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他是在摸钱呢-----怎样区分大众营销和微营销?

标签:
it财经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 |
少妇报案:“我把钱放在胸衣内,在拥挤的地铁内被一帅哥偷走了…”警察纳闷:“这么敏感的地方你就没觉察到?”
少妇红着脸答“谁能想到他是摸钱呢?”
让客户的钱在愉快的体验中不知不觉地被摸走,是微营销的最高境界
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的是参与化、情感化和圈子化的消费者群体。对于企业而言,要想让品牌拥有强大的口碑,产品拥有广大的粉丝市场,就必须理解它所面对的这个日益强大的新的消费群体。
微营销是现代一种成本低、性价比高的营销手段。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微营销主张通过虚拟与现实的互动,建立一个涉及研发、产品、渠道、市场、品牌传播、促销、客户关系等更轻、更高效的营销全链条,整合各类营销资源,达到以小搏大、以轻博重的营销效果。
大众营销与微营销有何区别?
1.大众营销是让消费者知道你,微营销是让消费者喜欢你;
2.大众营销是单向传播,微营销是双向传播;
3.大众营销是稍纵即逝,微营销是始终持续;
4.大众营销是不断衰减,微营销是急速扩散;
5.大众营销是自己说自己好,微营销是客户说你好!
(图片:大众营销和微营销的区别)
互联网的出现和迅速发展颠覆了消费者接触品牌和消费决策的方式,让许多传统的营销战略、结构和模式失效。过去,营销人员在考虑消费者与品牌的接触点和决策历程时,漏斗模型曾一度被奉为经典。通过传统媒体的广告轰炸,让消费者形成记忆,因此消费者有消费需求时候,会想到许多品牌,就像是在漏斗的宽口端,然后沿着漏斗壁向下,不断筛减品牌,直到最后选定一个品牌,并形成品牌忠诚度。
在漏斗模型的背景下,企业的营销模式通常是沿着漏斗过程确定几个关键接触点,然后利用付费媒体(例如电视、报纸、广播、杂志、户外等等)开展规模化的营销推广,建立品牌知名度,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最终激发他们购买。漏斗模型几乎是最悠久的一个营销概念,大致的用户决策路径是从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欲望(desire)最后到行动(action)。市场营销人员都是围绕这一个概念来制定战略,以及与用户进行沟通和施加影响。然而,这样的模型建立在一个前提,消费者的媒体信息接受的渠道相对稳定,且消费者相信媒体告诉他们的关于品牌的任何信息。
现在,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营销者需要从根本上来进行重新思考。移动化正使得“购物路径 ”概念发生剧变。Chuck Martin认为购物将成为迭代重复而非线性的过程,消费者不再是“去购物”(Go Shopping),他们总在购物(Always Are Shopping)。
要适应这个时代,营销人员首先要意识到,在移动购物的新时代里,传统的漏斗模型已死,它已经被新的移动购物生命周期(Shopping Life Cycle)所取代。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时候,营销人员将有机会在移动消费行为和购物决策的不同关键时刻,去施加影响。这也不再是一个有组织的线性过程,购物行为将随时产生。
人人网CEO陈一舟提出了移动营销的四点启示:1、成功的移动营销需要包括社交元素;2、布局社交媒体且长期经营用户,建立分享传播阵地;3、赋予品牌个性,围绕个性创造内容;4、全年无休,全天侯备战,快速响应热点,随时掌握营销机会。
从消费者与品牌信息的关系以及互联网平台价值的演变,也可以看到新的营销变革已经到来。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时代最早的门户,实际上都是1.0的模式,消费者是被动的看和浏览的模式,那个时候的营销,主要是广告展示和广告轰炸,靠品牌知名度去驱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第二个阶段,以搜索引擎谷歌和百度的出现为标志,进入搜索时代,消费者开始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时候,消费者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寻找信息。第三个阶段,随着web2.0的发展,进入分享时代。消费者开始在社区、视频网站上分享信息,特别是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
现在的这个时代,是移动社交网络。今天互联网的一切都与社交有关,品牌也一样和社交有关,关系成为核心。品牌不和消费者建立关系,很难得到认可,消费者不再完全相信媒体,而是相信自己的社会化媒体空间中的好友和值得信任的人传递的信息。
男生对女生说:我是最棒的,我保证让你幸福,跟我好吧。这是推销。男生对女生说:我老爹有3处房子,跟我好,以后都是你的,这是促销。男生根本不对女生表白,但女生被男生的气质和风度所迷倒,这是营销。女生不认识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对那个男生夸赞不已,这是品牌。在看的时代,信息找人,受众被动接受讯息;搜索时代,用户主动筛选寻找信息;分享时代,用户主动创造并传递信息;最后,社交时代,关系为王,营销传播从“文本信息”“媒介信息”转向“人本信息”“消费者信息”,以人和关系为中心的传播成为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