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秘书讲袜故事|成语“纨绔子弟”的来历你知道吗?

标签:
文化 |
分类: 知识库 |
成语“纨绔子弟”,出自《汉书·叙传上》:“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裤之间,非其好也。”该成语指旧时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但是纨绔子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古代人的服装为上“衣”下“裳”,而“裳”即是裙。在天冷的时候穿这种裙式的下衣,必然会呼呼往里灌风,所以有钱人为了给腿部保暖,就会在裳的里边,为两条腿分别套上类似现代的长筒袜,这种袜子就被称作“绔”。而“纨”则指的是细绢,一种细致、洁白且价值不菲的丝织品。那时的绔,《说文》里面做过解释,说“绔,胫衣也”,意思就是绔是小腿的衣服,所以没有裤裆,只有裤脚管,拿一根带子,把两条裤脚管系在一起,绑在腰上。因此“纨绔”便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为了保暖穿在裳里边的用昂贵细绢制成的袜子。
要知道,在古代“绔”也不是普通人能穿得起的,因此“纨绔”的重点不在于“绔”,而在于“纨”。也就是说在普通人“绔”都穿不起的情况下,富家子弟不仅能穿得起“绔”,而且所穿之“绔”还是用价格高昂的细绢“纨”制成,这样强烈的对比更凸显了“纨绔子弟”的骄奢淫逸。
《礼记》曰:“衣不帛襦绔。”儒家认为不能用丝帛来制作襦和绔,因为这两样都是内衣,用这么好的材料,过于奢侈了。但是后来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违背先贤的教诲,仍然用顺滑的丝帛来做了绔,这些败家子就被称作纨绔子弟,意思是“穿着丝制开裆裤的有钱人家的孩子”。成语纨绔子弟所表达的意思,我们应当引以为戒。但是袜子,现如今已经变成再日常不过的生活小物件啦~
关注“袜艺邦”,更多袜故事,敬请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