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秋国庆去哪儿?当然是去西盟佤族自治县了(佤族民俗应有尽有}

(2013-09-15 17:04:23)

西盟新米节中秋节国庆节三节民俗活动继续上演!

家下来就上图吧。

 

 

 

节庆期间的活动日程安排  (这个暂时缺下,稍后会上传的,反正你喜欢的民俗节目都有滴)

 

 

 佤族新米节,这个可是佤山重要的节日哦,一般放3天,不是佤族自治县的童靴们就别想啦,吼吼,我们真幸福。

 

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是佤族传统新米节,也称迎新谷节,源于佤族对谷魂、棉花、小米等谷物的崇拜,一般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各家各户根据自家种植粮食的成熟情况选择一天好日子来过新米节,也是佤族的一种家庭宗教祭祀活动,在新米节这一天,主人都起得很早,家里准备好酒菜,邀请巴猜和老人在家里等候,主人则拿着镰刀,背着竹箩或者是粮袋到地里割一部分成熟的新谷穗回家,回来后再进行系列的程序。 每次新米节要择吉日进行祭祀活动,要先敬奉祖先、敬奉天地,邀请已故祖先灵魂回来与子孙后代共同品尝新米,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幸福、粮食丰收、人畜兴旺。山寨各户相请尝新,酒足饭饱,欢歌载舞,欢庆佳节。谷魂入仓、祖魂归家、人神和谐、天地为一,新谷节在歌舞中结束。此后,人们便可开镰收割,把成熟的庄稼带回家。新米节各种活动一般持续三天。

 

  

                                            图二 县城

http://s14/mw690/9ba8f8c7gx6CFILwyfjed&690

喏,满满的原生态捏!

 

题外话:这个县城很袖珍哦,但是美得可以亮瞎游人的眼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想这个怕是为西盟创造的词语吧!

西盟佤山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立体气候独特,自然景观奇丽,县内最高海拔2458.9米,最低海拔590米,相对高差1869.9米,形成了“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5.3˚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温差不大,是四季如春的地方。

 

 

图片三 佤族甩发舞

 

http://s11/mw690/9ba8f8c7gx6CFITqfi2fa&690

考虑亲们的视觉疲劳,咱们还是注重点视觉搭配,这个是舞台的,等稍后上点原生态的,一样很震撼滴

 

佤族甩发舞是西盟佤族民间传统舞蹈之一,佤族妇女以留长发为美,佤族素有“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的美誉,一曲《阿佤人民唱新歌》,让外界认识了神奇的西盟佤山;粗犷刚劲的《甩发舞》分别参加过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湖南卫视《奇舞飞扬》等节目,并得到很多的美誉。

 

 

图片四  佤山云海

http://s8/mw690/9ba8f8c7gx6CFJ1Y5Lh57&690

这个只能算是佤山的云吧,云海可不是这个样子,今天急于和亲们分享,哈哈,云海的照片发在办公室了。改天改天再奉上。

 

 

佤山云海是西盟县阿佤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冬春季节,阿佤山夜间辐射却强烈,低海拔河谷的暖气与高海拔沿山下滑的冷空气相遇,导致了逆温层以下形成了厚厚的云海,覆盖着沉睡中的山谷旷野。太阳出来后,云海变得绚丽多姿。开阔的地方,如激浪翻滚的波涛,狭窄的隘口,若飘逸晃动的白练。一些峰尖刺破云层,突兀矗立于苍穹,像春笋出土,一个个小山帽游离于云海半截的山腰,偈舢板,荡漾于云海波涛之中。时近中午,气温升高,这时云层开始急剧地翻滚、奔涌、群山、云海时隐时现,极目之处,气象万千。佤山云海自午夜形成一直到次日11时以后,才渐渐消散。

  

 

佤族生态村

 

http://s13/mw690/9ba8f8c7gx6CFJ95aAkfc&690

想亲眼见识佤族的民居,这个可是个不二的选择哦!9月12号的东东哦

 

 博航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风光秀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其自然景观主要是参天的大榕树和魏峨的群山、梯田、云海等,有“岩峰叠翠”、“云霞雾霭”、“日出夕照”、“佤山云海”等景观;人文景观主要有依山而建的佤族民居,以及具有传奇色彩的佤族木鼓房、剽牛桩、鬼林等。博航阿佤文化生态村民居,佤族民俗风情浓厚。村民们大都能即席而歌、即兴起舞。

 

 

 

龙摩爷圣地

http://s14/mw690/9ba8f8c7gx6CFJewBqZ9d&690

不是锣鼓喧天祭祀的时候,胆小的您还是结伴而上吧,这地儿可不是闹着玩的。有传说有讲究呢

 

“龙摩爷”是佤语的音译,“龙”是神山、圣林、圣地之意,“摩”是神灵,“摩爷”是“众神灵”的意思, “龙摩爷”即为众神灵聚集的地方,是人们向“众神灵”祈福求安的最佳圣灵之地,是人与神对话最近的地方

 

 

佤山民族特色建筑

 

http://s4/mw690/9ba8f8c7gx6CFJwVKpRd3&690
去过的人照片一传,家人朋友都以为这哥们是不是去国外了,佤族原生态的民居经过这么考究的一盖,风格保持,档次上了不少,何乐而不为呢??????????

2009年开始着手开展“精品小城建筑物民族特色”试点工作,并获得成功。坚持以佤族传统干栏式建筑为原型,将佤文化元素提炼移植到现代建筑上,并以仿真铝茅草为主要屋面装饰材料,外墙以浅褐色为主色调,红、黑色等为点缀色,2010年初,全面铺开建设,计划改造310,现已基本完成。

 

 

拉木鼓

http://s14/mw690/9ba8f8c7gx6CFJR0GF78d&690
原本是寨子里面的事,现在城里人也兴了,在西盟的综合楼前面,1000拉木鼓是每个节日都有的,西盟的,来西盟的,住西盟的,喜欢西盟的都一起上,哈哈用一句严肃的话来调侃哈,就是聚精会神拉木鼓,一心一意向前冲,如果你想参与。当然的OK了

过去,佤族笃信原始宗教,每年都要照例举行多次大型的“祭鬼”仪式。于是木鼓就成了一种独特的祭祀工具。拉木鼓是一项整个村寨人都要参与的盛大活动。传统的木鼓以红椿、红色树为原材料,长约200厘米,直径约70厘米,鼓身挖一条长约150厘米,宽约15厘米的直槽:中是掏空,槽两侧各刻一鼓舌,鼓舌周围留有空隙,起共鸣作用。每个佤族村寨都至少有一对以上的木鼓,较小者称“公鼓”,较大者称“母鼓”,供奉于专门的木鼓房中,置于两根横木之上,以防潮湿。较大的村寨,有数个木鼓房和数十个木鼓。大约一两年就需要更换新木鼓。制作新木鼓时,首先需要从森林中拉回一段大树干,称之“拉木鼓”。

古往今来,佤族人民把木鼓当作灵物崇拜,认为敲木鼓可以通神灵,驱邪魔,降吉祥。当时,遇有战争等紧急事态。用木鼓示警集众;猎手捕获虎豹等野兽,也要击鼓表示敬意。逢年过节或宗教祭祀之时,木鼓更是振奋人心的乐器。当人们用大木棒敲打鼓身时,可以发出四种不同音响,(多为一人敲打,也可数人合击)铿锵有力,节奏交错,形成了一种特定的“鼓语”。20世纪70年代以后,木鼓经过改制,成为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登上了新时代的文艺舞台。

 

 

佤族纺织

http://s16/mw690/9ba8f8c7gx6CFKjfZD19f&690

这个图曝光严重点,但刚好把佤族服装的艳丽体现得玲离尽致,所以也不怕亲么笑话啦!

 

纺织是佤族妇女从事的家庭手工业,佤族妇女用纺锤捻线,用竹子和木料制作成简单的纺织工具,用自己捻的线纺织成被子、衣服、挎包等成品。

 

 

 篝 火

http://s11/mw690/9ba8f8c7gx6CFKtv9rQ3a&690

很多地方都叫篝火晚会,俺不是很喜欢,上升到晚会都会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期待的心情在等待中被磨尽,正式开始了,兴致全无,在佤山,这个不会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