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6月是高考季,湿漉闷热的熟悉天气,最容易触景生情。还记得那年经历的高考吗?是没完没了的下雨天,课桌上成堆的试卷,还是课本上勾勒的无数重点……真正留下的会是哪些记忆?我们扒出了60、70、80、90后网友的高考记忆,这里面一定也有曾经的你!
回忆之前,我们先来科普一下高考历史。其实高考是个简称,全名叫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早出现在1952年,可是到1966年被废除了,不过到1977年就恢复了,一直到今天。
60后网友:
遥远的高考,父亲从门口递来的那碗面
网友“西康常德”:我的高考发生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最后13天,我一门心思地扎到小屋,满眼的书,我当时觉得,就是把这些书全部给吃下去,估计也考不上大学。但我必须得考,一定要考上。那个时候,考上大学就意味着人生可以重新开始。于是我闭门不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考得上。那天中午,父亲满脸堆笑地敲开我的门,他端进来一大碗面条,好像是番茄鸡蛋面。我什么味道也不知,一口气消灭了它。晚饭时分,父亲又把一大碗面端进来,我照样吃下,依旧不知其味。就这样我连续吃了13天的面,感觉自己已成“面霸”。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心里酸酸的,是胃酸,还是其他什么?但我还是在心里感谢那么多不知味道的面,感谢天天给我做面的老父亲。
70后网友:
“黑色七月”,澡盆里的冰块可以降温
网友“小舜江”:那时的高考是在七月,所以大家都说是“黑色七月”。教室里旧风扇吱吱呀呀,还有窗外不知疲倦的知了叫,最后一个月,除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我记得最深的就是那种酷热。但堂姐的学校没有电扇,实在太热,就用扇子摇一会儿,然后做一下卷子。到了高考的时候,教室里就用那种大盆子装大冰块,给考生降温。还记得那个大盆子是红色的,很像家里的澡盆子。
网友“其生若浮”:那时高考录取率很低,考试之后常常能听到身边人落榜的消息,所以不少人会选择复读。当时考上大学,不仅不用交学费还要国家发生活费,但到了我考的那年(1994年),全国突然有37所重点大学开始收学费,后来就都要花钱上大学了。
80后网友:
上大学的人多了,浙江开始自己出卷子了
网友“天降大任于斯人”:我是81年的,2000年高考,是大学扩招的第二年,我的成绩放在以前,是很危险的,但那年我幸运地考上了。
网友“被窝兽放开我”:我是2003年考的,也是高考从7月改到6月, 但这一年却碰到“非典”,考试前,学校每天都要进行消毒,给学生量体温,还有传说“非典”严重高考不考了,大家都很高兴,后来还是考了……
网友“sunshine”:我记得考试那天妈妈们给我送来吃的,有河虾、玉米排骨汤,寝室其他同学还有端午粽子,水果也很多,一起分着吃,我吃了很多鲜荔枝。听说有个同学早上吃坏了肚子,冲出考场去上厕所了……
网友“开始起那样”:我的前一届是2004年,浙江开始自己出高考卷了。高考语文作文题也从以前的议论文风格变成了谈禅谈人生。2004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其实持了原来的议论风,所以我们练习时也是习惯了“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那一套,哪知2005年轮到我们,作文题风格大变,开始要谈禅了,叫“一花一世界”,好多人都懵了。后来在网上看到2006年的作文题在谈人生,叫“生无所息”、“生有所息”。所以我常看到上高二的表妹在买《读者》《青年文摘》,后来还有一本《意林》。
90后网友:
一班分两派,考重点要考自选模块了
网友“yaya”:我是2010届的,从2009年开始考重点的要考自选模块了。当时班里也分成了两派,重点的和非重点的,所以有些人看着犹豫的成绩相当犹豫。不过我打定了主意,说不考就不考,后来去了一所高职学校,学了汽修。我感觉自己目标还是很明确的……哈哈。
网友“夏日薄荷糖”:现在印象最深的,就是高考那天,班主任一直送我们到警戒线的外面,看着我们一个个进入考场,考完了一门之后,他又在回教室的楼梯上接我们,把我们的准考证一个一个收起来,并笑着跟我们说,加油。那个背影和那个笑容不知怎么的,就一直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网友“猪猪侠爱叨叨”:那时我记得每天像个作业机器一样不停做各种试卷,但却并不觉得有多苦,对于高考也没觉得有多紧张,就一直处在一种很麻木的感觉中,跟行尸走肉似的。高考后才感觉自己活过来了,看着那一大堆书和学习资料,心想,我终于可以把你们彻底扔了!有些把书也撕了,这个我不敢。
(来源: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