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江山仙霞关
上午,离开慕仙桥后,便来到仙霞关景区,两景点相距只有十来分钟,来到景区门口,已是中午11时了。景区大门右侧,是“仙霞古道文化陈列馆”,据陈列馆前言说:仙霞莽莽,百里蜿蜒,千嶂蔽日,万壑藏天。唐乾符五年,黄巢刊山开道,首辟仙霞古道。宁乾道八年,史浩募夫甃路,峻岭险隘从此成东南锁钥。
陈列馆里面我没细看,原想从关上下来再认真看,随知后来下山了忘了。仙霞关位于距江山市区42公里保安乡境内的仙霞岭上,仙霞古道为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进军福建时所开辟,著名的“黄巢起义军“刊山开道”,”之说,指的就是仙霞古道。黄巢开道以前,仙霞岭上仅有采樵小径,要说道也只是鸟道,并无正式通道,而黄巢因军事目的在仙霞岭开道,开出的也仅仅是一条土道而已,一直
到南宋乾道年间,史浩招募民夫以石甃路,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石径。



仙霞古道为南北向,岭径长10华里,有石阶3000多级,历24拐,人称十里关岭。进了景区不久,在不到仙霞关第一关约百米远的地方,有条小溪潺潺流过,只见溪旁有一石碑,上面刻着“落马桥”,而所谓的桥,只不过是在宽一米的溪流上,平铺了四块青石板而已,桥虽极普通,但却大有来历。据说1942年秋,日寇大举进犯福建,在仙霞岭一线遭国民党四十九军的阻击,日寇的一个中队长在此被击中落马,滚下石桥,日后当地百姓便将此桥成为“落马桥”。据记载,整个仙霞关战斗,日军伤亡1000多人,狠狠地打击鬼子的嚣张气焰。
仙霞关始建于北宋,是古代四大名关之一,千百年间,仙霞关虽经无数战事,今仍存有关门四重,岭巅两重,南北山腰各一重,自北而南,分别称一关、二关、三关和四关,前后相距1500米。
很快我们来到一关,只见城墙长40米,高7米全用毛石和条石砌筑而成,关门成拱形,门顶设井栏通天,可从上往下实施攻击。关门前左右各竖有二块石碑,左边两块石碑,一块刻的是“仙霞关--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块刻的是“黄巢起义迹史--仙霞岭简介”,内容如下:仙霞关位于仙霞岭南段,距江山县城约百里,关道险峻陡峭。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黄巢于山东率农民起义,攻取河南。乾符五年,十万义军乘虚渡江南下,破江西鄱阳、上饶,后攻宣州不克,乃引兵转战浙西,更取道仙霞岭,刊山开道数百里,入闽取建州。此岭遂成浙闽往来之要冲,后人在山道上建有四道关卡。
关前右边也有两块石碑,一块刻着“仙霞关”,另一块已残缺不全了,石碑磨的光滑连字迹都已看不清了,据说是宋代遗物,记载宋代仙霞古道重修历史。除正门外,旁边还有一个小门,看情形是为分流山水用的。



过了第一关,
再往上走,山道越来越陡,竹海也越来越密,在半岭处,出现一个六角小亭,名字为“潇潇亭”,据传亭名取自清代郑板桥的诗。过萧萧亭,再上些石阶,便到了一座50余米长的诗词碑廊,其中陈列了26块诗碑,上面镌刻了历代文人名士,途经仙霞古道时留下的20多篇诗文,其中有张九龄、王安石、陆游、朱熹、杨万里、辛弃疾、徐霞客等等文豪墨客。






继续沿古道攀登,又见路旁有一青石雕像,十分威武,这就是唐末农民起义首领黄巢,雕像高2.6米,肩宽0.7米,下设基座,高1.6米,宽1.3米。基座正面刻有黄巢的生平简介。雕像旁边,还有石碑,上面刻有黄巢的豪迈诗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古道呈“之”字形向上攀登,转过一拐,一块“东南锁钥”石碑刻立在路旁,据查证是1929年江山县县长陈鼎新所题。“东南锁钥”四字是对仙霞关险要地势最精确、简要的概括,仙霞关镇守浙闽赣边塞要隘,历代兵家凡于闽浙用兵,无不争控仙霞关。自黄巢开凿仙霞天险后,宋元明清历代都在此用兵。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也多次在此征战。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仙霞岭留下过红军游击队的足迹。

越往上走,古树名木越多,千年云杉一人不足抱,其中有一棵合抱双宝树,被称为“胸有成竹”。古树上部被雷击中,枝叶一分为二,在分叉口年年春天都会长出一竿青青翠竹,此景真是形神皆备,令人叹为观止。

又走过数十石阶,我们来到关帝庙。关帝庙又称“天雨庵”,始建于宋代,康熙十六年(1677年)毁,十七年总督李云芳倡募重建。1942年毁于日军炮火,现在我们看到的关帝庙,是2004年重建的。


经过观音阁,我们终于来到了仙霞关的第二关,它是仙霞关地理位置最高的关卡。二关据扼险要,虽然关卡城墙长不过五米,但却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据说,当年日军数万人攻打仙霞岭,历时十多天,出动飞机大炮,阵亡上千人,只打到这里,就再没能突破第二关。




据从三、四关回来的游客告诉说,从第二关去,到三关、四关已不远了,连的很近,本想走完全程,无奈,一是时间已是下午13时了,没吃中饭,二是已走这么多山路,饥寒交迫,同伴不愿再走,只好原路返回。心里颇有怄鬧,只怕此生不会再来走仙霞古道。深思,千百年来,仙霞古道上金戈铁马,雄关喋血,士宦商旅,接踵络绎。仙霞古道既是军事交通要道,也是商贸财赋之途,更是风光绮丽之区,诗歌文学之路。千年古道,你是江山市宝贵财富。
下山后,我们来到保安铺,这里是戴笠的故乡,或许是太吃力了,没有进去参观,找了一家饭店,吃了中饭,此时已是下午十四时了,饭毕便驾车返金,结束此次江山之行。
行者
2017年12月3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