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2023-05-23 19:43:41)
标签:

杂谈

来源:无用研究社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本文总字数约8000+阅读完成时间约10min
一,永宁寺塔营造历史回顾二,塔院遗址发掘报告重读三,北魏木塔参考遗存盘点四,木塔建筑推测复原解读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洛阳伽蓝记中所载佛寺虽多,但卷一开篇就是永宁寺,足见永宁寺地位尊崇。


为什么永宁寺地位如此之高?


“永宁”二字似乎暗含着帝王对都城永远安宁的理想。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大同古城,原北魏平城  摄影:禹涵
洛阳永宁寺是对平城(大同)永宁寺礼法上的延续,都城虽变,但仍然需要“永宁”。
北魏对礼法的重视,从平城营建规模宏大的明堂就可见一斑。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墓志铭中说”弟“”永宁、景明都将“,这两个名词即洛阳永宁寺和景明寺。
“都将”毋庸置疑,就是建造匠人或监工一类了。


在他的营作下,这座九层浮屠甚至可以让登临者“下临云雨,信哉不虚。”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永宁寺塔旁,清代立汉质帝“静陵”碑  摄影:鸿慈永祜
这次立碑之中,他误将永宁寺塔基当做汉质帝刘缵的“静陵”,并记录在县志之中。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北魏洛阳永宁寺1979-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


一座塔基为什么会被认成陵墓?因为永宁寺塔倒塌后形成了很高的残土堆积,把原本的塔基埋在其中形成了一个小土丘。


直到1963年春季对塔基进行钻探,才大致确定了塔基和塔院的面貌。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 塔院遗址 -
永宁寺寺院南北长 301米,东西宽 212米,四周环绕院墙,院墙内外发现有涂朱白灰墙皮。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寺院墙皆施短椽,以瓦覆之,若今宫墙也。四面各开一门。
寺院东西南北各有一门,四门正对中央塔基,以南门最大,东西门略小,而北门则受到了破坏无法探知形貌。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院墙转角处有长方形夯土,疑为永宁寺院角楼。
- 南门遗址 -

南门夯土台基上础石无存,但“础痕”犹在。按础痕推测,柱础共有二十四个。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北魏洛阳永宁寺1979-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


据此复原,南门应是一座面阔七间、进深二间的建筑。
南门楼三重,通三阁道,去地二十丈,形制似今端门......拱门有四力士、四师子,饰以金银,加之珠玉,庄严焕炳,世所未闻。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 西门遗址 -

西门夯土西窄东宽,像“凸”字。台基上清出黄砂“础痕”三个,柱础一块。
从台基遗迹分析,可能为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建筑。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北魏洛阳永宁寺1979-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


东门破坏严重,只清理出一块未移动过的础石和许多瓦片朱白灰。推测东门应当与西门一致。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东西两门亦皆如之,所可异者,唯楼两重。北门一道,上不施屋,似乌头门。
- 大殿遗址 -

永宁寺佛殿基址,处塔基以北,陇海铁路建设取土,破坏极重。


大殿地基与柱础石都被破坏,只能大致看出殿基东西长 54、南北宽 25 米。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塔基位于地基之上,塔基夯土每边长 36.8 米,高2.2米,四周包砌约0.7米厚的青石。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基座侧面装有石雕螭首,台四周原装有青石浮雕纹饰栏杆,座四面正中各设斜坡慢道。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台基青石包边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台基石雕螭首


塔心石础 -

木塔塔基有五圈共124 根木柱组成柱网。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北魏洛阳永宁寺1979-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
第四圈木柱以内,有土木混砌的塔心实体,实体内包含三圈48根木柱,有纵向及横向条木连相连接。这些土坯内的木柱均不存,只留有碳化后松木残迹。


内三圈木柱之下,有上下三叠方形青石柱础,可见其承压之重。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北面壁上无壁龛,有四个竖状柱槽,分布于东段,两两并列。伽蓝记中已知永宁寺塔塔可以登临,北面遗迹应为登塔木梯。
- 外墙残迹 -
塔外前檐墙大多被破坏,墙厚1.1米,由檐墙及白灰地面推断,塔基每面为九开间,每面有三门六窗。
《洛阳伽蓝记》载: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户皆朱漆。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登封太室山嵩岳寺塔  摄影:禹涵


嵩岳寺塔为密檐砖塔,形制和永宁寺塔地基样式完全不同,与一座记载中近百米的木构还是有着差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塔高约两米,为仿木结构,楼阁式九层佛塔。曹天度石塔分为基座、塔身和塔顶三部分: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塔座高24.5厘米,边长63厘米。正面为比丘供养像,背面为祝愿文,两侧雕有男女供养人。

塔身高128. 6厘米,九层四面,一层转角处有支撑上檐的小型塔样立柱,每层各面均出小龛,满雕佛像,总计1342尊。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曹天度石塔塔基、塔身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曹天度石塔塔刹


塔刹则高约50厘米。塔刹下部呈方形,每侧各有一个佛龛,内雕小佛两尊。

佛龛上檐出山花樵叶,每面山花中雕有佛像一尊,最上则为九重相轮。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石塔原存于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内,1937年日军攻陷朔州城,侵入寺中拆解石塔,想运回日本。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崇福寺弥陀殿,石塔原存于殿中  摄影:禹涵


当时一位装箱工人把塔刹藏了起来,日军迫于时间紧,只把塔身掠走。

日本投降后中国追索文物,
曹天度石塔被运往台北保存。

目前塔刹依然完好的保存在朔州,塔身则被编入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这座石塔不论从年代还是造型上,都与永宁寺塔基表现非常相似。
杨鸿勋先生在永宁寺复原文章中,就基本参考了这座小石塔的形象,先生的复原几乎为国人留下了这座古塔的初印象。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然而石塔又是否能作为木塔参考呢?显然还是有待商榷。让我们再进一步,从洛阳回到平城。
- 云冈石窟 -

大同云冈石窟作为北魏皇家迁都前开凿的皇家工程,为我国四大石窟之一。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云冈昙曜五窟  摄影:禹涵

令人惊喜的是,云冈石窟中出现了大量中心塔柱窟,即在石窟中心保留石柱并雕凿成古塔形象或上下相叠的佛龛,就像是在石窟中央立起一座佛塔。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图片来源:《中国石窟·云冈石窟》插图
这无意中让人想到永宁寺塔基中央的巨大夯土,夯土侧面也出现了佛龛痕迹,与云冈石窟如出一辙。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北魏洛阳永宁寺1979-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

如果中心塔柱窟比较抽象,那我们还能在云冈石窟找到更具体的。
不少塔的形象出现于石窟壁上。这些古塔形象出于洞穴石壁,仍然可以反应北魏木塔的外立面。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图片来源:《中国石窟·云冈石窟》插图
且石窟留存了大量的北魏建筑构件形象,诸如斗拱、屋檐、阑额、鸱吻等等,它们是刻意仿木雕凿的。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魏书中的记载,则与水经注又有类似,其中还提及灵太后对这座九层高塔做过“表基立刹”的事:


《魏书》载:“肃宗熙平中,于城内太社西,起永宁寺。灵太后亲率百僚,表基立刹。图九层,高四十余丈,其诸费用,不可胜计。”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永宁寺塔倒塌后的残土堆积甚至像一座小型陵墓,考古报告中推测塔心夯土几乎可以到达五六层之高。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这究竟是否按照四天柱意象排列,已不得而知,但笃信佛法的北魏,也有理由在宗教建筑中加入这一意象。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日本平城药师寺东塔
图片来源:飞鸟寺文管所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日本本药师寺东塔遗迹

图片来源:飞鸟寺文管所


在塔基中央,并未发现塔心柱,但史料中明确有“表基立刹”的事件发生。


永宁寺这种高度的古塔,似乎难以找到一根通达百米的立柱,根据后世古塔结构猜测,塔心柱可能是利于塔芯夯土顶端的。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我们熟知的杭州六和塔、湖州飞英塔,都可以清晰看到塔心柱是从五六层往上才开始添加。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湖州飞英塔塔刹  摄影:禹涵
- 檐层、平座层 -

若按照遗址柱网进行复原,我们可以将塔心夯土内外柱串联,五层柱网被横向结构互相牵引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作为一层。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而木塔结合文献中可攀登的记载,必然有平座层。


檐层与平座层相互交叉叠加至九层,每层铺作和柱网均与塔心夯土相连。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由夯土与内部“钢筋”承担重力,而外侧由4、5层柱网构成环塔回廊。


5层柱网外侧设置檐墙,檐墙外则设置勾栏与平座,内外构成整体。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被夯土挤压下的狭小室内空间,反映出南北朝时建造高层建筑的技术尚不成熟。


不过夯土塔芯立面上会雕凿大量泥塑和影塑,在夯土的塔芯外围都有木构回廊,倒也便于信徒绕塔礼佛时膜拜。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结合北魏时期建筑技术的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我们可以合理推测,或许以当时的建筑技术,转角处受力无法载于一根角柱,而需要由四个柱子共同完成。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永宁寺塔柱网转角  摄影:鸿慈永祜
外侧三根柱子作为出檐的三个方向受力,而内侧一根则是作为角柱补强,用以承托上层压力。


这种做法实际也反应出技术的迭代,在早期木作不成熟时,建筑转角中有着比较冗杂的处理方式。
- 木柱 -
北魏时期的柱式做法仍显高古,仍保留有方柱、八棱柱以及借鉴西洋风格的柱式。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北魏亭阁式造像塔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宋绍祖墓石椁


八棱柱多见于北魏墓葬,如山西万荣北魏薛怀吉墓,山西省博物馆藏北魏宋绍祖墓石椁等等。


- 斗拱 -
北魏中后期,斗拱的形态也在石窟和墓室中有着体现。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云冈石窟中心塔柱窟  摄影:禹涵
山西宋绍祖墓石椁与云冈石窟等北魏遗存中,则为石仿木斗拱。
多为一枓三升与人字拱样式,拱呈上弯曲线,不分瓣,而人字补间铺作的两边作直线形。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山西省博物院藏  宋绍祖墓石椁  摄影:刘江岭
薛怀吉墓中也有石质一枓三升与人字拱,但拱非曲线,而是羁直的削面,但墓中人字拱反而有了曲线弧度。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薛怀吉墓斗拱素材拍摄:闫鑫
至北齐,栱头则每瓣均有度。厍狄回洛墓中,置一椁一棺,椁为屋宇式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其中出土的木构件则直观反映了北朝建筑特征。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厍狄回洛墓斗拱素材拍摄:洛卡奇
北魏时期还常在栌斗上施额枋,额枋上施铺作,栌斗下则多使用皿板,并非直接下叠。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山西省博物院藏  宋绍祖墓石椁  摄影:刘江岭


斗拱转角处,西安礼泉寺出土北魏亭阁式造像塔有出挑样式。石塔在栌斗一角出四十五度华栱,上承垂直令栱,做法十分奇特。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西安礼泉寺出土北魏亭阁式造像塔  摄影:刘江
但接近北魏晚期的永宁寺塔是否使用这种转角处理则有待商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期的斗拱组合是非常简约的。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山西省博物院藏  宋绍祖墓石椁  摄影:刘江岭


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室正上方的一副“门楼图”,图中所绘门上铺首与金钉非常具象。


且画中同样细致描绘了许多建筑构件,诸如斗拱、勾栏、鸱尾等等。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九原岗壁画墓素材拍摄:洛卡奇云冈石窟洞窟的窟檐上则有出现了石雕门楣,与许多明清官式建筑上的门楣有异曲同工。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云冈石窟北魏石雕门楣  摄影:刘江


而北魏常见的佛龛上,则有火焰型和梯形两种。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图片来源:《中国石窟·云冈石窟》插图



- 瓦当与屋檐 -
在永宁寺出土有莲花化生瓦当与忍冬纹瓦,或为佛寺专用,在如今出土的北魏瓦当中较为罕见。同瓦当一起出土的还有许多金属饰件,同样做工十分精美。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莲花化生瓦当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忍冬纹瓦当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椽当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铜莲花饰件


我们所熟知的佛光寺东大殿为则我们展现了唐代建筑出檐平缓的样式,在许多北遗存中也有这样的屋檐形象,云冈塔窟则更细致的雕刻出塔檐。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敦煌慈氏塔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二塔所造年代相近,距今一千年左右,慈氏塔体量较小,而应县木塔塔身倾斜严重,木构岌岌可危。


偌大一个中国,想找寻一座唐代木塔而不得,更何况北魏。


有时只能感慨世殊时异,难以一睹曾经华夏的繁盛。不论北魏或盛唐,都给予人们无限的遐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永宁寺遗址  摄影:禹涵


永宁寺塔遗址出土的构件大多被保存在洛阳博物馆中。造像精美,虽然大多数残缺,但至今依然让人动容。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洛阳博物馆其宁惟永展览佛造像  摄影:鸿慈永祜


其中有一尊面部半残的佛像,带着来自北魏的神秘微笑,成为了大众最熟悉的,北魏王朝的面孔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汉魏洛阳城永宁寺塔-永远的伽蓝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