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臻宇
2020年下半年汽车缺芯问题浮出水面,到目前仍没有得到解决。
缺芯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发生之前,汽车行业已经出现持续性下行,导致整车厂商对未来并不乐观,没有提前下足够的汽车芯片订单,不少半导体厂商把汽车芯片产能转到景气度很高的消费电子上了。
疫情扰动下,汽车芯片供给进一步压缩,导致缺芯事件愈演愈烈!汽车缺芯对传统燃油车冲击很大,给了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的机会。因此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股票(锂电池、电机、电控)不断创新高。
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42.9万辆,环比增长17.9%,同比增长131.7%。1-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280.7万辆,同比增长190.2%。1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7.8万辆,同比增长122.3%,环比增长19.8%。1-11月新能源车零售251.4万辆,同比增长178.3%。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强烈差异化的特征,实现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并拉动车市加速向新能源化转型的步伐。
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0.8%,1-11月渗透率13.9%,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11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7.4%;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19.4%;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6%。
同时,乘联会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汽车芯片供给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原预计芯片供给改善促使生产回升到去年11月水平,可实际环比增长14%。这超出了市场预期,意味着,制约汽车生产的最大的软肋:缺芯,正在改善。
当然,2020年以来的汽车缺芯,主要是ESP芯片与MCU芯片。随着汽车从电动化向智能化迈进,汽车芯片的需求将转移到IGBT与智能驾驶等领域。于是,不少机构指出2022年,将是汽车芯片的投资大年。
方正证券指出汽车芯片存在10大投资方向:
1、电车之心(IGBT):斯达半导、中车时代、闻泰科技、士兰微、华虹半导体、新洁能、华润微、扬杰科技。
2、电车之心(MOSFET):闻泰科技、华润微、立昂微、新洁能、扬杰科技、捷捷微电、士兰微
3、电车之脑(CPU、FPGA、ASIC):安路科技、紫光国微、复旦微电、芯原股份
4、电车之心(第三代半导体):三安光电、凤凰光学、闻泰科技
5、电车之核(MCU):兆易创新、中颖电子、国民技术、芯海科技
6、电车之能(电源管理):芯朋微、士兰微、晶丰明源、圣邦股份、思瑞浦、明微电子
7、电车之耳(V2X射频模拟):卓胜微、思瑞浦、紫光展锐、圣邦股份、雅创电子
8、电车之眼(CMOS摄像头):韦尔股份、格科微、晶方科技、联创电子、舜宇光学、欧菲光
9、电车之忆(DRAM、NAND、NOR):兆易创新、北京君正、聚辰股份、普冉股份
10、底层支撑(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芯源微、盛美上海、中微公司、万业企业、华峰测控、光力科技。
这么多标的,实际投资中还是比较难以选择的。我们需要针对当下行情做进一步的筛选,缩小投资范围。回到前文的判断:随着汽车从电动化向智能化迈进,汽车芯片的需求将转移到IGBT与智能驾驶等领域。
12月9日消息,比亚迪已经正式下单士兰微车规级IGBT,订单金额达亿元级。“一方面是比亚迪半导体产能确实紧张,另一方面是为了压缩与比亚迪集团的关联交易。获得订单的不仅是士兰微,还有斯达半导、时代电气、华润微等,只要通过比亚迪验证导入的厂商几乎都有份。”
显然,能够获得比亚迪车规级IGBT的公司,都可以重点关注一下:比亚迪、斯达半导、时代电气、华润微。
智能驾驶领域则是新的蓝海。目前大型科技公司,介入汽车制造,往往是从智能驾驶切入的,比如苹果、华为、特斯拉、百度等均推出自己的智能驾驶系统。
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自动驾驶技术上,对数据采集往往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ADAS 摄像头以及环视摄像头,另外数据传输方面则采用5G通讯技术。
智能驾驶ETF的重仓股主要是:中科创达、科大讯飞、立讯精密、华域汽车、宏发股份、韦尔股份、星宇股份、长城汽车、汇川技术、三花智控。
其中相对比较贴合智能驾驶业务的主要是中科创达(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平台)、科大讯飞(语音交互系统)、立讯精密(汽车电气以及智能网联)、韦尔股份(摄像头)、三花智控(华为智能座舱零部件供应商)。
由此,我们建议大家重点关注:斯达半导、时代电气、华润微、中科创达、科大讯飞、立讯精密、韦尔股份、三花智控等8股。
来源:好股票
作者:丁臻宇 执业证书:A0680613040001
免责声明: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巨丰投顾")出品的所有内容、观点取决于市场上相关研究报告作者所知悉的各种市场环境因素及公司内在因素。盈利预测和目标价格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因此,投资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标的在研究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我们所表达的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巨丰投顾出品内容仅为对相关标的研究报告部分内容之引用或者复述,因受技术或其它客观条件所限无法同时完整提供各种观点形成所基于的假设及前提等相关信息,相关内容可能无法完整或准确表达相关研究报告的观点或意见,因而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投资者切勿依赖。任何人不应将巨丰投顾出品内容包含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作为其投资决策的依据,巨丰投顾发布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研究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巨丰投顾不承诺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所有巨丰投顾出品内容或发表观点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巨丰投顾出品内容信息或所表达的观点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操作建议。相关内容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