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全教育第八课《不要轻信可疑的陌生人》

(2014-12-02 08:23:12)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

2、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教学难点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中应该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1.要提防坏,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遇事要主动向家长汇报,求得家长的帮助。 

 3.提高警惕,发现坏人报告老师。

教学重点: 

   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教学难点: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过程: 

 一、播放故事,导入新课

1.播放录音故事:《狼和七只小羊》

 当讲到“没过多久,“咚咚咚”,有人敲门。“小山羊乖乖,我是妈妈,我回来了,带来好多好吃的东西。”时,师问:“你们猜七只小山羊是怎么做的呢?现在你们就是这七只小山羊,以最快的速度讨论一下,你们会怎样做?(把学生分成七人一组,模拟七只小山羊)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向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请看!  出示图片1放录像《被骗的三个学生》 

 师问: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回答 

 出示图片2和扩展资料2、3、4,展现被骗的可怕结果。

 师追问:我们怎么帮助这三个学生,才能使他们不上当受骗呢?  

板书:不上当受骗  学生回答:(1、问问家人叫什么名字?

2、撒跟就跑。3、不吃陌生人的东西。4、不轻信别人的话。5、找警察叔叔帮忙。6、大声的喊叫等。) 

 师小结:仔细听、认真看,动脑筋想,识破坏人的诡计,不上当受骗。 

 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坏人,怎样才能防止上坏人的当呢?  

二、学习课文,初步明理 

 1.演示课件(课文1、2、3自然段的内容)

 2. 提问:  (1)张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人?  (2)这个陌生人对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张明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走,当陌生人强迫要带他走时,他大声呼救。回家后,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食品)。  板书: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不跟陌生人走 大声呼救 告诉家长  教师继续演示课件(课文第4自然段内容)  

5.教师提问:  (1)张明遇到的陌生人是什么人?  (2)张明是怎么做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 

 6.教师小结:  张明遇到的是一个坏人,他把看到坏人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与派出所取得了联系,抓住了坏人。(告诉老师 报警) 

 7.教师提问:  民警叔叔和老师是怎么夸奖张明的? 

 8.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板书:提高警惕  不轻信 不贪小    遇事情 要动脑    提高警惕不上当    安全自护记得牢  

三、指导练习,深入明理 

 1.学生讨论:  举例说说坏人是怎样欺骗儿童。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坏人骗人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要想避免上当受骗,一定要提高警惕。

演一演  1.分发卡片,学生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4. 让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处理问题的学生,做得怎么样。  

5. 教师小结:  

当你拾到钱包时,一定要先把钱包收好,失主寻找钱包时,要寻问失主,钱包里有什么东西,经过核对后才能把钱包归还失主。 

    当有陌生人敲门时,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陌生人不走,要及时与家长、邻居或居委会取得联系,如果你发现这个陌生人确实是坏人时,可以打“110”。这样做才能避免上当受骗。报警时应该注  意说清地点及情况。(但也要切记:不要随便拔打“110”报警电话玩。)有人跟踪你时,大声喊叫并往人多的地方跑,可打110或直接找路边的警察叔叔等。当有陌生人向你问路时,可以给他指路,但不带他去;或者干脆不理陌生人;赶快跑;等等。 

    请学生进行拔“110”电话的模拟活动。  

四、全课总结  

我们生活的社会上,是比较复杂的,有好人也有坏人,所以我们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有很高的警惕性,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遇到坏人,要想办法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损失与伤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