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儿溜达一圈儿宝宝被晒伤了,咋办啊

标签:
健康育儿 |
本想带宝宝出门透透气,不成想阳光太强把宝宝晒伤了,该肿么办啊,好捉急……
夏天出去游玩,每个人都很high,一不注意,裸露的皮肤又红又痒又痛,晒伤了,怎么破!!!

晒伤“长什么样”?
晒伤是由紫外线引起的皮肤发红,灼伤和炎症等皮肤损伤。晒伤还可以引起宝宝脱水,发烧,感染,中暑等。晒伤远期不良后果包括皮肤老化(即皱纹)、皮肤癌。有研究表明“在婴幼儿或儿童中单次严重晒伤会使成年期发生恶性黑色素瘤(最致命的皮肤癌)的风险增加一倍。”
如果未做防晒保护的皮肤在短短15分钟内就会被紫外线损伤,晒伤的皮肤最开始表现是——皮肤变粉红色。在日晒后4~6小时开始出现皮肤反应,到了12~24小时后达到高峰,日晒部位的皮肤出现境界鲜明的皮肤泛红、水肿,重者发生水泡、大疱,同时有瘙痒、灼痛或刺痛感。轻度的晒伤一般于2~3日内逐渐消退,并出现脱皮、色素沉着。有水疱、糜烂者恢复时间1周左右。
家长要注意晒伤或脱水的迹象(皮肤变粉,宝宝烦躁,过度哭泣),一旦出现,立即将宝宝从阳光下“拉出来”,然后对发红的区域进行处理。
宝宝出现晒伤
家长主要任务是缓解疼痛
●用冷水弄湿一条毛巾,敷在晒伤处20—30分钟,必要时重复冷敷。
不要冰敷晒伤处,会有类似“冻伤”的感觉,几乎和晒伤一样疼痛,会进一步伤害皮肤。
●洗澡:让水保持微温(比平时水温低,但不要冷到牙齿都打颤),放松10-20分钟。如果淋浴,选择温和的水流,水势过大会刺激皮肤。不要使用肥皂、沐浴露等,以免刺激皮肤,使症状恶化。如果皮肤起水泡,水泡可能受到水流冲击而破裂,最好泡澡,不要沐浴。洗澡后用毛巾轻轻拍干,以免擦伤它。
●没有开放性水泡,使用芦荟凝胶或温和的无敏保湿霜护肤。在接下来数天或数周内,在晒伤处抹大量无敏保湿霜,防止脱皮和皮肤刺激。
●晒伤疼痛严重时,可口服布洛芬或扑热息痛缓解疼痛。
●给孩子充足的液体,防止脱水。
●在皮肤恢复期间,穿宽松的纯棉衣物,尽可能让皮肤透气。
●尽量避免所有阳光,在屋内或阴凉处玩耍,直到皮肤完全恢复。
●不要剥、挠或撕掉晒伤处的皮肤,以免进一步刺激皮肤。剥去晒伤的死皮只会引发感染,不能加快死皮“脱落”的过程。
晒伤皮肤出现水泡,怎么办?
●尽量不要搓或挠水泡。破了的水泡会继发感染,留下疤痕。
●用干净的敷料保护水泡:贴上或更换敷料前,先用肥皂洗手,以免水泡受感染。小水泡可以贴上创可贴,大水泡可以用纱布垫或外科敷料盖着,再用医用胶带轻轻地固定好。每天更换敷料,直到水泡消失。
●如果宝宝真的无法忍受水泡,可以去看医生,在安全、无菌的情况下戳破水泡。
●水泡破裂后,不可以撕掉周围掀起的死皮,以免对皮肤造成更大的刺激。它们会自己慢慢脱落。
出现以下症状(特别是出现在水泡周围)意味着皮肤可能受到感染,必须去医院就诊:
●水泡周围疼痛加剧、肿胀、发红或发热;
●水泡周围有向外蔓延的红色条痕;
●水泡内有黄色液体溢出;
●颈部、腋下或腹股沟处淋巴结肿大;
●发烧。
严重晒伤包括以下症状
需要带宝宝医院就诊
●水泡很严重、很痛,尤其是直径超过1厘米水泡;
●头晕,头痛,乏力;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极度口渴,无尿,眼球凹陷;
●皮肤苍白、湿冷;
●发热、畏寒;
●眼睛疼痛并对光敏感;
●恶心、呕吐或腹泻;
严重晒伤时,要注意中暑可能
中暑的突出表现是高热,一般中暑时体温往往达到38℃-39℃,严重的中暑甚至体温可达41℃以上。
病初患儿出汗较多,继而因出汗太多可能引起丘脑下部和汗腺功能失调,皮肤反而无汗,干而灼热,面部潮红,无汗时患儿体温往往会进一步迅速升高。同时伴有口渴,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有的患儿又出现惊厥和昏迷,严重时并发脑水肿、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和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中暑的紧急处理方法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走廊、树荫下、空调房等通风、阴凉的地方。降温方式要温和,避免骤降,如不应将中暑的孩子立刻抱进温度过低的空调房。
●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全身降温,也可以通过冷帕子敷额头降温。
●注意休息:让他们平躺仰卧,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并立即解开他们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
●药物祛暑:可以口服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物,还可以在他们的额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药物。但是家长不要擅自给他们吃退热药,或者抗生素等药物。
●饮食调理: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家长应让他们多次饮淡盐水,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盐分。基本恢复后,宝宝饮食要清淡,不要给孩子吃油腻的食物。多喝些绿豆粥、冬瓜汤、鲜果汁等。
●及时医院就诊:中暑症状严重,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高热、惊厥、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医院,以免延误孩子的病情。
记住:在童年期间只需要一次起水泡的晒伤,就会增加黑色素瘤的发生几率。所以家长要时刻注意防晒,让宝宝安全、愉快地在阳光下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