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金流向统计不靠谱 提防主力玩障眼法

(2017-03-25 21:13:09)
标签:

股市

投资者经常能够听到某某板块资金流入多少或者流出多少,并据此分析大盘乃至板块、个股的相对强弱,资金流入说明主力资金进入,后市看涨;资金流出则说明主力资金撤离,后市看跌。

我认为这种判断在很多时候具有参考价值,但也容易在关键时刻让投资者上套。

比如2017年春节之后,上证指数出现一波有力度的反弹,但是东方财富通统计资金,几乎天天都是净流出,小涨小流出,大跌大流出。3月17日市场成交量突破6000亿,指数冲高回落,收出让人胆寒的“乌云盖日”K线,东方财富通当日统计资金净流出超过300亿!

http://jfinfo.oss-cn-beijing.aliyuncs.com/uploads/image/201703/d9c98e27-a578-4393-90c6-07c9dd79f605.png提防主力玩障眼法" TITLE="​资金流向统计不靠谱 提防主力玩障眼法" />

各大财经媒体,都有各自的资金流向统计方法,不一而同。

比较知名的有新浪财经、同花顺、腾讯财经、网易财经、东方财富通等;但经常针对同一只股票,在相同的时间节点,统计的结果也是千差万别。

从统计原理上,一般是把一定规模的资金,比如500手,或者50万作为主力资金统计,主动买入作为资金流入,而主动卖出作为资金流出;也有以时间统计的,比如一分钟(也有精细到几秒,几十秒的)之内,股价上涨则记入买入,股价下跌则计入卖出。然后求和统计。

不管那种统计,都存在缺陷。

比如大单统计,这种统计把单笔成交在一定金额之上的交易视为大单,其中买入的成交视为主力资金流入,卖出的成交视为主力资金流出,但是很多投资者的集中交易,有可能把很多小单集中成为大单,大单也可以通过拆单软件拆为很多小单。这种统计有可能成为主力资金迷惑中小投资者的手段,故不能成为惟一投资依据。

例如集合竞价的成交,到底算是主力资金流入还是流出?恐怕很难确定。主力资金先在一个价格挂入大量的卖单,然后再自己把这一卖单吃掉,那么这一笔交易将被统计为主力资金流入。然而事实上这一笔交易主力资金根本没有变化,不过是自己倒倒手罢了。这就是对敲盘。

还有就是涨跌停板快打开的时候,大批投资者看到交易机会到来,大家蜂拥进场买入或者卖出股票,但是从交易所的分时数据看,却很像是主力资金在拼命,那么这样的交易也是很难正确统计的。对于涨停板出货,东方财富软件统计是存在很大偏差的。

此外就是主力资金在一笔大单买入之后瞬间跟着一笔100股的市价卖出,那么这一笔从成交记录看的最新价和买入价相同,本来是主力资金流入的交易,却有可能被误记为主力资金流出,这也是不靠谱的一点。逐笔统计能一定程度修正这种错误,但是,即便收费软件,也不会精确到毫秒级别,那得是多大的工作量啊!

http://jfinfo.oss-cn-beijing.aliyuncs.com/uploads/image/201703/60d405ab-68e8-49bc-a9e5-7ff31f4f62e5.png提防主力玩障眼法" TITLE="​资金流向统计不靠谱 提防主力玩障眼法" />

不仅单日的资金统计数据容易误导投资者,区间资金统计同样也存在种种偏差。比如图示个股,资金大笔买入的后一天,往往是资金大笔抛出,投资者依照资金流向来操作,只能说反复割韭菜。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但是股价却不断的创新高!

http://jfinfo.oss-cn-beijing.aliyuncs.com/uploads/image/201703/de48a033-68a2-440f-8feb-6d414fc90143.png提防主力玩障眼法" TITLE="​资金流向统计不靠谱 提防主力玩障眼法" />

再比如这张图,资金源源不断的流入,但是股价并没有太大动静,相反,在资金流入到达峰值后,突然出现断崖式暴跌,这样的走势,让投资者防不胜防。

http://jfinfo.oss-cn-beijing.aliyuncs.com/uploads/image/201703/82849846-759d-4d59-8474-679127b6566b.png提防主力玩障眼法" TITLE="​资金流向统计不靠谱 提防主力玩障眼法" />

再如格力电器,A股大牛之一,若按照资金流向来炒股,恐怕亏得底朝天。

任何的技术分析,都存在其缺陷,也存在其局限性。资金流向也是如此,即便软件统计无误,我们得到的数据都是完全真实的。但是,别忘了A股一句股谚:没有无缘无故的上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下跌。投资者置身其中,很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事后才发现:高位放量,后面往往是跌;而低位缩量,往往打出来的就是底。

至于资金流向,统计,那不过是主力的一张牌而已。

(作者:巨丰投顾丁臻宇,执业证书号:A06806130400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