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原理课程第二节 质粒DNA的复制与拷贝数的控制
标签:
股票 |
分类: 基因工程 |
第二节 质粒DNA的复制与拷贝数的控制
一.质粒DNA复制的多样性
不同质粒DNA的复制在如下几个方面存多样性:
(i)对寄生酶的依赖性 (ii)DNA聚合酶的利用 (iii)复制的方向性 (iv)复制的终止(v)复制型
二.ColE1质粒DNA复制的启动
ColE1质粒DNA的复制,是从一个特定的复制起点(ori)开始,并沿着环DNA分子单向性地进行。控制此种质粒DNA复制启动的两种关键因素RNAI和RNAⅡ两种RNA分子,都是由ColE1 DNA转录产生的。其中RNAⅡ也叫做复制引物。RNAⅡ分子在转录起点附近同互补的模板DNA形成一种杂交分子,被RnaseH酶所切割,从而释放出3′-OH末端,作为供DNA聚合酶Ⅰ合成DNA的引物。RNAⅠ可以通过同RNAⅡ结合,以阻止其与模板DNA发生杂交作用。因此,从本质上讲,ColE1质粒的复制启动显然是受一种负反馈机理控制的。根据这种模型,细胞中RNAⅠ分子的浓度是随着质粒拷贝数的多寡而增减的。例如,若细胞中质粒拷贝数下降到正常数值以下的水平,RNAⅠ的浓度也就相应降低,于是质粒的复制也就受到较少的抑制,结果导致其拷贝数的上升。
三.质粒复制控制的分子模型
目前公认的用于阐释质粒DNA复制控制机理的分子模型有两种:其一是自体阻遏蛋白质模型(autorepressor model),其二是抑制蛋白质稀释模型(inhibitor dilution model)。前者的核心内容是,阻遏蛋白质的合成受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机理调节,而且其浓度是恒定的。后者的关键论点是,阻遏蛋白质是组成型合成,其浓度同质粒的拷贝数成正比。(1)抑制蛋白质稀释模型
抑制蛋白质稀释模型如图4-7
http://s3/mw690/002QFyFsgy6TITbHH3k72&690质粒DNA的复制与拷贝数的控制" TITLE="转基因原理课程第二节 质粒DNA的复制与拷贝数的控制" />
所示。它认为质粒DNA的复制,是受一种由质粒DNA编码的抑制蛋白质Cop调控的。细胞中Cop蛋白质的浓度是同质粒分子的拷贝数成正比,它抑制质粒DNA复制活性的作用方式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同质粒DNA的复制起点(oir)结合,直接地抑制质粒DNA的复制;另一种是通过阻断起始蛋白质Rep的合成,间接地抑制质粒DNA的合成。
(2)自体阻遏蛋白质模型
在抑制蛋白质稀释模型提出若干年之后,L.Sompayrac和O.Maaloe也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质粒DNA复制机理的自体阻遏蛋白质模型(图4-8)。
所示。它认为质粒DNA的复制,是受一种由质粒DNA编码的抑制蛋白质Cop调控的。细胞中Cop蛋白质的浓度是同质粒分子的拷贝数成正比,它抑制质粒DNA复制活性的作用方式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同质粒DNA的复制起点(oir)结合,直接地抑制质粒DNA的复制;另一种是通过阻断起始蛋白质Rep的合成,间接地抑制质粒DNA的合成。
(2)自体阻遏蛋白质模型
在抑制蛋白质稀释模型提出若干年之后,L.Sompayrac和O.Maaloe也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质粒DNA复制机理的自体阻遏蛋白质模型(图4-8)。
http://s14/mw690/002QFyFsgy6TITeAdm5ed&690质粒DNA的复制与拷贝数的控制" TITLE="转基因原理课程第二节 质粒DNA的复制与拷贝数的控制" />
原生态希望编录
这个模型对质粒DNA复制控制机理有两种解释:
1.质粒DNA的复制是由一种叫做起始蛋白质Rep引发的。Rep蛋白质编码基因rep和自体阻遏蛋白质编码基因atr是属于同一个操纵子,它们共转录成同一个mRNA分子。自体阻遏蛋白质通过同启劝子-操纵基因区(P/O)的结合作用,调节质粒DNA的转录作用,以维持细胞中Arr和Rep蛋白质处于恒定的水平。而后,由Atr蛋白质调节产生的Rep蛋白质,则是通过同复制起点(ori)的结合,来引发质粒DNA的复制[图4-8(a)]。
2.
Rep蛋白质是一种具有双重功能的蛋白质。它既具有自体阻遏蛋白质的功能,可同P/O区结合而抑制转录作用;同时又具有起始蛋白质的功能,能对复制起点(ori)发生作用,引发质粒DNA进行复制[图4-8(b)]。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