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互联网正加速淘汰传统产业--怎样借助移动互联网变革?

(2013-12-24 10:00:06)
标签:

杂谈

延参法师在一条微博中这样写道:一位企业家来短信问,为什么现在做企业越来越辛苦。我的回复,时代的进步并不是要折磨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传统产业的生存和那些落后慵懒的经营模式,是一种促进更是一种警醒,努力学习,才是出路。

一年前人人都喊LBS,现在LBS也只是很多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标配,并未壮大成一个成熟的行业。那么,所谓的移动互联网,究竟是一个独立的行业,还是一种帮助传统行业扩张的手段?SoLoMo前景美好,但开发者真的可以只玩玩社交概念,就能在移动互联网上赚到钱?

究竟谁能说得清楚什么是移动互联网,它又将朝着何处发展?像“三网合一”、“云计算”、“物联网”这些层出不穷的新概念一样,人们在谈到移动互联网的时候,都带着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从LBS由一个火爆的行业沦落为一个标配应用,推而广之,我们不禁疑惑,移动互联网究竟是行业还是手段?

移动互联网目前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很快,这个行业将会融入到传统行业和企业应用管理之中,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两者相互创新、相互兼容。从某一层面上来说,移动互联网既是传统行业的创新,又是传统行业的辅助。因此,移动互联网更多的是一种手段,一种便捷生活的手段。而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从业者来说,目前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探索如何将移动互联网的特性与传统行业和企业应用相结合。

其实,将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渗透进传统行业,得到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例如:将LBS功能、手机上网功能放到出租车行业,就可以大大改善出租车业的运营效率;传统零售业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发布特价和促销信息;售后服务业可以利用手机的定位功能,迅速提供近距离的、高质量的售后服务……这些领域目前还是一片蓝海,创业者在这里应该大有可为。

不创新即灭亡!在形形色色的管理论坛上,演讲嘉宾们对创新的推崇如同膜拜神灵,对模仿却大加责难,好像企业模仿别人是因为缺乏创新精神,因此不得已只好模仿了。创新者意气风发,名利双收;模仿者亦步亦趋,仅分杯羹。然而,事实真的如此么?

不是!没有哪家公司能够在所有方面都创新,他们必须在很大程度上模仿别人。那些我们眼中的“创新优等生”,其实不过是一个优秀的模仿者。IBM公司就被德鲁克称之为“世间最优秀的创造性模仿者”,当初他推出商用大型计算机就是模仿Remington Rand公司的。微软公司也是一个卓越的模仿者,微软公司的多数产品都是模仿别人的。即便是世人眼中最成功的创新者苹果,他的很多产品也都是现有技术的组装,在产品方面的创新并不多。

与轰轰烈烈、颠覆性创新相比较而言,微创新是一系列小创新的累积整合,在更注重用户体验的今天,只有在产品功能、外观形象、客户服务等方面做微小的改变,才能在生产过剩的市场环境里更具竞争能力。

如同蝴蝶轻扇一下翅膀,

就可能会造成一场飓风;

一次次微创新的累积,

也将引爆商业系统的革命;

小改变,大革命;

好产品从这里出发!

今天,我们正在迎来又一个密集创新的时代,与以往的创新者相比,这个时代创新者们所要做的更简单,通过设计的创新,尽最大可能地带给用户最佳的体验。与技术大爆炸带来的革命性创新相比,聚焦于用户体验的创新只能算作微创新,但在被互联网推平了的时代,微创新一样可以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我们看到了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变化,一些曾在PC时代行得通的商业模式,在移动时代也逐渐显现出潜力。无线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进展,仅仅是我们看到的整个产业大潮中一个很小的部分。真正让我们感到激动的,真正有潜力的地方,并不是大家要去拼命发掘的那些新产生的东西。而是我们利用了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能力,在传统产业建立更加有竞争力的业务。

中国互联网正加速淘汰传统产业,每一个传统产业都在面临着互联网产业的冲击,这对无论互联网还是传统行业来说都是无限的机会。无论是我们能想到的主流产业,譬如旅游、零售、教育、医疗,还是我们想不到的非主流,都存在这样的机会。

关于微创新,我们可以引述德鲁克的精彩论述:"因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不是对原有的一切斩草除根,而是以循序浙进的方式,这次推出一个新产品,下次实施一项新政策,再下一次就是改善公共服务。其次,因为它们并没有事先规划,而是专注于每个机会和各种需求。再次,是因为它们是试验性的,如果它们没有产生预期的和所需的结果,就会很快消失。换言之,因为它们务实,而不教条;脚踏实地,而不好高骛远。"一些需要通过"革命"实现的目标,其实均可以通过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实现。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有目的、有方向和有控制地实现目标,而不是剧烈的社会变革。他对试图一次性、简单化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作为创新的对立面明确地予以否定。

互联网和传统企业正在加速融合,互联网产业最大的机会在于发挥自身网络优势、技术优势、公司治理优势等,去提升、改造线下的产业和传统产业,改变原有的产业发展节奏、建立起新的游戏规则。移动互联网的基因是轻基因,传统企业的基因是重基因;移动互联网的企业结构特征是扁平、蜂窝状的,传统企业的结构是金字塔型,因此传统企业向移动互联网化改造是彻底的基因改造,可以用“恐龙变鸟”来比喻。

未来将没有所谓的互联网企业,也没有所谓的传统企业。但在融合过程中,传统企业不能一味被动。传统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工具服务客户,提升内部运营管理效率,重新建立一套互联网和传统企业融合的商业规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