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华源东乡长塘徐村
2018年1月7日是雨天,我驾车游玩了古村落--长塘徐。长塘徐村位于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金华市区约30公里,行车约40分钟。
村口迎面就是一块巨大石碑,上面刻着“长塘徐村”四个红色大字。我找了个宽敞的地方,停了车,撑了伞,脖子上挂了单反相机,不紧不慢进入古村。首先来到善居堂(又称一经堂),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善居堂位于中市基塘旁,虽然没有光照,但水中古宅倒影是一道美丽风景。
占地100多平方米的花厅,拱梁粗大,如今是村里的老年活动室,旁边有一排建于清末的老房子,便是“十六间头”,实木结构的房子上,雕刻着各种精湛的图案。花厅和十六间头是市级文物保护点。
接着来到村中的古街,街口便是桃花源酒坊,稍走几步,是福寿馒头店,店面是木板门,花格窗,古街上都是青砖黑瓦的徽派建筑,沿街挂满一串串的红灯笼,显得古朴而喜庆。花厅弄堂,古宅是精致典雅,门梁上雕刻的狮子栩栩如生。
古村人很好客,在游览中,碰见一位村民,带我们去“瀛生公祠”,打开锁,让我们进去参观,并为我们详细介绍“瀛生公祠”故居的主人徐载金的生平事迹。从而得知,徐载金是村里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十六岁就中秀才,1907年毕业于浙江武备学堂,再读浙江炮工学校炮科,辛亥革命南京战役时,任浙江21团营长,因光复南京立有战功,受到民国政府嘉奖。据说,村里参与南京战役的还有四人,因战功而获政府“有勇知方”的光荣匾,原来都悬挂在徐氏宗祠内,可惜因1962年除夕祠堂着火时被毁。
我想到一个制高点,希望能拍一张古村的概况,一位热心的大妈,带我去一户四层楼房的村民家,并登上她家屋顶,让我有机会俯瞰古村全貌,并拍了全景照。
村中还有座腐皮操作坊,作坊墙上,绘有多幅彩图,形象地描绘了整个豆腐皮的制作流程。一打听,原来村中有60%的农户,都会做豆腐皮,生产的豆腐皮比浦江、永康的豆腐皮还出名,是做菜及送礼的佳品。
村民广场上,有座近年新建的石砌凉亭,取名为“源长亭”,是六角重檐圆柱结构,广场边上是游客中心,好像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它是关门的。
长塘徐村并不大,据介绍有440余户村民,1180多人,村民大多姓徐。不要半天,我就走完古村的老街和小巷。回家后,听去过的朋友说,村旁有座路亭,位于艅艎岭。据说凉亭还有典故,说古时候,村中有位吴氏安人,年轻时就亡夫守寡,并终身未再嫁,老了因“青春守志,励节冰霜”而获朝廷表彰,获准建造旌节牌坊。古代长塘徐村是兰溪到义乌的通道,来往路人很多,吴氏安人觉得,建牌坊只是个人荣耀,不如用这些钱来造个路亭,就吩咐儿子去办这事。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艅艎岭路亭完工,极大方便了路人和村民休息。
朋友还说,距艅艎岭路亭数百米,沿着早时候的古道,还有座宋文昭墓,宋文昭是宋濂的父亲,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史记“宋濂始祖为宋宪,唐时自京兆迁吴兴,继迁婺州乌伤(义乌),再迁金华潜溪,至宋濂始居浦江。”
听了朋友介绍,我暗自后悔,看来,要去一个地方,未去前要充分收集资料,去了以后,要多走访年老长者,这样,才能对某地有所了解。
行者
2018年1月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