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犹存的盛唐(下)
 (2023-11-27 23:01:42)
	
			
					(2023-11-27 23:01:42)		
塔身层叠而上,叠涩出檐,逐层收窄。塔内有木梯盘旋而上。塔顶平砖攒尖,置釉陶宝葫芦塔刹。

大雁塔脊刹 摄影:李文博
- 券洞 -
塔身底层南面设置三个门洞,东北西面各一个门洞,南面居中门洞为通入塔身内的券洞,左右为佛龛,不与塔身内贯通。
南面左右券洞内设《圣教序》及《圣教序记》两块石碑,没有移动过的形迹,与《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载相符。
   
 
西龛为唐太宗李世民撰文   东龛为唐高宗李治撰文
塔身一层四面券洞门为花岗石叠积成。在门楣上有唐代题记,以及西门楣中,有唐代建筑形象出现。
这四块石刻图,基本可以认为是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改建时的遗物,是初唐时期(618—712)长安佛教艺术的代表。
- 券洞 -
塔身底层南面设置三个门洞,东北西面各一个门洞,南面居中门洞为通入塔身内的券洞,左右为佛龛,不与塔身内贯通。
南面左右券洞内设《圣教序》及《圣教序记》两块石碑,没有移动过的形迹,与《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载相符。
 
 
西龛为唐太宗李世民撰文
塔身一层四面券洞门为花岗石叠积成。在门楣上有唐代题记,以及西门楣中,有唐代建筑形象出现。
这四块石刻图,基本可以认为是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改建时的遗物,是初唐时期(618—712)长安佛教艺术的代表。

二层往上,其上六层均有中心方形塔室,塔室四面,每层均当心间辟券门,设置一个券洞,各层环绕着矮短的檐廊。

大雁塔上层券洞内部 摄影:李文博
故而我们可以得知,大雁塔自创建以来,塔身基础和下层布置基本没有改动过,但塔体上层历朝均有修葺。
- 木架、木梯 -
1931年,“佛教将军”朱子桥发愿修整大慈恩寺,他募款2.4万元,整修上殿和塔内盘梯,并添建观堂一座。
对于雁塔而言,土塈与青砖用以承重,而塔身内部搭接木柱,木柱上搭接了螺旋上升的直角木梯,每层架楼板,使得我们可以沿着木梯盘旋而上,登临眺望。

如今我们看到的塔内楼梯为建国后修缮时加固过的样子,其一至二层为双螺旋,二至七层为单旋,虽观感较新,但依然能看出早期登塔时楼梯的主要构造。
由于楼梯和塔心室并未发现有结构性关联的横向构件,我们可以认为雁塔塔身承重主要还是依赖砖土结构承重,无木构承重结构。
由于楼梯和塔心室并未发现有结构性关联的横向构件,我们可以认为雁塔塔身承重主要还是依赖砖土结构承重,无木构承重结构。

大雁塔一层盘梯 摄影:李文博
从文献记载中可以得知,雁塔长存,但盘梯毁建无数,可见内部木构主要用于支撑塔心室地面与上下楼梯,应与塔身结构关联不大。
- 外立面 -
而塔身外侧,1991年维修塔檐、塔顶时,发现明代包砌的外层砖对内形成了隔离空间,有利于保护内部结构。
雁塔外壁,每层做仿木构处理,在出檐下,以砖仿木做出木柱、枋、阑额、斗栱等木构建筑形象。这些砖仿木构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木构做法,可谓古意浓重。
从文献记载中可以得知,雁塔长存,但盘梯毁建无数,可见内部木构主要用于支撑塔心室地面与上下楼梯,应与塔身结构关联不大。
- 外立面 -
而塔身外侧,1991年维修塔檐、塔顶时,发现明代包砌的外层砖对内形成了隔离空间,有利于保护内部结构。
雁塔外壁,每层做仿木构处理,在出檐下,以砖仿木做出木柱、枋、阑额、斗栱等木构建筑形象。这些砖仿木构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木构做法,可谓古意浓重。

我们回到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先回顾一下唐代木构出檐的上下结构。相对而言木构对铺作的结构性作用更为偏重,大小连檐几乎被压缩在屋顶的一个面上。

大雁塔其立面则以砖仿木,简化了木构建筑上铺作(斗拱)这一部分结构,而强调了阑额等横向联系,其上下构件为:柱头承栌斗一朵,栌斗上为上下两层枋,其上为叠涩出檐,施菱角牙子。

这些仿木的砖柱在塔身形成开间:
一至二层,两层做九间;三至四层,两层做七间;最上面三层做五间。
一至二层,两层做九间;三至四层,两层做七间;最上面三层做五间。

自此,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塔身构造,但大慈恩寺却不止一座雁塔,穿越千年,让我们再看看这座古寺有着怎样的变迁。
慈恩寺建造之初,面积很大,占据半坊之地,寺内共有十三个院落,房舍一千八百九十七间,重楼复殿、云阁禅房。
“虹梁藻井,丹青云气,琼础铜,金环华铺,并加殊丽”
只可惜时过境迁,偌大的寺院如今在地面上仅有雁塔留存。幸而我们在雁塔西门门楣上依然得见唐代佛殿的线刻,或许门楣上所刻的这座五开间的佛殿,就曾在慈恩寺出现过。
肆
慈恩普护慈恩寺建造之初,面积很大,占据半坊之地,寺内共有十三个院落,房舍一千八百九十七间,重楼复殿、云阁禅房。
“虹梁藻井,丹青云气,琼础铜,金环华铺,并加殊丽”
只可惜时过境迁,偌大的寺院如今在地面上仅有雁塔留存。幸而我们在雁塔西门门楣上依然得见唐代佛殿的线刻,或许门楣上所刻的这座五开间的佛殿,就曾在慈恩寺出现过。

梁思成绘制 大雁塔一层西门楣,唐代佛殿图手稿
虽不能复原整个唐代慈恩寺,但我们不妨通过线刻反推,一睹这座五开间唐代佛殿的盛容。
虽不能复原整个唐代慈恩寺,但我们不妨通过线刻反推,一睹这座五开间唐代佛殿的盛容。

《佛殿图》中明确绘制了唐代建筑斗拱(铺作)的特征,其中不乏有双杪单拱造与人字栱蜀柱等形象出现,可见到了盛唐时,斗拱做法已经非常多样,尤其是人字栱所代表的早期木构特征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除了斗拱以外,《佛殿图》还绘制了唐代院落连廊的处理方式,鸱尾的大致样式以及我们常见的早期覆莲柱础,这让我们对慈恩寺曾有过的木构有了进一步认知。

唐代的慈恩寺不仅是玄奘法师译经的场所,还是长安城中赏花、看戏的好去处。
寺院中牡丹繁盛,元果院和太平院是赏花的重要场所,每年的三月十五日,是牡丹花开得最为繁盛的时候。

寺院中牡丹繁盛,元果院和太平院是赏花的重要场所,每年的三月十五日,是牡丹花开得最为繁盛的时候。

辽宁省博物馆藏 传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  
除此之外,慈恩寺在唐代还是一座有名的戏场,唐代的戏场表演并非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戏曲,而是多以杂耍表演居多。
由此可见,唐初的慈恩寺是一处集聚多种功能的公共活动场所。

除此之外,慈恩寺在唐代还是一座有名的戏场,唐代的戏场表演并非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戏曲,而是多以杂耍表演居多。
由此可见,唐初的慈恩寺是一处集聚多种功能的公共活动场所。

唐 佚名 仕女图 
一千多年的更迭,现存的慈恩寺早已不是原来格局,规模仅及原慈恩寺的西塔院。
一千多年的更迭,现存的慈恩寺早已不是原来格局,规模仅及原慈恩寺的西塔院。

慈恩寺明清院落旧影
现存院落共四进,中轴线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山门、大雄宝殿、兜率(法堂)大殿、大雁塔。大雁塔北为后纪念玄奘而建设的三藏院,用以陈列玄奘相关史料。
现存院落共四进,中轴线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山门、大雄宝殿、兜率(法堂)大殿、大雁塔。大雁塔北为后纪念玄奘而建设的三藏院,用以陈列玄奘相关史料。

大慈恩寺院落格局现状 摄影:丁俊豪
山门为三开间建筑,旧照中原貌为硬山顶建筑,重修后改为歇山顶。檐下匾额“大慈恩寺”由江泽民总书记所题写。
山门为三开间建筑,旧照中原貌为硬山顶建筑,重修后改为歇山顶。檐下匾额“大慈恩寺”由江泽民总书记所题写。

大慈恩寺山门 摄影:禹涵
进入山门,东西两侧置钟鼓楼,对向而立,为砖木混合结构,其一层出檐与大雁塔还有些许相似,颇有趣味。
进入山门,东西两侧置钟鼓楼,对向而立,为砖木混合结构,其一层出檐与大雁塔还有些许相似,颇有趣味。

大慈恩寺钟鼓楼 摄影:禹涵
北面为石台基上的大雄宝殿,山门北侧至大雄宝殿之间旧时还有一道门,旧照中显示为面阔三开间硬山顶建筑。
北面为石台基上的大雄宝殿,山门北侧至大雄宝殿之间旧时还有一道门,旧照中显示为面阔三开间硬山顶建筑。

大殿前三开间硬山房旧影
如今此门不存,改为广场。由钟楼可向前直达大殿,此门去除后广场空间显得更为空旷。
如今此门不存,改为广场。由钟楼可向前直达大殿,此门去除后广场空间显得更为空旷。


慈恩寺大雄宝殿旧影
大殿今改为单檐歇山顶,殿内供奉释迦牟尼、阿难迦叶及十八罗汉像,梁架有清光绪年题记1则。
大殿今改为单檐歇山顶,殿内供奉释迦牟尼、阿难迦叶及十八罗汉像,梁架有清光绪年题记1则。

大慈恩寺改建后的大雄宝殿 摄影:禹涵 
大雄宝殿北侧,为兜率殿(法堂),面阔五间,旧为硬山顶二层楼阁建筑。底层为法堂,上层为藏经楼,今改为单层单檐歇山顶。
大雄宝殿北侧,为兜率殿(法堂),面阔五间,旧为硬山顶二层楼阁建筑。底层为法堂,上层为藏经楼,今改为单层单檐歇山顶。

大慈恩寺改建后的法堂 摄影:禹涵 
殿内供奉弥勒佛,东西两壁刻有玄奘撰写的《请太宗文皇帝作序并题金表》和《谢太宗文皇帝制三藏圣教序表》。
东南侧为塔林区,共有和尚灵骨塔九座,经幢一个,明清碑刻八通。
殿内供奉弥勒佛,东西两壁刻有玄奘撰写的《请太宗文皇帝作序并题金表》和《谢太宗文皇帝制三藏圣教序表》。
东南侧为塔林区,共有和尚灵骨塔九座,经幢一个,明清碑刻八通。

大慈恩寺内的塔林 摄影:李文博 
实则大慈恩寺从盛唐营建至今,也几乎只留有雁塔与部分明清寺庙木构建筑,且均已在建国后修缮中逐渐重修改制。
实则大慈恩寺从盛唐营建至今,也几乎只留有雁塔与部分明清寺庙木构建筑,且均已在建国后修缮中逐渐重修改制。

大雁塔旧照 中国的建筑与景观.Baukunst und Landschaft in China.BY
Ernst Boerschmann.
如今我们看到的大慈恩寺,实际上是杂合了唐代至今各时代的营建,且建国后对主体改动尤大。

大雁塔南望,慈恩寺建筑与远处的大唐不夜城 
部分仿古建筑在重修或复建过程中与旧貌差别还是很大的,如北部三藏院的建筑风格与南部明清寺庙风格有着极大的不同。

大雁塔北望,慈恩寺仿唐三藏院 
我们在如今的大雁塔下,几乎难以看到明清西安城外大规模农田与隋唐长安城遗迹的样子,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的仿唐新造之物。
伍
长安在望从整个地理位置来看,大雁塔位于唐代长安城的南侧,与唐代大明宫位于同一轴线上。
作为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两座唐文化建筑,大明宫现已不存,而大雁塔却依旧屹立在安城南侧,延续着唐文化的根脉。

大雁塔与西安市区 摄影:刘夙培 
大雁塔于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大雁塔于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大雁塔北侧为纪念玄奘法师而建的三藏院
西天取经,即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次历史事件
摄影:禹涵
至今天,大雁塔依旧是西安城重要的文化节点。2006年,西安市政府开始启动“大唐不夜城”的建设。
以大雁塔为起点,空间上延续大明宫—大雁塔的空间轴线,在大雁塔南侧打造长约2公里的商业步行街。

大雁塔南大唐不夜城 摄影:刘夙培 
曾经的坊市互闻,如今的灯火通明,大雁塔历经千年而来,成为大唐长安城留给人们最后的盛世气象。从古至今,从长安到西安,它的形象都已经根植于每个长安人和西安人的精神深处。
曾经的坊市互闻,如今的灯火通明,大雁塔历经千年而来,成为大唐长安城留给人们最后的盛世气象。从古至今,从长安到西安,它的形象都已经根植于每个长安人和西安人的精神深处。

大雁塔夜景及周围商圈 摄影:丁俊豪
请不要再说它“烂怂”,因为长安的余晖,至今依然在它的身上洒下斑驳,那是与千年前别无二致的光影。
长安如梦,而正因为有了大雁塔,这个梦才在人们心中无比真实。
广厦万千
这一系列古建筑科普文章悉数华夏珍馐,我们将把你忽略的宝藏,呈现到你眼前。
-参考文献-1. 景亚鹂.大慈恩寺历史沿革与文化利用[J].碑林论丛.2019(00)2. 王亚荣.西安大雁塔小雁塔的历史文化价值[J].佛教文化.1998(05)3. 阎文儒.西安大雁塔考[J].史学月刊.1981.(02)4. 申秦雁.西安大雁塔名称溯源补正[J].考古与文物.1999(02)5. 栗功.浅谈大雁塔内部的空间意境[J].品牌.2014(03)6. 赵汗青.凌云古今意未穷——大雁塔研究综述[J].西北美术.2016(04)7. 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增订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END-
文案编辑丨科西嘉之狼制图编辑丨禹涵建模渲染丨禹涵丁雨佳
吾汉万年 
图片来源于:李文博 刘夙培 丁俊豪 禹涵
特别鸣谢:大雁塔旧照整理 张羽大雁塔细节部分摄影 李文博
丝路遗产大雁塔景区管理处
这是大号~
这是我~
请不要再说它“烂怂”,因为长安的余晖,至今依然在它的身上洒下斑驳,那是与千年前别无二致的光影。
长安如梦,而正因为有了大雁塔,这个梦才在人们心中无比真实。
广厦万千
这一系列古建筑科普文章悉数华夏珍馐,我们将把你忽略的宝藏,呈现到你眼前。
-参考文献-1. 景亚鹂.大慈恩寺历史沿革与文化利用[J].碑林论丛.2019(00)2. 王亚荣.西安大雁塔小雁塔的历史文化价值[J].佛教文化.1998(05)3. 阎文儒.西安大雁塔考[J].史学月刊.1981.(02)4. 申秦雁.西安大雁塔名称溯源补正[J].考古与文物.1999(02)5. 栗功.浅谈大雁塔内部的空间意境[J].品牌.2014(03)6. 赵汗青.凌云古今意未穷——大雁塔研究综述[J].西北美术.2016(04)7. 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增订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END-
文案编辑丨科西嘉之狼制图编辑丨禹涵建模渲染丨禹涵
图片来源于:李文博 刘夙培 丁俊豪 禹涵
特别鸣谢:大雁塔旧照整理 张羽大雁塔细节部分摄影 李文博
丝路遗产大雁塔景区管理处
这是大号~
这是我~
上一篇下一篇
前一篇:大雁塔-犹存的盛唐(上)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