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来5-10年可能面临能源紧平衡的状态

(2021-10-29 08:30:51)
标签:

财经

作者|朱振鑫 编辑|wjx

在“网易方向大会:第四次能源危机爆发?”上,巨丰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朱振鑫表示,现在的能源危局对投资市场是一场很大的机遇,机遇会和风险相伴而生。他从碳中和、双循环和新能源三个方面分析了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50%的碳排放来自于电力和工业,电力中有接近70%是火电,除此之外还有第二大工业和交通,其中也包含煤的消耗。为了压减碳排放量,就必须压减上游最重要的一次能源原煤。

二是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双循环的核心就是在离开外部的情况下,内循环能够运转起来,内循环里很重要的就是要先保障能源成为自主可控的方向。去年上半年我国对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量在五六千万吨,今年上半年是零,在我国上半年煤炭产量下降的基础上,外部环境和疫情的冲击,影响了这一次能源供给。

三是新能源的不稳定。停电一般出现在东北、云南,这些地方的共同特点是新能源占比高。在传统能源受限的情况下,新能源无法充当主力。“读研报抓牛股”帮您解决不懂政策背后机会,踏空的苦恼。产品提前预判风口,及时解读重要事件,深挖产业链。关注巨丰投顾公众号(ID:jfinfo)/下载好股票APP,紧急订阅“读研报抓牛股”专栏,享受专属优惠!

https://xqimg.imedao.com/17cca29d16c162c3fe05e57c.jpeg!800.jpg

未来5-10年可能都面临能源紧平衡的状态

在投资方面,朱振鑫表示传统能源才是最重要的。能源转型带来的投资机会存在风险,未来5-10年可能都面临能源紧平衡的状态。煤炭不是核心资产,周期性肯定会存在,变成一个相对紧平衡的状态之后,需求好的情况之下会非常敏感,供给没有弹性,需求只要稍微一回暖,价格必然会出现上涨。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阶段,只要有周期性的波动,经济复苏时去投资这些周期股还会有非常好的超额收益。

新能源方面,朱振鑫认为风电和光伏在投资上具有潜力,伴随新能源出现的产业链赛道也会有很大发展空间。新能源是一个完整产业链,上游限制煤电,发展光伏、发展风电,中下游一定要作出匹配性改革。

首先是储能问题。目前的主要手段还是抽水蓄能,未来各种新的能源,像氢能等,还会有很大的发展。其次是输电,现在资本市场热炒的逆变器、特高压,虽然市场的估值有波动,但业绩、投资规模和装机量都在稳定地、确定性地增长。最后是终端,下游要提升整个电气化终端的占比,最大的替代就是新能源汽车。但新能源汽车的门槛很低,虽然市场空间很大,但企业之间完全竞争,上游成本在上升,品牌之间没有很强的护城河。

总得来讲,现在的能源危局不是需求的原因,而是三个供给端的原因:1、碳中和。2、双循环。3、新能源。

那么如何去解决能源问题呢?要从以下5个方面:1、传统能源要积极管控;2、新能源占比要提升,主要指的是清洁能源,其中最主要的是光伏;3、发展储能技术;4、输配电、特高压等一系列配套措施;5、终端电气化占比要提升,但可能在投资确定性上相对来说不如中上游那么好。

来源:好股票

免责声明: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巨丰投顾")出品的所有内容、观点

取决于市场上相关研究报告作者所知悉的各种市场环境因素及公司内在因素。盈利预测和目标价格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因此,投资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标的在研究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我们所表达的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巨丰投顾出品内容仅为对相关标的研究报告部分内容之引用或者复述,因受技术或其它客观条件所限无法同时完整提供各种观点形成所基于的假设及前提等相关信息,相关内容可能无法完整或准确表达相关研究报告的观点或意见,因而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投资者切勿依赖。任何人不应将巨丰投顾出品内容包含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作为其投资决策的依据,巨丰投顾发布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研究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巨丰投顾不承诺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所有巨丰投顾出品内容或发表观点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巨丰投顾出品内容信息或所表达的观点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操作建议。相关内容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