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会法语,在法国点菜怎么办?

(2012-03-23 16:25:18)
标签:

梁实秋

法国

英语

法文

菜单

蜗牛

欧洲旅游

分类: 旅游篇--走遍天下

    若干年前去欧洲旅游,因为来回机票是去巴黎,法国自然也就成了第一站。一般都说去欧洲会英语就够了,除了在法国,不会说法语会受一点歧视,其他国家英语都通行。说来我还是去西班牙开一个国际应用语言学的学术会议,可离开美国前一共只学了3个外文词:法语的蜗牛、德语里巴伐利亚地区早餐喝的啤酒和配啤酒的肉肠。看来这是我不希望因为语言不能精准表达而错过的几样东西。
    那时的我,虽然不会其他第二语言,但是英语已经很精通了。所谓一通百通,对于跟使用其他语言的人的沟通,心里就有了底气。对于点菜,我更有独门的“梁实秋点菜法”,自然不是很担心了。
    少年时阅读,有一段关于梁实秋学外语的故事。说在他赴欧留学的船上,因为不会外语,菜单上来,就冲着某一条一指,结果上来一杯喝的。只好再一指,结果又是一杯喝的。于是他就饿了肚子,因此就发愤学好了外语。
    即使凭我当时的智力和阅历,也可以品味出梁翁是口袋里有钱,因此可以沉得住气,当然也就不至于饿肚子。到我去欧洲旅行时,因为英语已经“打通”了,就更加心中有底了。所以我的独门秘籍就是两条:第一,只要餐厅有英文菜单、第二,只要餐厅门口有信用卡标志,我就可以面不改色地走进去,大不了回家后慢慢还信用卡上的钱了。
    事后想来,除了在法国,好像欧洲其他国家菜单上都有英文的。看来法国人多少是有点排斥英语。不过,千万不要低估了这个国际化的地中海旅游国度,我是处处得到会说英语的人的主动帮助的。餐馆嘛,几乎都在门外摆放或悬挂法文和英文两套菜单,所以我好像没有碰到什么麻烦。
    初到巴黎,主要就是要找蜗牛了。很好记,美国电影里的台词,一个要冒充高雅的人说的笑话:我买一台车,上面漆上一个大大的“S”,满大街一跑,人人都说“Look at that ‘S-car goes’”。这个“S-car goes”就是法语蜗牛的发音了。可是一连吃了几次饭,都没有,看来是便宜的餐馆还没有了。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节目呀,于是在某一个晚餐,走进了一家看来颇为高档的餐馆。坐下一问,男侍者稳稳地点头表示“有”,接着就用很快的法语问了我什么。
    我自然是什么都听不明白,只能再让我的S-car goes。他又问了一遍,我自然还是无法反应。于是他就在他手上的点菜单上写了点什么,递给我一看,我就忍不住笑出声来了。
    纸上写了一个“6”,一个“12”,哈哈,这个我能搞定了!这个小小的事件背后隐藏着一个中国人学外语的巨大的秘密,就是中国的文化里不存在外语或外语学习的一席之地,几千年来就没有过。因此,国人看到会说汉语的“老外”,就把他们当猴子来围观,包括极度夸张地夸奖他们的汉语好。反过来,自己又把一门外语的学习看得比登天还难,自己把自己隔离在目的语和目的文化之外,导致永远也不敢使用目的语。而我当时面临的这个侍者,就没跟我“见外”,不但认为我会个S-car goes是正常的,而且还在执行着自己的操作规范,正常地用法语问我要半打还是一打。明白了这个秘密,走遍天下心里都不会打鼓了。
    然后我去了其他的几个国家,除了西班牙英语稍微弱一点以外(不过那更是一个每年入境旅游人数为本国人口一倍的旅游国家,又素以热情著称,完全没有问题),英语都是通行无阻。到了最后几天,我又回到了法国,准备搭机回洛杉矶。
    因为给国际机票留了时间上的富余,最后剩下一天行程无事可做。我手上的火车票是欧洲通票,当时还没有过期,自然是要坐火车跑一跑了。拿了地图研究一番,在欧洲没有见到大西洋,于是就瞄上了法国铁路尽头大西洋边的一个城市叫Le Harve(勒阿弗尔),搭火车过去了,准备早去晚归。
    到了那里一看,是个工业港口,海边全是乱石,海水也不蓝,难怪法国人度假都往地中海边跑呢。没风景可看,只好吃个午饭返回巴黎了。街上一走,才发现大多数饭店门外没有英文的菜单。
 终于找到了一家,走进去坐下来。男侍者(好像法国流行)穿得西装革履,过来后跟他说了二、三遍要英文的菜单,他算是明白了,跑到吧台翻了一会儿,拿过来一本英文的菜单。我准备好了以后,请他过来点菜,几个什么什么说完了,他皮鞋“蹬蹬蹬”地又跑到了吧台。我心想,这会儿他英语这么利落了?结果,他小跑着拿过来一本法文的菜单,搁在英文的旁边,然后示意让我指。我指一条英文,他对应过去落实一条法文,这个办法倒是相当有效率,跟我的“梁实秋法”也算是同宗同派。
    (我们国内现在在嚷嚷搞什么菜名的标准化翻译,我就不明白了,到时外国客人用形形色色或半生不熟的英语点菜,中国的服务生们可怎么应付?)
    一一对应地指完了一遍,他问了我一个问题,没法听懂。再问,自然还是不懂。他离开了,很快又带了老板娘回来。
    穿戴整齐的老板娘满面笑容,用很慢速的法语问了我一通。我没有底子呀,不通。她又满面笑容问了一遍,还是不通。估计老板娘对自己的沟通能力是很有信心的,所以跑过来这么问,可是我不成呀。老板娘犯难了,带着男侍者“撤退”了。
    过了十几分钟,老板娘回来了,身后跟的男侍者托了一个大托盘,除了零碎的东西以外,有2个大盘子,装饰得漂漂亮亮的2大盘主菜。老板娘再一比划,我懂了,一盘配薯条、一盘配米饭,他们刚才是让我做选择。我听不明白,人家就做了2份拿上来,现在可以选了吧!
    如果是在美国,每一道菜配什么、选什么都在菜单上标得清清楚楚,现在还要标上有多少个卡路里。法国人没有这份严谨和效率,可是他们对于事情处理得和他们料理的风格一样是那么漂亮,实在令我叹服。
    只要口袋里有钱、有卡,用这个“梁实秋法”就可以走遍天下。坐下了就是客人,只要是好客的国家民族都会善待客人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