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日记”成为一种习惯


标签:
教育日记撰写心得提升自己思想结晶教育思考 |
|
文/李军会
http://s7/middle/6407b3f4h8288c52e8736&690
我写教育日记,很多时候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伏案而作。有时,我曾猜想其他的老师,他们怎么有那么多的时间写教育反思或者教育日记。“恐怕都是挤时间去写吧”。在困惑中,我常常这样来自勉,也以实际行动而来化解心中的疑虑。
http://s7/middle/6407b3f4h8288c52e8736&690
在学校,我也曾试着挤时间去写,但是所有的努力似乎是白忙活一会儿。学生之间你争我吵,打报告的,告状的。无奇不有,虽是正常现象,作为老师你还是不得不去处理。故而稍有的灵感瞬间即逝。学生的书面作业要批阅,学生的练习册要批阅,还要备写导学案,且不说学校一会儿这样的检查,一会儿那样的通知。更不用说三天两头的会议和学校的各种教学研讨了。这些足以让老师工作一天下来,身心疲惫。老师不图所求,就是希望在自己管理的班级中不要出现安全事故,直到学生安全归家的那一刻起,才释然。
http://s7/middle/6407b3f4h8288c52e8736&690
在素质教育的深水区,在舆论网络的监督中,尽力地干着光辉的教育事业,其实,教师言行,在教学过程中慎之又慎,生怕一不注意,被盖上各种戳章,定以各种罪名,无章可循的条件下,老师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即便这样,也不能懈怠,必须负起高度的责任,全身心为学生而着想,因为教育是良心工程。这点我深信不疑,能力的高低是一个的素养问题,就看每个人态度是怎样的了。很多时候,老师在教学中触发的一丝灵感,激情高涨地和同事谈论,想到了下不该如何去做。就是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太多,使那抹来之不易的灵感在忙碌中消失。待闲暇之时,再次提笔回忆书写时,怎么也想不起当时的情景。由此,我建议,老师可以随身带上笔记本。当发现问题或者对某一现象有自己的看法,不妨言简意赅地进行记录。事后再写时不至于出现无话可写的现象。
http://s7/middle/6407b3f4h8288c52e8736&690
教育日记,实际上也是不断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最佳途径,书写日记是锻炼文笔的过程,文章的形成是一个人思想动态的展示,唯有思考,才有深度,唯有日积月累的记录,才使自己在反思中不断地前进。正如大家写博文一样,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你必须梳理自己掌握的材料,在脑海中勾勒文章的框架。再三考虑之后,才动笔去写,这样写起来才不至于跑题,教育日记,莫不如此。
教育日记,窃以为不能为写而去写,也就是说不要刻意去写。必须把握主题,用心用情去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如果故作姿态,华而不实地表述一些不痛不痒的事情,那么就会失去日记的真实性。更不要为使日记华丽,而刻意装饰,要知道日记不是散文,更不是诗歌,它是一个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是一种得与失的反馈与总结。
http://s7/middle/6407b3f4h8288c52e8736&690
教育日记的素材,来源于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做教育,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追溯成功之处,追问不足之处,查缺补漏,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可以以家长的视觉考虑,将不同的视觉汇聚一点,通过分层的阐述。展示自己的见地,当然,更重要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心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即使是学生一个不情愿的眼神或者一个小小的动作,我们要从他们表现出来的现象中,透视学生的心态,琢磨学生的心理。通过素材的积累,那么我们写起教学日记就得心应手了,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这个过程是艰辛的,这就看教师的恒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