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湖石窟:灿烂千佛重现人间(上)


雅尔湖石窟位置图
01高昌石窟群
所谓千佛洞,严格地来说只是人们的俗称,通常这种开凿于山体上,门前有水流过的佛教场所,被称为石窟寺。
通常来说,千佛洞,或者说石窟寺一般离繁华的城镇都不会太远,如果紧挨城镇,不够清净,影响修行,过远,则一是不方便生活,二是不方便善男信女的参拜,所以一般与城镇的距离都在十来公里左右为宜,比如龙门石窟距当时的洛阳5公里左右,莫高窟距当时的敦煌10公里(当年从敦煌前往莫高窟并非现在的道路)左右,云冈石窟距大同16公里左右,克孜尔石窟距离克孜尔镇7公里,吐鲁番的胜金口石窟距离高昌城10公里左右等等,而当时吐鲁番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吐峪沟石窟也都离附近的城镇不远。当然也有离城镇较近的石窟寺,如雅尔湖石窟,虽然紧邻交河城,但周边环境也同样的十分幽静。
说起吐鲁番的石窟,很多人大约只是对吐峪沟千佛洞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这两处较为熟知或有所耳闻。但事实上,在整个吐鲁番盆地,尤其是高昌区,分布着数量众多的石窟,一同构成了高昌石窟群。
佛教在新疆的极盛时期,高昌与和阗、龟兹,并称西域三大佛教中心。其中除和阗因后来与喀喇汗政权长达近百年的战争,导致佛教存留基本被抹除之外,龟兹与高昌,均保留了大量的佛教遗迹,如今天库车一带的龟兹石窟群等。
迄今为止,吐鲁番已发现石窟寺遗址十四处,洞窟总量四百余座,分布于吐鲁番盆地北部火焰山和西部盐山山脉多条河谷的两侧崖壁上,自东向西依次为斯尔克普沟中的忙得古尔、连木沁石窟,吐峪沟中的吐峪沟、苏贝希石窟,胜金沟口的胜金口、七康湖石窟,木头沟中的柏孜克里克、伯西哈、乌江布拉克石窟,葡萄沟石窟,大、小桃儿沟石窟,雅尔乃孜沟中的雅尔湖、交河沟北石窟。目前,仅吐峪沟、柏孜克里克、胜金口及伯西哈四处遗址经过较全面、系统的考古发掘,其余石窟寺尚未做过系统发掘工作。
如今,原本不对外开放的雅尔湖石窟与胜金口石窟,已于4月正式对公众开放,原先需要联系相关部门,花费数百元才能一睹真容的“特窟”,也一同向普通游客展示,让人们感受千百年来高昌佛窟的绚烂与沧桑。
02雅尔湖石窟在历史上叫什么?
根据雅尔湖石窟的洞窟形制、壁画内容、绘画风格、洞窟之前的寺院遗存以及对窟壁麦草的C14测定数据,最终断定,雅尔湖石窟始建于公元5世纪,也就是中国的南北朝时期。这也是高昌地区开凿年代仅次于吐峪沟石窟的一处开凿较早的石窟。石窟一直持续使用到了公元14世纪,也就是元末明初时期,其间在公元9到12世纪高昌回鹘时期,曾被重绘或修缮。

2016年的雅尔湖石窟二层外貌
雅尔湖石窟共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保存较完整,最初雅尔湖石窟只确定了上层的7个洞窟,后来随着不断的深入,目前的雅尔湖石窟分为沟西、沟北两个区,共确定了22个洞窟,其中沟西15个、沟北7个。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位于崖壁上的佛窟,由于历史上河水冲刷及风化,导致很多建筑坍塌消失,后来新确定的洞窟就是因为损毁得太厉害,以至于一直没有被认定为佛窟。毫无疑问的是,当年的雅尔湖佛窟的规模,应该要比现在大得多,除了现在留存的洞窟外,还有着与之配套的佛教建筑。
那么这个雅尔湖石窟,当年的正式名称是什么呢?
雅尔湖石窟只是我们今天的叫法,而无论是柏孜克里克石窟还是吐峪沟石窟,曾经的名字在历史文献和出土文书中都有记载。如位于今天木头沟内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因木头沟古时称之为宁戎谷,因而名为宁戎谷寺,吐峪沟在古时名为丁谷,因而吐峪沟佛窟名为丁谷寺。
雅尔湖石窟曾经正式的名字是什么,虽然并无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是其中第5窟门道东侧的一条类似于今天“到此一游”的汉文题记,却解开了这一谜团。

第5窟“到此西谷寺”的题记
这条朱红色书汉文题记,赫然写着“到此西谷寺”的字样。而这条题记的落款,是一位巩姓禅师,从所写的字体看,不晚于唐代,这使得我们知道了这个寺庙的名字,至少在唐西州时期,被叫做“西谷寺”,这也说明当年交河故城西南的这条沟谷,应该就叫做“西谷”。而这位巩姓禅师,无疑也可算做今天诸多“到此一游”题刻的一位先驱鼻祖了。
03雅尔湖千佛洞的龙王与千佛
与新疆众多的石窟一样,雅尔湖石窟中的壁画,历经伊斯兰教进入后的毁弃与近代的盗割等因素,所剩壁画不多,但即使如此,除第5窟的题记外,其第4窟和第7窟,还是保留了不少壁画内容。

雅尔湖石窟第4窟龙王听法图(局部)
如其中第4窟,虽然遭受了破坏与盗割,但依然保留了说法图、龙王听法图、千佛图等较为丰富的内容。
所谓龙王听法图,出自《佛说十善业道经》,主要讲述释迦牟尼佛在咸海娑竭罗龙宫,同八千大比丘众和三万二千位大菩萨在一起举行佛法大会,咸海娑竭罗龙王一行也前来听法,而在这次法会上,释迦牟尼佛向龙王讲述了造十恶业将要受的各种恶报,以及修行十善业的功德。所谓十恶业,包括了杀生、偷盗、淫邪、贪欲等。而咸海娑竭罗龙王与参加法会的一切大众,都深为折服 ,决心按照佛的教导,进行修行。
雅尔湖石窟4号窟的这幅龙王听法图,画中的龙王头戴花冠,双手合十,神态恭敬虔诚。身后则为侍女相随跪坐,画面间祥云环绕,飘逸流动,尽显富丽庄严。

雅尔湖石窟的说法图

雅尔湖石窟的说法图
而此窟的说法图如今留存了多幅,图中佛居中央,坐仰莲、覆莲双瓣莲花座,左右两面围绕6位闻法菩萨与佛弟子。佛的华盖、头光与身光图案各不相同,华丽繁复。每幅说法图之间有绘制精美的卷草纹装饰,侧壁与券顶连接处绘一条垂帐纹图案。
此外,在佛窟券顶绘左右相向而对8排千佛,每排57身。而在7号窟,也同样绘满了千佛图像。从这个角度来说,雅尔湖石窟的4号与7号窟,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千佛洞”。只不过,雅尔湖石窟的千佛,却有着鲜明的吐鲁番特色,或者说高昌回鹘的典型风格,给人以不同的视觉观感。
那么,在佛教中,到底有多少佛?为什么会出现千佛的概念?雅尔湖佛窟的千佛又具有什么特点呢?
主要参考文献
《高昌石窟壁画研究》陈爱峰 著 甘肃文化出版社(2021)
《法苑谈丛》周叔迦 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吐鲁番壁画佛经故事》汤士华 编著 新疆人民出版总社 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丝绸之路宗教研究》李进新 著 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下期文章预告:《雅尔湖石窟:灿烂千佛重现人间(下)》,敬请期待。
我们喜欢文创产品
因为它们有着独特的个性和艺术价值
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和文化
带我们梦回千年
与古人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