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马瑞翎的小说《最后的乐园》《树妖》(分别获过云南文艺基金奖、云南首届《百家》文学奖),往往给人一种看似平平实实,内心深处却涌动着惊涛骇浪,读后令人久久不能平静。这位云南永胜籍的回族女作家,多年来一直工作和生活在怒江,她凭借这股写作激情,历时五年再次创作了5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怒江往事》(晨光出版社2014年4月版)。
《怒江往事》截取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以一个特殊的视角再现了怒江大峡谷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沧桑巨变,为我们又一次展示了一种可贵的回眸历史、人生的姿态。之所以说她的回眸是可贵的,就在于作家通过在云南怒江大峡谷大量的实地采访、阅读历史文献、记载,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在此基础上,她以自我深切的认知、敏锐独到的感悟、形象典型的故事、自然素朴的语言回顾和呈现了一个地域近六七十年的发展变化,以及怒江特有的精神生态、自然生态的变化与变迁,这些生活在怒江的少数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所获得的文明与进步、沧桑与巨变等等,艺术地再现了怒江那段珍贵的往事记忆。
这部小说作品,以一条明线(亚哈巴的一生)与两条暗线(茶山、批提的一生)共同推进并不时交织。主人公三人(亚哈巴、茶山、批提)于少年时代结下深厚的友谊,此后以各自的独特方式展开不同的、却又有着种种联系的人生,共同成为怒江大峡谷新中国建立前后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制造者,最后在同一个秋季以不同的方式离开人间。作品把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以来的怒江往事一件件、一桩桩“如实记录下来”,作者把自己广泛收集的相关材料、信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对那些事件都作了较为细致、全面的描绘,而其中最能给人以新意和启迪的是她对地域文化的品鉴、文学创作心理的探究。
小说共塑造主角3人(亚哈巴、茶山、批提),次主角5人(阿邓四、阿洞扒、此阿畅、叔父勒墨迪、阿堆),他们都具有鲜明性格特点。其他参与故事演绎的人物12人,譬如阿邓四的姐姐阿娜仁,外国传教士杨思慧,亚哈巴的叔叔、巫师、缅甸大头人岗尼,还有岗尼的第十七任小老婆……等等,他们都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此阿畅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年轻的时候喜欢跟亚哈巴在一起。亚哈巴是不断进步的,但他是保守的。新中国建立后阿邓四去向他宣传新思想,他坚决不接受。他认为森林是山神的头发,山地是山神的皮肉,反对毁林造田。后来此阿畅首当其冲,被批斗。这些所塑造的人物,作者有意使用一种非概念性的语言,即类似于天真质朴的童话。人物的性格和处境促发情节,情节组成众多精彩故事,故事形成各历史事件……一幅幅图景、一幕幕活剧,极其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读了此书,人们可以透过亚哈巴、茶山、批提等几个不同类型人物的若干生活影子,可以让读者了解那段历史、认识那个时代;也可以借以增长见识、体味人生,感受文艺作品给人带来的真、善、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