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2024-11-09 10:08:55)
来源:旃檀精舍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此经书于公元6世纪左右,正值我国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在政治上割据不到两百年,期间南北分野,各自为政,北朝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朝经历宋、齐、梁、陈四朝。南北朝由于战争兵燹等原因,没有留下任何名人法书真迹。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北朝虽为少数民族拓跋氏所建立,但其进行汉化改革,任用汉族世家大族进行统治,世家大族中又以崔、卢、李、郑、王为一等氏族,其中崔、卢两家世代相传书法,流传至今,可惜未留下真迹可能参考。南朝士人善书者多,仅仅留下《书品》等书论性文章,名家书法墨迹流传至今者,几近湮灭。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直至晚清敦煌写经的发现,才弥补了南北朝书法墨迹的空缺,亦从敦煌写经当中可以窥见书法发展之脉络,南北朝书法承袭三国两晋书风,下启隋唐楷书的巅峰。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卷南北朝时期的敦煌写经,上承三国两晋,下开隋唐,诚可谓书法至宝!书法与佛经精义交相辉映,共相增辉!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整卷书法以侧锋取其妍媚,行笔流畅华美,捺画偶有隶书笔意,点画典丽细微处可见精神。结构比之唐代成熟楷书尚显不够完美,这正是南北朝过渡所应具备的特点,书体介于生熟之间,生动明朗,跃然纸上。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与同时代书法风格相同的敦煌写经相对照,亦可见异曲同工之妙。与《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相比较的是南朝(梁)《大盘涅槃经卷第十一》(《中国法书全集·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 p295)的敦煌写经,其书法风格飘逸俊秀,结构与本件6世纪写本几乎一致,表现了同时代书法风格具有一致性,请以下为例: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与同时代梁代写经对比,不难发现二者风格的趋同。从结构上看,二者结字平正端庄,略向右上取势,用笔横画较细,竖画较粗,笔锋以侧锋为主,点画细腻,变化丰富。“有”、“智”、“佛”虽有小异,但整体风格趋向一致。南朝(梁)《大盘涅槃经卷第十一》末有年款:天监五年(506年)所写,隋朝建立时为581年,可见,类似于上述二者风格的卷子,书法风格当属稍晚时候形成的,隶书笔意还在,但结构趋向端庄规整一路,笔画明显精炼了许多。

(南朝(梁)《大盘涅槃经卷第十一》)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我们和初唐四家之一的欧阳询楷书进行对照,欧阳询楷书比敦煌写经更为严谨整饬,捺画形态更模式化,由此可以看出,从魏晋楷书至唐代楷书是沿着规范化、法度化的脉络进行发展。
(左边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右边是欧阳询《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左边《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用笔洒脱,是字“日”部左右两竖超出短横,捺画平滑流畅有八分隶书“一波三磔”之运笔轨迹,欧阳询《心经》中的是结字端正方严,笔画一丝不苟,是字“日”部规规正正,不越规矩半步,捺画倾斜角度较大,捺脚舒展挺拔。《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要早于欧阳询《心经》,本件6世纪写本在书写上还保留有隶书的笔意,笔画形态,生动自然。而在唐初,楷书也已经开始逐渐成熟化、模式化,其结字严谨,笔画规整,逐渐走上尚“法”的道路。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卷尾有许承尧跋尾一张附录于卷尾,许氏爱好书法,曾经收集唐人写经,对唐写经别具慧眼。其生平喜爱收藏古物,在甘肃时,收集唐人写本藏经较多,以后又陆续收藏了少珍贵书帖和绘画作品,这批藏品的玩味提高了他的艺术表现力和鉴赏力,书法作品即受汉简和唐人写经的影响,风姿绰约,流畅大方。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在书法当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其上承魏晋,下开隋唐,属于南北朝时期较晚时期的写本。其本身存在意义重大,南北朝无书法名作流传后世,所幸运的是这批珍贵的敦煌经卷保留下来,让我们有机会窥见南北朝书法的墨迹,实属难得。而且,其较之盛唐时期的唐写经,本件千年法宝,其书法风格灵活生动,变化丰富,展现出中国古代书法之美,历经1500年岁月流转,敦煌宝藏举世罕有,而所历之浩劫,亦令人唏嘘。以至于曾任甘肃总督的浙人陈季侃也发出了“诚天壤间瑰宝也,吾国官民不知爱惜”的感叹……

时光流转,百年之间,盛衰兴替。如今,只有通过这卷绝世遗珍见证中国千年丝路的辉煌。而古老的敦煌宝卷,也将在众人的瞩目中,重新闪耀圣洁的辉光。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鄂(2022)0000095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