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申校季正式开始 —— 留美国中学生二、三事(四)

标签:
小留学生美糕党美国美国大学申校 |
分类: 美国教育--出国篇 |
三月。美语的语感里,应该跟什么联系在一起呢?
对了,“March Madness”(三月的疯狂)!美国大学联盟的篮球决赛,64支球队单淘汰打出一名冠军。因为大家多半都有大学背景,都会跟着自己的球队,从头到尾经历这跌宕起伏的精彩。这是美国三月份最大的事情,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调查统计表明,不让员工在上班时间和地点,多少能看一点球、赌个胜负的公司,不但三月份的业绩要下降,而且全年的都可能受影响。我这个天生的体育迷,天作之合进入了全美体育冠军最多的学校UCLA,当年念书的时候选课都要为这个“三月的疯狂”让路。
也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在过去的一周里我碰到了三起美高的父母(已经在读的或是正在申请的)说这样一句话:“等到高三考大学的时候……”。这是最让人着急的一种心态了,哪有这样的时候存在呢?差不多有八、九成的中国父母,高举着“避开中国灭绝人性的高考”的旗帜,把孩子送往美国读高中,可是对于孩子在美国的一切规划,就是“等到高三考大学的时候……”。难道做出了这么大的选择跨越重洋,就为了到美国来 “高考”吗?
问题最大的关键,美国的大学入学,不是靠“考”的,是靠“申请”的。而申请的关键时间段,是11年级(等于国内高二)。真到了高三,什么都来不及了。这个等到高三最后去拼“高考”的概念,会害了美高的孩子的。
我手上的11年级美高学生S,上周五正式进入了“大学申校季”。学校安排了一个大学申校的讲座,要求父母或监护人必须有一人到场。美国做事的风格,一般都特别强调学生的独立性,这个叫大人到场的做法,已经说明了事情的分量重大了!
选这个时候安排申校季开始,大概的意思就是马上要来的春假得要全力以赴地投入申校了,之后还有暑假,然后11月的感恩节一般还有一个星期的假。学校提出的明确目标,在12月1号完成所有申请,也就是说申请季在那一天结束。如果还没有能够完成申请的学生,进入“紧急状况”,最后的申请结果怎么样就不好保证了。12月1号,12年级(高三)的上学期还没有结束,大学申请的工作已经做完了。之后就是等着学校的录取通知,还有经济资助的申请结果,以及最后决定接收哪一所大学的录取了。这一切,还不算申请季正式开始之前,已经投入的平时课程的平均分、社会活动这些努力和标准化考试(SAT等)的准备工作了。那些等着高三最后“考大学”的,只有到了时候,才知道哭都来不及了。
申请的工作量有多大?讲座的主讲老师,滔滔不绝90分钟才勉强把要做的事情介绍完了,大概来说每周都有一个小的截止日期(deadline),要做完当周规定的工作,包括文书的写作,每一周都要有进展。希望申请的大学清单,到7月1号要基本上定稿、9月1号必须正式确定,之后轻易不再更改了。到了10月15号,提前申请的学校要完成申请、所有其他学校申请的第一稿要完成。这样到了12月1号、或许少数动作快的学生在11月底的感恩节前,就完成了全部申请了。感恩节,只需要关心吃、不需要再有申校的压力了。
除了每周都在进展的学校调研和文书写作等申校工作之外,本身正常功课的平均分、努力一点的还有AP课程、SAT等的标准化入学考试要准备、各项社会活动等等一点都不能少。说美国大学不靠“考”,可这个申请的过程,比“考”要辛苦多了。讲座的主讲特别明确了,不要以为今天的内容多了,从今天开始到12月1号,没有哪一天的压力会比今天小。
这么大的工作量和压力,美糕党们能对付得了吗?学校就特别建议他们注意两件事,一个是时间的合理安排。之所以替他们每周都安排一个截止日期,就是为了把目标分割碎,好一步步完成。如果都压到最后去,怎么地都完成不了了。另外一个就是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排解压力,如果没有有效方式对付压力,最后只能是被压垮,一事无成。至于对家里大人们的要求嘛,今后还有少数会议要求大人参加的,不过基本上没有今天的重大了。而大人所参加的一切,就是了解和关心而已,绝不允许介入学生的申请工作,那是孩子们要独立完成的,是他们成长的关键。而且文书中有了大人的视角,学校的录取人员也会看得出来的,弄不好反而影响学生的升学。
对于到了美国一段时间的小留们来说,这种申校过程里产生的巨大压力,还是英语提高的一个重要契机。在美国读书二、三年了,英语已经进入了一个“舒适区域”,上学和生活都够用了,可是他们也仅仅是在“舒适”地重复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英语而已了。高强度而又目标明确的申校行为,如果能够积极面对,英语本身还会上一个台阶的。
如此高强度的申校过程,我们的美糕党能够有效面对和处理吗?周五的申校讲座排在了下午6:30-8:30,是人们的业余时间,显然也是要照顾上班的大人。为了在这个特殊时间参加讲座,我和小留S分别调整了自己预定的时间表,取消掉了原定的活动参加讲座。可是这个调整,能让人看出一点美糕党是否能够面对压力和独立管理自己的端倪。
我取消的,是一个电视晚餐。拥有全美大学男篮最多冠军的UCLA已经21年没有拿过冠军了,上次打入决赛也有11年了。今年的UCLA在场均得分、命中率和助攻三项数据上都是全国第一,这么强的一个队,我苦等了11年了。偏偏上周五晚上是UCLA第一轮的比赛(单淘汰呀!),因为赛事太多,大电视台播不过来,把我们的比赛挤到付费的小频道去了,我在家看不到,这才约了朋友出去吃饭看球的。无奈,取消!
那么小留S呢,取消的事情比我的球赛更重要吗?当天下午2点多钟,她给我发短信,问“我们”几点出发。每周五下午,她有大学入学考试SAT的辅导课,做模拟考和考题点评,我根本就以为她在学校,就没有想过我会跟她同车过去。问她吧,她说的是模拟考试跟讲座撞车了,“所以考不了”了。我说我不信,要证据。她贴上来的图是她正常的周五课表。好吧,算我没说清楚。有考试、也有讲座,这是我们对话的前提,不是我要问的。我的逻辑是,要考试的和要参加讲座的学生,会高度重复,都是为了准备大学申校,我就不相信,学校做安排的时候不考虑这个因素,我要的是这个证据。
面对她的长时间沉默,我拨通了学校的电话,询问了有关情况。结果解决的方案出奇的简单,模拟考3点开始,到了讲座时间,会有一点做不完,于是就把独立的写作环节留出来,讲座后继续完成。我们的中国学生想当然了,认为时间有冲突,就自己做了调整,取消了原计划考试的安排。幸福,睡觉!
这其实是美糕党非常困难的一个环节所在。这个年龄的孩子,性格基本上定型了,可是作为成年人应该有的担当还没有到位。国内多年把孩子“打磨成鹅卵石”的教育,没有能够把他们应有的独立性培养出来。他们面对所有的要求,不论是来自学校的还是来自父母的,都是一种消极应对的思维模式,能躲掉能赖掉就是赚了。所以当这个讲座出现时,她的思维里就想当然地只看到时间的冲突,然后顺理成章地把模拟考试“赖”掉了。而学校希望动员一切力量的参与来帮助学生申校这一层苦衷,跟她无关,也不会去想到学校可能已经考虑到了时间冲突的问题。
整个的大学申校季,本身就是孩子人生成长的关键的一环,的确是艰苦卓绝,可是所有经历过了的学生们就此就成长为了大人!用这次讲座老师的话说,这8个月的艰苦卓绝,将会决定你们今后5年的人生!很美国的思维。大学申校,要拼,决定了你的大学;而大学,依然未必决定你漫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