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性研究》鉴定结项申请·审批书 李
(2016-06-04 18:41:38)
标签:
结项报告 |
分类: 中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
新乡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鉴定结项申请·审批书
课 题 名 称
课 题 编 号
课 题 类 别
课题负责人
所 在 单 位
填 表 日 期
新乡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1月修订
填
一、本表适用于新乡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鉴定结项申请。
二、请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如实填写表格栏目,表格空间不够用时可加附页。
三、“课题研究综述”的写法和要求见相应表格中的“内容提示”。
四、将填好后的《新乡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鉴定结项申请·审批书》及课题成果主件(研究报告)统一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一式两份报送至新乡市教科所规划办,材料的电子文本(word形式)发至新乡市教科规划办结项专用电子信箱。邮箱地址:jks5081233@163.com。
五、主持人所在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主要合作者限填报5人以内。成果主件引用他人文献的内容,不得超过25%,否则视为抄袭,不予通过结题鉴定;成果附件包括与本课题相关的论文或获奖、发表情况等相关资料,并提供复印件。
六、新乡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讯地址:新乡市教育局(南环路与丰华街交叉口)教科所501室,联系电话:5081233。
一、基本信息
提交鉴定的 成果 |
成果 主件 |
1、形成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2、实验教师上展示课(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教案,研讨记录)。 3、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
||||||
成果 附件 |
2、开展阅读经验交流会,教师经验总结、论文集。 3、反映研究活动的图片、影像资料。 |
|||||||
课题负责人
信 |
姓 |
李松梅 |
职称/职务 |
中学高级教师 |
||||
电子信箱 |
Lisongmei2008@126.com |
办公电话 |
03737939009 |
|||||
移动电话 |
13949613183 |
|||||||
课题组主要成员信息 |
||||||||
姓 |
工作单位 |
职务/职称 |
承担任务 |
|||||
李松梅 |
延津县小潭乡胡堤小学 |
中小学高级教师 |
负责整理每个阶段,教师、学生各个活动记录材料,档案的统计与保存工作。 |
|||||
娄本芳 |
延津县小潭乡胡堤小学 |
中小学高级教师 |
负责收集组织各种活动及成果交流,总结汇报和研究所需资料的打印工作。 |
|||||
杨运耀 |
延津县小潭乡胡堤小学 |
中小学一级教师 |
负责拍照,整理图片,录像刻制光盘并整理。 |
|||||
齐 |
延津县小潭乡胡堤小学 |
中小学二级教师 |
负责审稿,修改,上传资料,以及每个研究环节的协调工作。 |
|||||
崔洪瑀 |
延津县小潭乡胡堤小学 |
中小学高级教师 |
督促各个成员按时完成自已的工作,确保课题如期完成。 |
|||||
- 1 -
二、课题研究综述
内容提示:研究内容、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效果等。(2000字左右) (一)研究如何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 学生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社会,学会选择,是学习与生活的必备能力。教会学生选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选择,首先是选择阅读的内容,给学习定向——价值取向与个性发展方向。 1、辨别阅读内容的是非,培养学生自觉抵制虚伪丑恶的能力; 2、辨别阅读内容的优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物,培养学生把握自己发展方向的能力; 4、选择阅读的重点,培养学生果断筛选,提炼重点的能力。 (二)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把通向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打开这扇知识的大门,走进书籍的海洋,体验自学成功的乐趣。所以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1、根据阅读不同的读物,指导学生灵活掌握“ 三读法” (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 根据阅读的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不动笔墨不读书” 。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 “?”、“= = =”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3)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制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3、根据阅读的目的,促使学生形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意识。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三)研究如何组织阅读的交流讨论 阅读的交流讨论,让阅读成果得以共享,提高了阅读效率,但由于是在动态中进行的,不利于教师调控和操作,因此也成为需要研究的内容。 (1)组织学生开展课前展示活动。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表达,把课外阅读的成果向同学展示。如文本的背景、作者介绍、相关知识等等,也可以讲一个故事,出一则谜语,背诵一首诗,介绍一条标题性新闻等。 (2)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讨论活动,在阅读后互相启发、补充、修正,完善自读的体会和认识。交流阅读中的收获,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疑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表演活动。鼓励学生读古诗,开展比一比谁背的古诗多;读优美的文段,进行诵读比赛;读寓言、童话, 进行表演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开辟宣传园地。充分利用教室墙报、黑板报,开辟“读书角”、“阅读之星”、“向您介绍一本好书”、“读书笔记”等园地,让学生有展示阅读成果的场所。学生可以摘录并张贴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或出手抄画报,或写名人警句条幅,形式不拘一格。 (四)研究如何拓宽学生阅读的渠道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各门课程,获得终身发展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但据统计,中国孩子的阅读量仅为欧美孩子的1/8,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急需拓宽阅读渠道,丰富阅读方式,提高阅读量。 1、扩大课外阅读的阵地。 (1)立足课堂向课外拓展。语文阅读课上,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前提下,补充与教材主题相一致的课外阅读材料。 (2)充分利用图书馆(室)、教学网络等资源,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广阔天地。 (3)增设班级图书角,定期举办“换书节”,引导学生交换自己的课外读物,在交流互动中进行阅读分享,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提高阅读量。 2、丰富课外阅读的方式 (1)学生自读 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对话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自悟、体验,相互交流,指导并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以纠正知识灌输和理性分析式的语言阅读教学的缺损。注重学习效果,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师生共读 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措施。我们要求教师发挥引领作用,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做一个忠实的读者,与学生一起围绕书中的问题展开交流探讨,既交流阅读的感受,又交流各人的读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撰写读书体会,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在阅读中教师通过巧设悬念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讲述书中精彩片段后嘎然而止,让学生带着疑惑主动走近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自己曾读过的名著、经典篇目……在共读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感受,一起成长。 (3)亲子共读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家庭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我们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真正走近孩子,走近父母,并渗透到他们的心灵。学校书写《为课外阅读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发出阅读倡议,为家长推荐学生喜爱的课外阅读书目;同时,学校构建读书交流的平台,定期开展“亲子阅读交流活动”,家长、孩子共谈家庭阅读的做法,交流学习的感受,共抒读书心得,在彼此的交流中分享读书的乐趣,增强阅读的兴趣,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丰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形式 (1)上好课外阅读导读课,如文学导读、名著导读,同主题导读等,为学生寻找阅读的突破口与方向。 (2)上好课外阅读交流课,在质疑解难中把学生的阅读向纵深引进,提高阅读的质量。 (3)上好课外阅读分享课,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的成果在班内展示,与同伴分享,相互借鉴、提高。 (4)上好课外阅读辩论课,针对学生在阅读中的不同观点、不同体验组织辩论,一方面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与众不同的个性化体验,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维水平得到提高。 (五)研究如何优化阅读的评价 阅读评价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但到底应该评什么,怎样评,才能使阅读评价为发展性阅读服务,应该是我们需要着手研究的。 1、评阅读兴趣。主要从学生的阅读态度与情感介入状况着手评价,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观能动性。 2、评阅读积累。坚持“上不封顶下保底”的原则,规定每个年级课外阅读的图书文章篇目、坚持阅读的报纸刊物,明确量化指标,考查学生是否完成规定的阅读量。 (1)定主题。低年级段以“感受童年的快乐”为主题;中年级段以“体验童年的成长”为主题;高年级段以“回味童年的生活”为主题。 (2)定内容。 低年级的读物有、《舒克和贝塔历险记》、《安徒生童话》、《你是特别的》、《弟子规》《三字经》、《三毛流浪记》(全集)、《林焕章的儿童诗》、《一千零一夜》、《亲近母语》等,一本精读,四本略读,以绘本、拼音读物为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中年级的读物有《爱的教育》、《昆虫记》、《格林童话》、《西游记》(少儿版)、《中华经典诵读本》、《中华美德故事精选》、《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伊索寓言》、《十万个为什么》、《中外名人故事》、《寄小读者》等,三本精读,八本略读,从童话、故事到中短篇小说,形式更加多样,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高年级的读物有《稻草人》、《青铜葵花》、《中华经典诵读本》、《居里夫人》、《童年》、《三寄小读者》、《红楼梦》(少儿版)、《城南旧事》、《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当代儿童诗歌选》、《上下五千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逊漂流记》、《我要做个好孩子》等,五本精读,十本略读,以中篇小说为主,长篇小说为辅,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评阅读习惯。整合学生、教师、家长这三方面的共同力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1)是否每天进行课外阅读;(2)是否在课外阅读时动笔做笔记;(3)是否在课外阅读中勤动脑、多思考、多探究。 4、评阅读体验与价值取向。从自读笔记、交流发言、试题解答等方面着手评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心理感受以及理解和把握能力。 5、阅读评价在原则上要重过程、重激励、多形式(自评、师评、互评等)、多展示(开展读书交流会、各种阅读竞赛、布置阅读展板、制作阅读小报等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
|
研究效果: (一)学生的变化 |
- 2 -
课题研究综述(续表)
|
三、学校或县区科研部门意见
科研部门负责人签字:
年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