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大如拳,笔法老辣的颜真卿《八关斋报德记》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八关斋”本是佛家用语,是说佛教的男女信徒一昼一夜所受的八条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奸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高广华丽床座、不涂施香及歌舞观听、不食非时食。这八条戒律中,前七条为戒,后一条为斋,合在一起即为“八关斋戒”。斋者,信佛之人所吃素食为斋,施舍饭食给僧人亦称斋。通常寺院会为祭祀或祈祷而设八关斋会报德,算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佛事活动。
史载,唐安史之乱期间,河南节度观察使田神功在叛军攻打睢阳时,曾两解宋州(今天商丘)之围。后来田神功有疾,虽经年累月,但未用药而病愈。宋州刺史徐向等人为答谢神灵的降福,于唐大历七年(772)五月设了八关斋会。
据说徐向设会后,睢阳地方官吏及富豪乡绅情绪高涨,又接着搞了几次,其中文官设500人为一会,武官设1500人为一会,地方绅士则设5000人为一会。一时间,善男信女八方云集,经声佛号昼夜不息。也就在这个时候,对田神功感恩戴德的宋州人又从千里之外请来了大书法家颜真卿,纵笔撰书了《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不仅把这次设会经过及盛大场面记述了下来,同时也把田神功的功德给大加赞扬了一番。这篇《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被刻于两米多高的八棱石幢上,每字三寸见方,端庄雄伟,成为公认的颜鲁公晚年最精美的代表作之一。
遗憾的是,唐武宗灭佛时,该石幢也给砸得“瘢痍坏失”。唐大中五年(851),新到任的宋州刺史崔倬,为寻访前贤事迹,在砾壤中找到了被毁的碑石,又从前任那里求得原碑拓片,对残碑进行了重刻。明弘治十五年(1502),黄河泛滥,水决入城,睢阳开元寺亦被滔天洪水吞噬。位于寺中的碑,自然难逃水厄。后来睢阳城重筑,新址“为避洼趋高乃徒而北之”,今天的睢阳城南门即为古城的北门处。到明嘉靖年间,睢阳新城的城外重新修筑了护城大堤,开元寺原址北侧新建大殿三楹,原立于开元寺东侧的《八关斋碑》,亦被留在了新修的大堤南侧。当时正逢监察御史王楠到此视察,以“八关者乃佛事戒规也,而饭僧忏悔,事不雅驯,不足传于后也”为由,命人将三间大殿改设“颜鲁公之神主”牌位,并为其题写了“颜鲁公祠”四个大字。参政乔世宁有记:“世宁徘徊石幢下,而怆然悲焉。曰:斯非睢阳故地也?往禄山之叛也,监城守义者惟平原与睢阳耳。当其时北招河溯,南蔽江淮,令唐不遂亡者,独以平原、睢阳故也。今睢阳人论张许事,无不愤惋泣下者,彼独不并念着鲁公焉?此所谓礼有义起者也。乃世宁又览鲁公传,见田神公者,盖鲁公始起焉。是神功宋州之泽,皆鲁公之遗也……”由此可见,一方石幢,真切地留住了一段极为特殊的记忆。明崇祯年间,《八关斋碑》因“下临濠水久之浸及碑”,为郡人张翮出资迁之。为此,侯方域曾作《新迁颜鲁公碑记》。清顺治年间,告老还乡的国史院大学士宋权重修颜鲁公碑亭,侯方域再作《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中提到宋权此番作为,乃欲“借鲁公以激发天下之忠义”。
这里面有个背景:唐玄宗时,颜真卿乃为朝廷命官。奸相杨国忠“怒其不附已,出为平原太守”。但颜真卿仍以社稷为重,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在太守任上首举义旗,与堂兄弟颜杲卿联手起兵抗击“安史之乱”,河北一带十七郡纷纷响应。后来朝廷虽将他调回重用,但又被弄权的宰相元载、杨炎、卢杞“忌之”,专权的宦官李辅国“恶之”。以至于唐肃宗、唐代宗两朝,颜真卿曾三次从宪部、刑部尚书职位上被逐出中央、两次被夺去实权。如此“教训”,一般人都该知道是咋回事儿了,从而变得“聪明”起来。可颜真卿依然刚直不阿,恪守人臣气节。直到后来李希烈叛乱,卢杞耍弄“借刀杀人”之计,把77岁的颜真卿推为朝廷代表去劝降叛军,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睢阳人钦佩颜真卿,认为他官做得磊落,字写得好看,并以得其亲笔撰书为荣,是谓“独重鲁公书也”。侯方域赞曰:“云蒸霞蔚,笔既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所谓坤舆之神奇,历千载如一日。”又赞:“海内自缙绅先生、山林风雅之士,见者未尝不唏嘘称叹,购之惟恐不得……”这番言语,很能代表睢阳人对《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碑》的态度,更能代表睢阳人的胸臆!

001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