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分钟K线战法之“借助成交量把握个股买卖点”

(2014-04-17 09:01:08)
标签:

错过

指导思想

日本人

低水平

就是

股票

分类: 技术探讨
15分钟K线战法之“借助成交量把握个股买卖点”

对于个股的短线操作15分钟K线的指导作用应列在首位。而要掌握这种战法首先要扭转一个传统观点:

按照以往的分析人们总是把放量上涨当做一种标准的进攻模式看待,本人却对此不以为然。为说明这个问题先例举一个极端化案例,下面是华锐铸钢去年底到现在的一段日K线走势:

[转载]15分钟K线战法之鈥溄柚山涣堪盐崭龉陕蚵舻汊

 

各位可以看到:该股自今年4月13日复牌(3月14日—4月12日曾被停牌)出现的第一个一字涨停后连续5个交易日缩量一字涨停。4月20日(图中绿箭头位置)放量出现最后一个涨停板,当天的成交量放出了上市以来的第二天量,而后一改之前强势开始了漫漫的熊途。

以前本人曾多次在个人的分析文章里阐述过一种观点:在股票的单边走势中,不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可视为一种平衡状态。这时成交量一直保持温和或缩量状态,股票保持原有趋势沿特定通道稳步发展。但是一旦成交量异常放大则预示反方力量的突然增强,原有的运行方向遇到了反方的阻力,预示原有的运行趋势将发生改变。上面这个案例正表明了这一点:4月13—19日受重组消息刺激该股复牌后一直无人肯卖,造成该股在卖盘枯竭的情况下单边向上,所以每日成交量都处在极低水平。4月20日成交量突然放大,表明卖盘突然加大,有人开始大举出货,打破了原有的单边上涨的平衡状态。从该股的后期走势上看那天出局的主体应该是庄家,庄家既然选择出局一般是不会给散户出逃机会的。而后该股又陷入了相反的一种平衡状态,同样也是单边走势,成交量持续萎缩或保持极低水平。

总结一条:成交量的突然放大往往预示短期趋势将出现转折点。下面就将此条应用于个股15分钟趋势研判之中。

下面就以本人在新浪模拟大赛中及实盘操作中600148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两笔操作基本同步。下面是本人直接操盘的一个资金账户的实盘交割单:

[转载]15分钟K线战法之鈥溄柚山涣堪盐崭龉陕蚵舻汊

 

 

交割单显示5月27日本人10:39分13.17元买入了600148。下面是该股5月19日—31日的一段15分钟K线走势,绿箭头位置为本人买入位置(10:30—10:45分那根K线),各位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中对照一下该股当时的位置:

 
 [转载]15分钟K线战法之鈥溄柚山涣堪盐崭龉陕蚵舻汊

 

 

下面讲解一下当时为什么选了这只股:

依据1. 各位可以看到光标位置(5月27日9:45—10:00分)那根K线的成交量水平较之前单边阴跌状态对应的成交量平均水平突然放大了1倍多。就是我上面说的“成交量的突然放大往往预示短期趋势将出现一个转折点”。下跌遇到了阻力,本质上就是买盘突然大举介入的一种表现。股票单边下跌时“不怕跌放量就怕无量跌”,这种观点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过。

依据2. 下面对照一下5月27日当天的沪指和它的分时走势:

 

 

 

[转载]15分钟K线战法之鈥溄柚山涣堪盐崭龉陕蚵舻汊
 
 [转载]15分钟K线战法之鈥溄柚山涣堪盐崭龉陕蚵舻汊

 

两张图中光标位置为同一时刻均为5月27日上午10:38分,但当时的走势却截然不同:沪指持续向下跌破了早盘第一低点,而600148却保持在那一刻之前的相对高位就是跌不下去,明显有买盘支持。本人正是那一刻进场的,而后它与沪指的分化走势各位可以看到。

 

本人计划陆续写一些有关15分钟K线操作技巧方面内容的文章,以上只是其中之一,以后还会写一些。

顺便分析一下大盘:

[转载]15分钟K线战法之鈥溄柚山涣堪盐崭龉陕蚵舻汊
 

本周五深综指终于突破了3月28日以来构筑的短期下行通道上轨20日线。各位可以看一下前面几个绿箭头位置,每次股指反弹遇此线必展开新一轮下跌。20日线充当了去年“416暴跌”中沪指5日线的角色,终结了一次又一次反弹。当时被市场称作“5日线的魔咒”。所以此次深综指突破20日线可视为结束3月28日以来这轮中级调整的一个信号,周五的盘面特征也支持这一点。不过周五的成交量放大异常表明抛盘开始加重,指导思想是前面提到的“成交量的突然放大往往预示短期趋势将出现转折点”。据此本人认为:下周初深综指将出现一个回踩20日线确认突破的有效性的动作,可视为一次极好的介入机会,最好不要错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