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这个市场,目前处于见全面监管的高压状态下,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层层大力监管。这不仅仅指股市,大面上,是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再整顿和再监管,保险业、银行也及期货市场也是如此。回到A股市场,大家是否感觉,这A股的问题多年前就存在,现在只不过旧瓶新装而已,那么现在是否又到了一个死胡同,让我为大家梳理一下。
首先。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眼里的肥肉就是上市圈的那些资金,因为那时候不能减持流通,所以实在的就是募集资金。所以2005年前,大股东的违规,多表现为关联交易套取募集资金,因为股价跟利益没什么关系,所以最终市场在消耗完存量资金后陷入死局。
其次。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价成了重要的一环,而且行情在时间上,特别巧合。07年放开的中小板扩容,巧合的10年解禁期间,中小板牛市。
10年开的创业板,也是12底13年初开始了大行情。股价,减持是其最大的利益驱动。制约减持,大股东从股价上受益受限后,而新上公司是章程都有回报投资者条款的,也就是说,股价业绩做上去,大股东好处不多,反而要分红。
到了2009-2013年这段,A股新股的特点是超募,好多公司,印象里当时的碧水源、万邦达,海普瑞等等,一下子都是融到几十亿,超出募集。这期间上市的公司,发展出并购重组
消耗掉募集资金的玩法。但本质也是最终减持退出。第三,14年之后的新股,尤其是现在22倍PE左右发行的新股,其实扣除掉发行费用,融资数额并不多。控制增发和减持后,能做的文章就更少了。
那么,现在的模式的问题,就是国企蓝筹权重板块股这些。如果无法理顺股价和利益驱动关系,只靠业绩和分红来支撑的话,A股的确是没有底可言的。除非有市值考核或者类似效果的监督机制。中小民企业控制定增和减持后,利益驱动模式基本也被搞残废了。以现在的市场资金量和解禁减持的堰塞湖,再考虑到新股不断的抽去场内资金,如果没有令人信服的逻辑来理顺利益驱动模式的问题的话,A股基本就又回到2003-2005那个死胡同了。本质就是利益驱动模式。微信平台:姚道一。A股这个死胡同,现在或正在进行中。
海通证券姜超今日在发文称,中国股市之所以还在半山腰,在于我们的金融业出现了过度繁荣,扭曲了资金配置。过去几年的利率市场化,其本意是让利率由市场定价,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是结果适得其反,审慎经营的大银行、大保险相对规模越来越小,而无数的小银行、小保险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其变大的法宝就是靠高息举债,为了偿还高息成本其资金就源源不断流向高风险领域,包括2015年的股市、2016年以来的房市。(引新联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