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地理|北京的佛教地图(下)







制图-大地理馆
这是北京地区学区房价格分布图

这是北京主城区佛寺遗存密度热力图

制图-大地理馆
这是北京主城区学区房分布及价格柱状图
-
最不佛系的城区,竟然是朝阳
传说中盛产佛系青年(中产白领人群为主)和“三十万散养仁波切”的朝阳区,竟然是佛系力量最薄弱的地区:主城区中,寺庙遗存最少。
“佛系青年”产地朝阳区竟然几乎无庙
制图-大地理馆
也许正是周边没有寺庙的环境,才促进了朝阳青年冲出写字楼、去远方寻找佛法与诗的决心。
西高东低的北京地形

制图-大地理馆
西低东高的北京建筑
(庙在西部、楼在东部)
西北-东南方向俯瞰北京城
摄影-马文晓
言归正传。
朝阳少寺庙很可能跟中国传统的聚落规划思想有关,北京西北高、东南地,平原佛寺选址尽可能在水流上游和行政中心附近,朝阳区在风水中的水口下游,当时又是城外郊区,佛寺一般不在下风下水方位选址。
风水轮流转。这片不被佛寺青睐的区域,后来成为寸土寸金的CBD所在,崛起了比佛塔高得多的摩天大楼——它们取代了古典时代的佛塔,成为北京天际线的描绘者。
佛系的北京地标:塔塔塔
新北京最高的地标,是CBD的高楼。那老北京的地标是啥?熟悉的歌声告诉我们:是塔,这地标,具有浓浓的“佛系”味道。
经典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那座水中倩影倒映的“美丽的白塔”,就是北海永安寺的标志性建筑。一座佛系建筑,承载了多少代北京人的难忘记忆。
白塔,一般是藏传佛教的藏式的覆钵式佛塔。北京老城中,跟北海永安寺白塔一样醒目的,还有妙应寺白塔——这座寺院,也因塔而俗称为“白塔寺”。
《故乡是北京》唱道:
“不说那天坛的明月北海的风,芦沟桥的狮子,潭柘寺的松,唱不够那红墙碧瓦太和殿,道不尽那十里长街卧彩虹。”
短短几句,唱出了4个佛系词语:
北海是佛系的,这里最大的建筑群的是佛教建筑;卢沟桥的狮子是佛系的,“狮子”舶自佛国斯里兰卡;潭柘寺,是北京记载最早寺庙;“红墙”,有很深的佛教渊源。

/航拍北海琼华岛白塔/
摄影-马文晓
塔,为啥能成为老北京的地标?白塔,为啥能进入经典歌曲中?
古代技术条件下,建得最高的建筑,就连今天的摩天大厦,也被俗称为“塔”,如明珠塔、电视塔、双子塔等。于是,在高楼大厦尚未崛起的时代,佛塔成了北京最重要的地标。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现存古塔至少200 余座,唐、五代、辽、金、元、明、清历代都有分布。若论类型,则包括亭式、楼阁式、密檐式、经幢式、花伞式、覆钵式、金刚座式、过街式、混合式。它们要么位于山岗,要么位于要塞,要么位于水畔。
数据来源:迟群《北京古塔的结构艺术与建筑技术》
北京的另一古塔家族是亭台楼阁式的汉传佛教佛塔,这是外来佛教与中国文化进行结合之后的重要成果。
相比藏式白塔,汉式楼阁佛塔建的更高,犹如古代的摩天大楼。通州燃灯宝塔,据说在北周时期(6世纪)就有了。《帝京景物略》称:“古有佑圣教寺,今通州学宫也。宫墙外片地,故塔存焉……塔有碣,楷书,续续字间存,周某号几年。”
唐:幽州城里,曾有武则天女士时期建造的大云寺,后改名龙兴寺。曾遭火灾焚毁的龙兴寺重修时,立东西二塔,一座叫殊胜、一座叫永昌。
唐末至宋:北京地区为南北政权对峙的地带。这里的佛塔,因此有了瞭望远方、监测敌情的功能。如,位于今房山良乡的昊天塔,曾在原佛塔基础上增高,目的就是为了监测宋朝一侧的动向。
元末至明:佛教在世俗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明代更是有了风水功能的文峰塔、水口塔,如通州运河燃灯宝塔,当然,它依然有保存舍利的功能。它所在的寺院,也从单一佛寺变成了儒、佛、道一体的“三教庙”,原通州最高学府,就在庙中。
清代:颐和园万寿山,本来要仿杭州六和塔,但因为经费差点烂尾,被能工巧匠,改造为楼阁,即佛香阁。尽管不像隔水相望的玉峰塔那样高耸,但佛香阁,依然是整个园区最醒目的坐标,在它的东面,还有一座后建的多宝琉璃塔。

/颐和园万寿山佛教遗存分布图/
制图-大地理馆
此外,北京南其他著名古塔地表还有玉泉山的玉峰塔,在晴好的天气里,可以倒映在颐和园昆明湖中,俯瞰来往如织的游人。

/颐和园昆明湖:背景为玉泉山/
摄影-吴卫平
天宁寺塔隐居莲花池畔,倾听西客站的火车汽笛此起彼伏。大运河畔的通州燃灯宝塔,曾为无数南下北上的漕运船只引航。
就这样:坦荡的华北平原北端、地面遮挡物极少、没有先进定位技术的年代——这一总环境下,原以保存佛骨为功能的塔,充当了最醒目的城市坐标,变成了最绝妙的园林之眼,变成了最乡愁的精神图腾。
佛系的故宫:其实是座大佛堂
前文说过,寺庙等佛教遗存主要在西部山区、城郊园林、皇家宫苑。北京佛教发展与皇家建筑从来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故宫的宫墙红,一种说法来自元朝宫殿,元朝宫墙红灵感来自藏传佛教——这种略带磨砂感的暗红或朱砂红,仿佛融合了关外萨满的神祗红、汉地象征喜庆的大红、高原藏地的僧袍红或赭红。
这种红,成了沟通满、汉、藏之间的视觉语言。
在佛系的宫墙红内部,在前殿后宫的幽闭禁地,也隐藏着一个佛系世界。
-
一系列的佛堂建筑
中轴线上的先坤宁宫,是一处祭祀场所,以佛、萨满教元素为主。
暖心殿有大佛堂。中正殿则是清初以来专门管理宗教的机构。其周围英华殿、雨花阁、梵宗楼、寿康宫,都有佛堂。在故宫东北角,还有梵华楼、乐寿堂、景祺阁等与佛教有关的场所。
占地72万平方米的故宫建筑区中,有数十座佛堂,目前都不对外开放。

/故宫的佛、道、儒功能建筑分布图/
制图-大地理馆


/香山地区佛教遗存分布图/
制图-大地理馆

/香山碧云寺透视图/
绘图-李乾朗

/圆明园及附近地区佛教相关建筑分布图/
制图-大地理馆
佛系的街道:路上到处都是庙
开头已经提到,在北京行走,各种寺、庙、宫、庵、院随时会恭候你。
历史上的寺庙深刻影响了城市的街道文化,与佛教有关的地名主要有:XX庙(寺、宫、庵、院)+胡同、路、街、镇、村等组成,如黄寺大街、前圆恩寺胡同、下寺路、雍和宫大街。
我们把这些坐标标注在地图上,是这样的:

/“佛系”地名在北京地图上的分布/
制图-大地理馆
如果把它们都标注在地图上,我们会发现,两千万北京常住人口,几乎已经无死角地被佛光笼罩,因为:无论在哪个角落,“佛系地名”都在身边守候。
佛系的大学:五道口是个曼陀罗道场
五道口被誉为“宇宙中心”,当然也是北京高校的中心。从另一个角度说,它也是北京城西北的“佛系中心”——在佛系地名地图上,这里尤其密集。
从城里去北大、清华,“保福寺桥”是必经之路;出清华西门,有圆明园力的“正觉寺”“舍卫城”等系列佛教建筑;北大校内著名的“博雅塔”,虽不是古建,但其蓝本是通州的燃灯舍利塔。

/“佛系”地名与北京高校聚集区地图/
制图-大地理馆

/高校与“寺庙”的共生地图/
制图-大地理馆




/北京地铁的“佛系”地图/
制图-大地理馆
截至目前,北京地铁运营里程608公里,有线路22条、车站370座,其中有佛系地名的地铁9条,涉及地名14个:十号线三元桥(三元庵)、成寿寺、分钟寺、慈寿寺;五号线惠新西街南口、惠新西街北口(慧忠庵)、雍和宫;一号线玉泉路、万寿路;八号线什刹海;二号线长椿街、雍和宫;13号线大钟寺;4号线陶然亭(慈悲庵)。
北京地铁中的佛系地名示意图
(红圈标注)


/北京远郊重要山、河、地名的“佛系元素/
制图-大地理馆


/宫墙系列之四:102x161(cm),工笔国画/
作者-李子牧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鄂(2022)0000095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