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糖尿病综合治疗迫在眉睫

(2013-04-20 16:41:58)
标签:

杂谈

                                       糖尿病综合治疗迫在眉睫
               

                   http://s15/mw690/9b90786ftdbdf30c9509e&690


     这周的周一,我到一家省级三甲的综合医院送材料。因为是周一,门诊患者特别多,尤其是内分泌科,我不仅放慢脚步,恰巧看到有个牌子上写着营养门诊。我特别注意起来,因为现在很多医院有营养科室,但大多是指食堂,很少有门诊的,于是我进去想为有糖尿病的父亲做一个咨询。
    办公室里有一个年长一些和两个年轻的医生都在低头看书,待我说明来意后,那个年长医生特别高兴说:"你想的对,糖尿病患者应该有这个看营养科的意识!"我问:"大夫,那我父亲血糖控制不好,药又常常忘记吃,怎么办呢?"医生一下子急了:"那不吃药怎么行,不是拿自己身体开玩笑吗?"我说:"是呀,那我应该怎么办呢?医生很急的说:"要少吃啊!"我无奈的笑了:"他很饿,经常饿,控制不住。"医生马上从柜子里给我拿了一个小册子,告诉我回家看看吧,以后营养科会有病房的再来住院。
    我知道谈话不能进行了,离开医院,仔细的翻阅了小册子。竟然发现好多浅显的错误!看着医院那么多患者、医生,想起那些每天因为糖尿病什么都不敢吃的糖友们,真的觉得很无力、无奈的痛苦!希望我们每一个营养师都能做一个靠谱的营养师,认真的仔细的讲解糖尿病,把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掌握好并为患者所用。

    糖尿病教育是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病程、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讲解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不断接受糖尿病教育,糖尿病知识了解更多,自我管理能力得以不断提高。因次我们应加强开展糖尿病教育,特别是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或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引起的体内代谢失调和高血糖状态,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次、多食、疲乏、消瘦等表现,其并发症为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慢性病变可涉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视网膜、皮肤等;其诱因有肥胖、感染、缺少体力劳动、多次妊娠等。
积极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病人与营养师共同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预防和延缓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及其导致的残疾,不仅为个人和国家降低了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医疗费用,还建立了共同参与型的患者营养师关系,提高了营养师地位。

    方法:一、心理指导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长期进行,且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病人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和失望心理.营养师劝慰病人接受现实,积极面对疾病,并把烦恼告诉亲友,以便得到他们的宽慰,并请亲友监督,控制饮食,积极运动,监测血糖.同时,鼓励病人自我激励制定几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给自己一个鼓励。

    二、饮食治疗是基础治疗措施,它能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营养师为病人发放一些知识手册,利用健康教育长廊粘贴色彩艳丽的图片及形象生动的食物模型指导病人饮食.对于知识层次较高,糖尿病知识掌握好的病人,教会病人根据标准体重计算饮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每月组织一次健康教育,并请饮食控制好的病人做现身说法教育。


    三、运动,能促进糖的氧化作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精的目标。可在医师指导下选择运动方式及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年轻的患者可做游泳、打乒乓球等运动,年龄大的患者可做打太极拳、气功、散步等,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为了进免低血箱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并携带糖块。
    四、用药指导。指导胰岛素能促进糖原和脂肪的合成与贮存,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使各组织加速摄取、贮存和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故当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仍未得到控制时,应早期使用胰岛素,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要教会病人能自己注射胰岛素.可采取小组教育及示范教育方式,护士在操作时要边讲边示范,直到至病人掌握学会为止.还可把福相同教育的病人及家属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的讲解及示范.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需要精心组织,制定周密的计划,进行反复多次的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最大限度地让病人受益,引导病人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维持最佳健康状态,必须加强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营养师人员的业务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充分满足病人身心整体护理的需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