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赚了钱?深陷舆论深渊的趣店背后 “金主”来头不小
(2017-10-29 09:45:12)
标签:
大盘股票股市市场行情 |
俗话说的好,“No zuo no die!”
趣店的上市风波
本周,趣店可谓大出风头,在18日登陆纽交所后,一篇名为《揭开趣店上市的面具:一场出卖灵魂的收割游戏》的文章刊出,引发了市场对趣店商业模式和道德的争论,趣店也因此深陷舆论漩涡。之后公司CEO“从不追债”、“利率绝不超过36%”的言论尤如“神补刀”般“回应一切”,更是彻底开罪一众媒体人和媒体,招致口诛笔伐。
趣店周四甚至跌破发行价24美元,市值缩水至75.21亿美元。
有评论总结称,以“现金代”业务起家的趣店本身业务就存在一定的天然缺陷,在危机来临之前,趣店又没有做好潜在风险梳理,对潜在风险没有拟定好应对措施,危机到来时,又没有和媒体、专业公关公司进行有效沟通解决问题,并且过于高调、急于辩白、针对性有误等等,招致现在如此境地。
不管怎样,趣店用“大无畏精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上市企业如何与公众、投资者以及媒体打交道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
趣店背后“金主”提供弹药
在吐槽完商业模式与道德风险后,趣店背后“金主”也引来广泛关注。
有媒体指,趣店和渤海信托之间有合作关系,渤海信托通过信托计划共募集了超过8亿元的资金提供给趣店,进而用于向趣店旗下“来分期”审核的合格自然人发放个人信用贷款。
不仅渤海信托,不少P2P机构也被指为趣店提供资金。
当然,如果把趣店看做普通企业,从金融机构等渠道获得资金支持是无可厚非的。但趣店的“不普通”就在于,它一直与监管严查的校园贷和现金贷等业务上藕断丝连。
在2016年和2017上半年,监管曾先后下发针对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文件,但就在9月中旬,有调查显示,学生仍可在趣店获得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较大平台的消费金融产品也不乏靠银行“输血”的情况,小贷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更是常事,有的公司还能同时享受到银行的资金和征信服务。
聚股票(巨丰投顾倾力打造公众号jugupiao)
聚股票(公众号jugupiao)统计
根据聚股票(巨丰投顾倾力打造公众号jugupiao)统计,
聚股票(公众号jugupiao)提示您关注以下机会。
监管政策或于近期颁布
目前,根据提供现金贷产品的主体不同,“现金贷”可分为持牌系、垂直系、电商系以及网贷系四类。而持牌系又可以分为银行系和消金公司系两种,比如招商银行闪电贷以及中银消金的信用贷款、苏宁消金的任性借等。
不过,随着不规范平台的“现金贷”引发的风险和纠纷不断增多,对现金贷的监管也在加强。
目前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平台都没有相对应的牌照,并不是正规的持牌金融机构,大多是拿着小贷公司牌照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并不归银监会和央行管辖,小贷公司牌照信贷对象要求是面向企业,开展消费信贷也超越了牌照限制。
有消息称,随着“趣店事件”的持续发酵,对于“现金贷”的监管政策或将于近期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