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浙派画坛领袖戴进巨作《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像》

来源:旃檀精舍








图中设色画佛教禅宗六代祖师的形象,有初祖达摩、二祖神光、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六组人物之间以岩石、泉水、苍松、古柏相连,并装点佛教圣地。戴进的人物画有工笔和粗笔两种面貌。此画师法刘松年、李唐,工细严谨,人物神态生动,线条劲练,转折顿挫中有流畅洒脱之致,并师承南宋院体的典型风格,笔墨技法具有深厚功力,为其工笔人物画的代表作。

《达摩六代祖师图》描绘了禅宗自菩提达摩以下六代祖师的形象,如佛传故事画,将不同时期的六位祖师巧妙安排,同绘于一卷内,将禅宗在中国发展的源流,简要地勾出了线索。

浅设色绘禅宗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六祖师像。每组人物以树石流水相隔,均有小楷书题字。树石用颤笔绘成,人物形象传神。卷末有“西湖静庵为普顺居士写”楷书款。静庵为戴进(公元1388~1462年)号,戴进字文进,钱塘人,曾入宫作画,因受排挤而返回故里以卖画为生。其绘画上追南宋院画,为浙派创始人。此卷后有祝允明及唐寅等跋,曾经《秘殿珠林·续编》著录。

禅宗,佛教中教外别传的一支,以灵山法会上的"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开其法门。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印度禅师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因与梁武帝法缘不合,遂渡江至少林寺,面壁修炼。慧可为求佛法,雪中断臂,因此得达摩真传,成为禅宗二祖。慧可又传衣钵与僧璨,是为三祖。又传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弘忍大弟子神秀传教于北方,禅宗由是分为南北两宗。"南宗"主顿悟,"北宗"讲渐修,因称"南顿北渐"。在慧能南禅分为禅门五宗后,"北宗"衰微下去。

从菩提达摩到六祖慧能的发展历程,其实正是禅宗由有印度特色的教派逐步走向中国化的过程。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闻名的六祖慧能被称为中国禅的祖师,由他再创了生气勃勃的中国禅宗。此图家在款中写明"为普顺居士写",所谓"居士",即在家"出家"之人。佛教各宗多以持律严格著称,使那些想修行而又不愿放弃世俗欢乐的人望而却步。而慧能开创的南宗禅,认为众生皆有佛性,求解脱只有靠自己,只要顿悟,便立地成佛。因此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欢迎。南宗禅能在几百年里风行天下,不拘泥于外在修行方式,应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到明代中期以后则出现“狂禅”之风,呵佛骂祖,走向了极端。"祖师图"之类画像就很少出现了。

此画所给六代祖师各具不同情态,如达摩端坐,面壁苦电;慧可抱残臂,趺坐盘石;慧能则坐禅床上,与一居士说法。卷中所描绘的景物也经过精心选择,那奔泻的泉流,虬曲的古松,深邃的岩穴,宁静的远山,青葱的绿竹,构成了一个静谧、清幽的境界。这仿佛就是禅家的"清凉境地"。"直指本心,见性成佛",禅僧们不是喜欢通过自然的万物去参悟禅机吗?"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尽是法身。"画家正是借这些景物象征禅师们彻悟后无生无灭的境界。

此卷显示了戴进在人物画和山水画方面的修养和功力。其人物画法近李唐,线描劲利,以钉头鼠尾描为主,略带方硬感。在景物描绘上,枯涩的线条断断续续,别有韵味。淡墨皴擦渲染,设色清秀淡雅,与其所表现的主题十分切合。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鄂(2022)0000095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
前一篇:北齐石雕释迦牟尼佛立像
后一篇:大理国铜铸龙树菩萨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