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好新员工培训交接

(2013-10-23 13:02:57)
标签:

新员工培训

用人部门

交接

分类: 培训管理

 做好新员工培训交接(人力与用人部门)

     提出这个问题一般针对是比较大型的培训和培训中心运作的模式,往往组织大型的新员工培训,一般都由人力部门或者培训中心组织,搞时间不等的集中培训,这期间的培训都是有人力或培训中心负责。而新员工迟早要去部门岗位工作实习,所以有的人比喻这段集中培训是给新员工一个缓冲期,让大家完成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这里我们重点谈谈新员工培训后如何与用人部门进行交接。

 一、人力提前走访用人部门

    往往用人部门基本上仅仅参与新员工培训,对新员工基本不了解,所以在培训结束前人力部门一定要提前走访。向部门介绍这批新员工的情况、特点、培训的表现,让部门对新员工做到心中有数。这里面重点是有针对性引导用人部门对新员工的心理适应,比如介绍90后员工的一些特点,有个性,不易从众等等,同时也介绍他们的优势,一般学历高悟性好,这样一来一往用人部门会有所接受,有所准备。这里面还需提醒几件事情:

   1、要求用人部门提前制定培训计划

    我们说人力组织的培训一般局限在理论和通用课程,用人部门培训才是实习和胜任岗位的关键,所以这才是岗前培训真正的开始,因此提醒用人部门一定做好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形式、由谁负责,多少个师傅等等,举行哪些仪式,让用人部门提前规划,等学员一来用章可循而不必临时抓瞎。

   2、人力部门提早做出具一份学员情况介绍

   对于要分到哪个部门的学员,人力要出具一份书面材料,介绍分入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员的基本信息、通讯方式、专业等等。同时附上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让用人部门了解学员情况,好针对性地开展下面的工作。避免学员一到,部门什么都不了解,还得从零开始。

   3、人力向学员传递部门的情况

   人力其实是个桥梁,一肩挑两头,一边是用人部门一边是学员。要向学员提前介绍部门的情况,部门工作量、部门的文化。比如部门要求严格、领导比较和蔼、部门愿意搞活动等等,让学员也有个心理准备,这样才能减少学员的心理落差,提前适应,所谓打好“预防针”。

    总之,学员到用人部门之前有很多工作值得我们去做,这样才能使交接更加的顺畅,避免因为交接问题而带来更多的工作量。同时,也会有所注意地避免学员的心理落差,让他们更早更快地适应工作。

二、跟踪访谈

    同样,我们也要强调并不是学员分到部门了,我们培训工作就完事大吉了,其实准确的说,新人培训才告一段落,更艰巨的任务开始了。往往一到部门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毕竟集中的培训是个相对真空的环境,而到了部门才是真正的职场,难免会出现不适应,所以我们的跟踪工作一定要跟上。

   1、多种方式并用

   在他们刚到部门的一周内最好做个访谈,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随机的,甚至是走路遇到简单聊聊。自己的经验是采取短信、QQ、电话等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让他们感受到培训还没结束,还有人在关注我们。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会解答他们很多的问题,其中很多是解释说明,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工作的各种管理及工作要求。

   2、持续跟踪感受温暖

   所谓持续就是要尽可能多时间关注他们,至少是去部门1-3个月,尤其在第一周、第一个月、第三个月这样比较敏感的时期,让他们感受温暖,有人还持续的关注我们。同时,我们也做好鼓励,询问他们的收获,他们有时会很愿意表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就,当然如果能做到一年、三年就更好了,能更好地总结出培训的奥妙。

   3、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同时在跟踪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及时的解决。有的是学员自己心理落差的问题、有的可能是部门的问题,那么就及时沟通,看看如何解决,扮演好知心大姐、知心大哥哥、娘家的角色。同时也做好媒婆义务,去用人部门解决一些问题。

   4、360°访谈

   当然访谈不是一个方向,就像我们老说不能“只听一面之词”,还要问问他们部门的领导对他们的看法,他们的直线经理、师傅们,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客观的评估,那么发现问题还好一起解决。同时,在跟踪访谈的过程中又是一次沟通,说说学员的看法和意见,反馈给他们领导。同时也可以将领导意见反馈给学员,所以说这是一个360访谈也是一个360的沟通。

   总之,千万不要认为学员分到部门了我们工作就结束,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还要持续,这样才能保障培训效果,培训效果有保障才能让我们的培训阶梯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