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螺里有1600条虫,你还敢安心地吃吗?

标签:
健康育儿 |
螺虽然好吃,但是里面的虫子也不少,今天小编就教教你如何安心的吃螺。

这两天,微博上有个姑娘爆出:因为自己吃了“福寿螺”,而感染了寄生虫!这条微博一出,很多人就开始抨击“福寿螺”,说这种螺虽然和田螺长得特别像,可爸妈从小就不让吃,有毒,还有寄生虫!小编看了看微博,吓得心肝一颤,这……这难道是小编平常在烧烤摊儿,点的辣炒田螺吗?!!之前说吃毛蚶得甲肝,现在又说吃螺肉染寄生虫,不管是螺还是贝壳,以后还能不能放心吃了啊?
其实,大部分的淡水螺如:田螺、螺蛳、褐云玛瑙螺、东风螺、短梨巴蜗牛这些“螺”里面,都可能有寄生虫,甚至一只螺中可能潜伏1600多条幼虫!!!
除了各种螺,淡水虾、蟾蜍、蛙、蛇等动物体内也存在着这种寄生虫。福寿螺、褐云玛瑙螺,只是这种寄生虫的主要借宿目标而已……
而且螺里面还有两种寄生虫也是十分可怕的。
肝吸虫:豆螺、淡水鲤鱼、虾
肝吸虫大名是“华支睾吸虫”,轻度感染时基本没有什么表现,重度感染时才会出现发热、腹胀、胃痛、肝区痛等症状;它还可能会进入肝胆管,导致胆管壁增厚,堵塞胆管,造成胆管炎、胆囊炎甚至肝硬化等问题。
血吸虫:钉螺、螺蛳、田螺
血吸虫主要损害人体的门静脉系统、脑和肺。感染者可能会在吃水产品后(23~73天,平均一个月左右)出现急性症状,如发热、荨麻疹、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而如果感染程度较轻,一般不表现出任何症状,或者只是出现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而已。
既然这么说,那螺、贝,现在还能放心吃吗?当然可以放心吃了,小编教你几招让你放心的吃。
养殖感染寄生虫风险小!
平常我们在市场里买到的“螺”,大多数是养殖的,需要非常严格的控制水质;而野生的“螺”一般生活在水库、池塘或者河道里,这些地方的水质很容易被污染,长期生存在这种环境里,感染寄生虫的几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海水感染寄生虫风险小!
大多数寄生虫,都更习惯在淡水中生存,所以“毛蚶”、“花蛤”、“白蚬子”、“海螺”些海产品,感染寄生虫的几率相对较低。
“爆炒”温度不高,蒸、煮比较靠谱!
为了杀死寄生虫,一定要多烹饪一会儿,保证食材熟透。爆炒,虽然看上去火特别旺、油特别热,但是在食材下锅以后,锅里的温度已经大大降低,再加上爆炒的时间短,很容易“炒不熟”,让寄生虫存活。所以,比起爆炒,时间比较长、温度较高的蒸、煮更加安全可靠。
最后小编提醒一下大家,大家如果想吃的话最好在家自己做,如果要是去外面吃的话,最好去三证齐全的正规饭店就餐(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比较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