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商人玄机黑心小贩垃圾食品学校制度人文管理 |
别再玷污圣洁的校园
文/李军会
商人的玄机:
商人的眼睛就是犀利,他们总是瞅准时机,不择手段地赚钱。管他良心是什么,只图自己的快活而已。实现自身的价值就在于挖苦心思地能多赚钱就多赚,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让自己的家庭富裕起来。带动他人富起来的商人,在实际生活中,是有,但是有良心者有多少,投机倒把者,一批进价很低的商品,在他们的手里,便是漫天要价,在顾客再三硬磨软泡下,他们便佯作“跌本的生意行家做,亏本大处理”惹得顾客心理暗自窃喜,捡便宜了。岂知这样的商业规则往往是顾客吃大亏了。商人就是商人,笔者为商人的“超前”思想而赞叹。随着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商业行业竞争日益剧烈。这不,商人的目光慢慢地转向了女人,转向了儿童的腰包。抓住女人的爱美之心,虚荣之心,开始做起衣服,化妆品系列的生意。这点,虽然商人有点黑,不至于闹出大的毛病来,无非是顾客多掏钱而已,生意就是“抱着一家愿打,一家愿挨”事情,那可怪不得他们。但是如果叫他们做起食品生意,问题可就大了,那可不是钱不钱的事情,而是生命的问题了。
小贩之黑心:
看来商人的眼光蛮有远见的。衣服化妆品之类的,无生命大碍。商人将《厚黑学》演绎非常生动。但也有不乏将眼光盯在学生衣兜上的商人,昧着良心,制造或者买卖垃圾食品。诸如麻辣条,麻辣丝等“三无”食品。他们进行大批量地生产,生产日期超前印刷。制造粗略,未经质检,便伪装从黑道流入市场,进行销售,行动来去匆匆,送货上门。惹得小贩心跳眼急,便以校园为切入口,私设摊点,骑上破旧的三轮车,上放一木板,将垃圾食品一摆,只等学生“上钩”就是。且不说脏兮兮的手,就那盘旋低飞的苍蝇,足以让人恶心至极,怎奈每至放学或者课间,好多学生争相购买,不看食品是否过期,便是一顿狂吃。虽然学校三令五申,坚决禁止买“三无”食品,但是好多学生就是屡禁不止,总会背着偷偷买。尤其是小学,这种现象极为严重,致使校园卫生成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食品安全成问题。出现食品中毒的事件不是没有。这样的中毒几率要高许多倍。
但是却有学生反映学校的管理太严格,近乎一刀切。他的话语不无道理,但有点小题大做。喧哗取众之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按其说词,学校岂不是寸步难行?
且看,广州一中学严禁一次性饭盒入校园事件。(2012年12月5日金羊网《羊城晚报》)
笔者以为,学校的举措是非常正确的。没有制度的约束,就不会有良好的校园环境。自由是相对而言的,总不能认为开放学校,就是信马由缰地任其发展,那岂不是成了无人问津的“草原牧场”,所以说,必须有严明的制度约束,方能有着舒适安全的环境,学生的学习才能得到保障。构建绿色校园,就是杜绝一切不良现象的侵袭(包括外卖,三无食品等)。事实上,即使学校不搞什么垃圾分类产品活动,那也得有门卫执勤。要求学生佩戴校徽,以防不法分子的侵入。
管理严格就是保障学生的安全。并非是对学生人性的禁锢约束。而部分学生怨天与人,大肆渲染,无非是在亵渎学校的严明试问,如果学校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学生出了安全问题,谁负责?最后还不是将一切罪过推卸到学校的身上。当然,学校莫要不问青红皂白地就通报批评学生,必须弄清事实真相而下定论。走极端的做法,则是因福得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