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基建频获利好加持行情火爆战略性上车机会来了?

(2020-03-07 08:58:04)

http://p1.pstatp.com/origin/pgc-image/2cd0a34427ae48c59198988f3be0af8c

作者:丁臻宇;编辑:赵佳怡

爆发在即!欢迎关注“好股票VIP”公众号(ID:jf-jgyc),每日获取盘前金股。

3月4日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这次会议提出了新基建。根据央视的报道,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

新基建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

2019年火爆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 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是不是有很多的交集?

3月4日,还有一则被选择性忽视的消息:

科技类ETF首次在发行层面主动限制规模。

最近半年持续火爆的科技类ETF,有基金公司首次在发行层面主动限制规模。方达中证科技50ETF定于今年3月9日(即下周一)发行,这也是最近一只即将发售的科技类ETF,然而就在距离基金发行只有4个交易日时,基金公司临时公告,将该基金募集规模上限控制在15亿之内,这也是近年来首只在发行端主动控制首发规模的ETF。

这条消息,没有出现在四大证券报和其它官媒头条位置。但是联系周一下午14:40突然在各大财经媒体刷屏的消息:21世纪经济报道的小道消息《科技类基金将单列审批、限制节奏资金结构或将大调整》,这条消息收盘后被监管层辟谣。

然而,雁过留痕,风过留声。我们最近复盘中多次提到,鉴别这类消息的真伪,是要找相关股票的走势来印证。只要不是100%准确的消息,都可以被称为谣言。这点,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案例太多太多了。

看看这几天,创业板指数表现,和芯片ETF,的巨大反差,可见一斑。芯片ETF从上周高点到周3,最大调整幅度23.6%。

一切都印证了那句话:数据不会说谎。

前几天,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市场近期创造出一个新名词“新基建”或“大基建”,其实就是把5G囊括进去。对此,我们不置可否,因为5G、新能源这两条线,我们已经看好了3个月,也确实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对于周期股和科技股的分化,最近讲得比较多了,预计周期股的反弹将持续到3月底,而科技股炒作仍需避开业绩窗口期(3月到4月底)。无论后市如何,追涨操作风险较大,实不可取。

那么面对市场出现的新变化,我们的观点变了没?并没有。因为一切都按照预期的剧本在走。

策略上,建议以券商板块为风向标,短线看周期(大基建),中线继续跟踪科技股(5G、特斯拉产业链)。适当控制仓位,高抛低吸为主。仓位重的,逢反弹调仓,仓位轻的,逢急跌进场。有进有出,市场才是良性。

来源:巨丰投顾

作者:丁臻宇 执业证书:A0680613040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