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偏弱,最新MLF“量缩价降”,体现了货币政策稳货币、宽信用,降低资金成本、支持实体经济的意图。此次“超预期降息”,是对上半年经济金融形势新变化的及时回应,体现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有助于进一步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扩大国内需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8月份,债市获得“降息”这一政策面的增量信息,做多热情升温。资金面维持宽松,债券收益率易下难上,整体将维持低位震荡。
2、基金:新发基金整体疲软 固收+业绩表现不及预期
8月以来截止8月28日,新成立基金为119只,其中股票型基金19只,混合型基金33只,债券型基金41只。整体看,基金发行7月回暖之后,8月小幅走低。
回顾一下基金发行,自去年11月开始阶段见顶,而随后市场于12月迎来这波杀跌,而也基本是同一日,股票基金发行迎来阶段高点。不过,6月份以来,股票型新基金发行迎来回升,随着市场的回暖,这个数量还会攀升,对市场仍有提振。
从新发基金份额看,经历7月大幅上行之后,8月以来截至8日发行份额大骤降,近三个月整体处于回落趋势。
固收+:回撤压力较大 业绩表现不及预期
Wind统计显示,到2022年第二季度末,“固收+”基金的规模较2021年年底下降了约1608亿元,降低幅度约8%。与此同时,2022年新发的“固收+”基金也有所减少,上半年仅新成立45只新“固收+”基金,其中第二季度仅6只,远远低于 2021年上半年150只的新发数量。
不过下半年以来截至8月23日,“固收+”基金保持稳健。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下半年以来,合计1627只“固收+”基金取得正收益,在全部2468只“固收+”基金中占比65.9%。有4只“固收+”产品净值涨幅超10%,38只产品净值上涨超5%。
“固收+”基金在今年初发生过较大的回撤,核心原因除了权益资产缩水之外,“固收+”权益资产的仓位过高也是主要因素。目前,部分基金公司收到“固收+”窗口指导,相关产品权益资产投资占比上限不超30%。在监管的“关照”下,下半年“固收+”投资还是建议保持谨慎。
3、股市:结构性行情下的风格轮动 成长或占优
从行业风格来看,各个风格走势涨跌不一,总体呈现下跌行情。8月份金融风格下跌0.7%,周期跌0.1%,消费风格下跌1.4%,成长风格下跌1.6%,稳定风格上涨1.2%。
8月份市场下跌的原因主要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谨慎叠加美收紧流动性的情绪压制。预计9月份市场相比8月份将仍以震荡筑底,结构性行情为主,并非全局性、持续性的行情,结构分化、存量博弈、风格频繁切换依然是市场的主基调。
来源:巨丰投顾、好股票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