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2013-02-26 11:43:2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校本课程 |
《海洋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海洋环境教育》
授课时间:一学年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课程的背景:
日照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城市,有着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海洋教育资源,作为日照的学生,从小生在海边、长在海边,对海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在一次“海洋知识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掌握率却不高,由此我们产生了“将海洋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设想,并且编制教材,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海洋环境教育。
为了将海洋环境教育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真正普及海洋知识,从小培养学生海洋意识,进而增强新一代热爱海洋的情感和献身海洋的能力的办学宗旨,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于是,我们提出了“海洋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课题。
课程实施原则:
符合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精神,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把知识带进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海洋环境教育。依据学校办学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
课程目标:
1、通过海洋环境教育,丰富同学们的海洋环保知识。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开拓视野,树立良好的海洋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自然生态,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4、丰富素质教育内容,促进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
课程内容、框架:
本课程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共分为五九方面内容:
一、大海,我的故乡
让学生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美丽,激发热爱之情。
二、博大的海洋
知道辽阔的大海无边无际,我们居住的地球大部分被海洋覆盖着;了解中国的海洋。
三 、海水,宝贵的资源
通过做实验让学生懂得海水可以淡化、可以直接利用、可以制盐等很多用途。
四、
了解了海洋动物中的无脊柱动物。
五、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二)
了解动物海洋中的脊柱动物,包括海洋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六、“肥沃的大草原”——海洋中的植物
海洋植物是海洋世界的“肥沃草原”,海洋植物是海洋中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以生产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了解它们的用途。
七 、富饶的海洋
占地球表面积的71%的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人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搜索海洋之宝——海洋生物、海底矿藏、海水也是宝,从而热爱海洋宝库。
八、 漫长海岸线
海岸线,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一般分为岛屿海岸线和大陆海岸线。它是发展优良港口的先天条件。曲折的海岸线极有利于发展海上交通运输
九、 繁忙的海港
搜集中国及世界著名海港的资料,知道在祖国漫长的海岸线上,有许多优良的港口,它们昼夜忙碌,将世界连接。
课程实施:
1、编写“海洋环境教育”的校本教材;
2、开设“海洋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
3、开展一系列的蓝色环境教育活动。如:成立海洋科普兴趣小组;制定了海洋科普知识的活动计划,利用节假日,在家长的带领下学生去日照以及其他城市海底世界海洋生态、海洋植物、海洋鱼类生长、海底矿藏、海岸线等考察咨询活动;
4、开展海洋知识趣味问答;
5、开设海洋知识书籍阅读区;
6、蓝色海洋环保格言征集活动;
7、举办海洋生物谜语竞猜活动;
8、定期观看海洋专家的科普讲座,普及海洋知识。
课程评价:
评价的主体可以根据评价的内容分别由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居民承担;评价的原则应激励学生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热情,从而促进自觉环保的行动。
课程收获:
在海洋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无论是编写教材,还是上海洋课,教师们都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为依据。尤其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教师们时刻都会感受到自身知识体系的单一和知识储备的落后,同时,学生们开阔的知识面、活跃敏捷的创新思维,都逼着教师不断地“充电”,逼着教师彻底转变旧有的教育观念,以一个参与者、学习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实践、共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