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浪,看到一条推荐的博文标题,大概叫做“流行歌《小苹果》里的严重错误”。我不知道有这样一首歌的存在,不过因为一个叫“小苹果”的小姑娘是我关注的儿童英语领域里一个颇为重要的人物,所以我点开了连接,想看看“小苹果”的歌词能够错误到什么程度。
博文的作者是一位人气很高的新浪博主,主要针对了下面这几句歌词:
春天和你漫步在盛开的花丛间
夏天夜晚陪你一起看星星眨眼
秋天黄昏与你徜徉在金色麦田
冬天雪花飞舞有你更加温暖!
博文的意见主要在于第二、第三两句,认为星星眨眼是一年四季都有的现象,不是夏天的特点,而麦子成熟应该在夏天而不是秋天。博文作者认为流行歌词的作者缺乏常识,因而写出了错误的内容,进而会误人子弟。
对于这样的评论,我说不出来哪里不对劲,反正就是感觉着特别别扭。如今网络信息爆炸,也懒得去较真,引用的歌词不但跟我认识的小姑娘“小苹果”无关,而且连“苹果”都没有出现,我也没有兴趣再去查那是一首什么歌。就在即将要关闭网页的时候,旁边又有一个推荐链接,是作者对于歌词的进一步批评,鬼使神差点进去一看,看到的是下面这张图片,讨论黄昏的麦田是什么颜色的。

(图片出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af05000102vax0.html?tj=1)
面对这张照片,我静静地坐着发挥了一阵想象,可是我想不出来,那麦田应该是什么颜色。那饱满沉淀的麦穗,实际上我还分不出是麦穗还是稻穗,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这时,我的脑海里能够浮现出的是另一个我熟悉的景象,查找一番,在电脑里翻出了这张照片:

这是洛杉矶太平洋海岸日落后的景象,跟前面那张黄昏麦田的景象颇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太平洋在洛杉矶的西边,看日落已经是我二十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了,这样的照片有不少。如果要问我这时的大海是什么颜色,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深深的蔚蓝,就如同下面这张照片里能看见的一样:

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搭乘公交回家。学校的公交总站有一路车可以到家,有两路可以到海边,海边又有好几路车可以回家,所以我上哪一路的决定常常就是看谁先到。我曾经多次写到在美国念书阅读量有多大,我绝对会有足够的阅读内容,可以在沙滩上看书一直到日落。后来开车,固定听的一个电台老是重复播放一首歌,大概就是让人们不要把自己栓死在每天无聊的日常生活里,其中有一句我印象最深:“when
was the last time you’ve been seeing the ocean…
(你上次看见大海是什么时候?)”。这是在说洛杉矶就在海边,可是人们往往会忙到很久都不能去看大海。每一次我听到这一句歌,都会立即改道,开到海边去看那蔚蓝的太平洋,等待海上日落的静谧。就算是日落了、天黑了,这片接纳了我这个新移民的海洋,又怎么会因为阳光的暂时消退而失去它那胸怀宽广的蔚蓝呢?
太平洋刻骨铭心的蔚蓝,我不需要思考就能有答案。可是那黄昏的麦田呢?别看我活了大半辈子了,还就真没有见过成熟的麦田什么样。大抵我的活动时间多在暑假,范围又多在长江流域,所以对于麦田景色的理解,只能来自文学作品。面对这张黄昏麦田的照片,我能产生的最强烈的联想竟然是这一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对稻花也没有多少认识,不知道有多香。听到一片蛙声,自然是夜晚了,可是如果我们能够问一下辛弃疾,他当时看到的将要丰收的稻田是什么颜色,回答一定不会是“天黑了,看不见”吧。
大家不知道麦收的时间,是因为农业劳作已经远离人们的生活了。为什么人们又只说夏天星空的闪烁呢?这应该源自“前空调”时代人们夏季在户外纳凉的习惯,只有在那个时候人们才会有闲情注意到天上的星星,中国关于星星的神话故事,也都集中在夏夜的星空,什么牛郎织女七月流火之类的,就没有人过多地去关注冬日占据了半边天空的猎户座或是它旁边那颗天上最亮的恒星(除太阳以外)天狼星。闪烁的星空就是夏夜的标志,如果要说成冬夜或是春夜闪烁的星空,想着都别扭。或许博文作者的年龄,没有经历过户外纳凉的时代,可那不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吗?难道要人们都去种麦子,或者干脆回到山顶洞去磨制石器?
中国是语文研究是“规定性”的,什么都要从规定的角度去计较一个标准答案,这也是中国教育的通病。社会科学领域真正有水平的研究和教育,应该是描写性的,有学问的人多多描写出世界的不同,让后辈学生自己去判断和品味。还不要以为这样的“规定性”就能规定住正确和标准,特别在人类的语言上,语言有约定俗成的特征,不会简单地依人为的规定而改变。在现在的互联网年代,语言更规定不住了,所有“不规范”的表达都可能风行。我这次回国,看到什么广告都是“萌哒哒”,也弄不清这个词的准确意思。更不用说那个我深恶痛绝的“X丝”了,可以堂而皇之作为广告挂出来,也可以自自然然从大姑娘嘴里说出来,规范和标准,能管得了吗?
还要讨论颜色吗?夜空都不是纯黑色的,这或许很多人都不曾想过。而大海呢,中国的海,我从青岛看到北海,都是灰绿色的。下面的照片是舟山群岛的朱家尖岛,他们自称东方夏威夷。或许明珠般的海岛和细腻的沙滩有那么点味道,可是太平洋的湛蓝在哪里呢?不忙,如果我们去问每一个中国人,一定会回答海是蓝色的。因为大家心目中的海就是蓝色的。

成熟的麦田,就是金色的,代表着丰收和富裕。洛杉矶看到的太平洋,就是蔚蓝的,代表着广袤和包容。不论你去看时太阳是升起了还是落下了。这是用心而不是用眼睛在看。流行歌曲打动的正是人心,人们可以一口气走过春夏秋冬,可以实现狼爱上羊的童话。本来,已经富裕起来的社会,人们应该可以用“心”去生活了,就是那种想到大海就驱车前往的随心所欲。可是现在的人们往往还非得要躲到艺术形式的幻想中去实现用“心”来生活,这已经够可怜的了。难道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规定性标准的约束,非得回答“雪融化了是水”,然后去扼杀“雪融化了是春天”这样的诗情画意吗?
没了阳光就看不见麦田的金黄、就看不见太平洋的蔚蓝,那将会是一种多么消极的生活态度呀。都这么看,“灯一关”,猪八戒他妈和西施也就是一回事了。
王青博士: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SL)专业硕士,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针对中国孩子英语学习的专著《别说你懂英语启蒙》即将面世。
王青博士语言文化工作室:美国注册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推进中美之间语言文化的交流,把英语和留学放到人生规划的大画面中看待,协助中国学子在人生的健康前进中高效学习英语、成功出国留学。学英语,看世界,向天再借一辈子!
工作室微信公众号:Dr-WangQing
(王青博士工作室)
工作室工作联系QQ:207501947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