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6世纪南北朝写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南朝(梁)《大盘涅槃经卷第十一》)

(左边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右边是欧阳询《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左边《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用笔洒脱,是字“日”部左右两竖超出短横,捺画平滑流畅有八分隶书“一波三磔”之运笔轨迹,欧阳询《心经》中的是结字端正方严,笔画一丝不苟,是字“日”部规规正正,不越规矩半步,捺画倾斜角度较大,捺脚舒展挺拔。《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要早于欧阳询《心经》,本件6世纪写本在书写上还保留有隶书的笔意,笔画形态,生动自然。而在唐初,楷书也已经开始逐渐成熟化、模式化,其结字严谨,笔画规整,逐渐走上尚“法”的道路。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卷尾有许承尧跋尾一张附录于卷尾,许氏爱好书法,曾经收集唐人写经,对唐写经别具慧眼。其生平喜爱收藏古物,在甘肃时,收集唐人写本藏经较多,以后又陆续收藏了少珍贵书帖和绘画作品,这批藏品的玩味提高了他的艺术表现力和鉴赏力,书法作品即受汉简和唐人写经的影响,风姿绰约,流畅大方。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在书法当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其上承魏晋,下开隋唐,属于南北朝时期较晚时期的写本。其本身存在意义重大,南北朝无书法名作流传后世,所幸运的是这批珍贵的敦煌经卷保留下来,让我们有机会窥见南北朝书法的墨迹,实属难得。而且,其较之盛唐时期的唐写经,本件千年法宝,其书法风格灵活生动,变化丰富,展现出中国古代书法之美,历经1500年岁月流转,敦煌宝藏举世罕有,而所历之浩劫,亦令人唏嘘。以至于曾任甘肃总督的浙人陈季侃也发出了“诚天壤间瑰宝也,吾国官民不知爱惜”的感叹……
时光流转,百年之间,盛衰兴替。如今,只有通过这卷绝世遗珍见证中国千年丝路的辉煌。而古老的敦煌宝卷,也将在众人的瞩目中,重新闪耀圣洁的辉光。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鄂(2022)0000095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