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南京长江大桥母亲河津浦铁路潼关黄河第一汤鲤鱼焙面鹳雀楼旅游 |
分类: 旅游篇--神州行 |
我从小知道黄河文化的分量,也一心向往拜谒这条母亲河。十几岁时去北京,津浦铁路上过黄河是夜里,竟然没有看到。从北京往大西南走,记得有一段一直远远看到高出地面的黄河大堤,可惜也没有留下跨越黄河的记忆。大学时,有一次去山东旅游,在济南一心想象看南京、武汉的长江大桥那样去看黄河大桥,可是打听来打听去竟然没有人能告诉我怎么去。自己研究了地图,一趟公交车坐到底,下车再打听,从大家困惑的字里行间,算是弄清了可能还有十几二十里路要“跑”,这个山东话的表达“跑”至今还一直印在我脑海里。我奋力“跑”呀,最后老远看到了一点桥上高高的吊索塔(应该是吊索塔,不过我至今不知道那是不是一座吊索桥),估计还有好几公里距离,只好作罢往回“跑”。在那之后二十多年里,我跨越过太平洋、摸到过大西洋的水、在印度洋里游过泳,可是竟然没有能够走到比济南那次离黄河更近的地方。
两年前,快要带儿子出国了,他的幼儿园也不是很正经上了,开着车带他到处看中国,其中一趟我们从南京到西安开了来回。说来有意思,上大学时每年暑假取道陇海线回家,贯穿河南陕西两省可就是碰不到黄河。这次自己开车,绝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了。
第一次跟黄河的正碰是在潼关。因为是十二月,河水的水量很小,流速很慢,可是也很清,不带什么泥沙。岸边的树木杂草也是枯黄一片,一幅北方严冬的景象。这一切都跟我的想象非常吻合。就可惜空气的能见度很差,不远处的潼关黄河大桥都看不清楚。
从网上看到这里有潼关著名的“黄河第一汤”,是黄河鲇鱼汤,于是找了一个类似“农家乐”的小院停车吃饭,指明要这“黄河第一汤”。黄河里出产的大鲇鱼肯定是好东西,可是把它胡乱地横竖一剁,再煮成一锅清汤,怎么也比不上配汤上来的烤馍。本来嘛,潼关的肉夹馍才是一绝,非要宣传个什么鱼汤,既不给力也多少有损“黄河”的英名。大概是极度失望之余,连个照片都没留下。
因为是隆冬,宣传中的黄河游船快艇这些项目都停了,黄河流域冬天基本上还是要“猫”着过的。大概是始于南京长江大桥情结,我总喜欢一座座地跨过大江大河上的桥,这次难得的机会,跨过了潼关大桥,到了黄河的北岸,目标是既定的,山西蒲州古城的鹳雀楼。
后来,在从西安回程的路上,我们决定不进郑州市区,而是直接去了北郊二十几公里处的黄河风景区,略作停留好继续赶路。景区是新近开发的,人为的痕迹很浓,这篇“黄河赋”也没有多少气势。
倒是这一组黄河渔家乐的塑像深深地吸引了儿子,也不知那渔妇手上拿的是否是一条黄河大鲤鱼。
空气能见度很差,本来有个山头可以远眺黄河的,根本就没有一点指望,我们也没有上去。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可以一路走到黄河边上,生平第一次摸到了黄河之水!
第一次直接接触到母亲河,也不知我是在那里指点江山还是激扬文字(怎么又回到长江流域的话里去了?)。就在此时,儿子在插着小国旗的快艇旁边玩起了沙子,这就是是第一张图片里他所表现出来对黄河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