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谈盘口中的秘密(一)

(2013-05-17 07:42:13)
标签:

少主

内蒙华电

部分

易见

被套

股票

分类: 技术探讨

细谈盘口中的秘密(一)

 

  在分时走势的持续变化过程中,主力所有的作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无论涨还是跌,无论反向还是正向,主力的目的是一条不变的主线,投资者把握分时走势中的这条线索就可以把握全局。

在分时走势中,出货的手法多姿多彩,有拉升、有打压等不同的变形,不同出货手法的出现因个股前期不同的获利空间和当时不同的已出货程度密切相关,如果股价出现较规则的震荡方式出货,则可能是股票已到了出货后期。

震荡出货,在分时走势图上呈现股价规则的波动状态,上涨时股价顺利上扬,没有太多明显的回档,股价下跌时则小幅震荡盘下,从时间上看则是急涨和缓跌。显而易见,拉升时是盘内主力是主要的推动者,下跌时则是主力将筹码分散给市场投资者,主力用尽量少的资金量将股价拉起以吸引投资者的参与,而随着人们的不断成熟,更多的人会选择回调时买进,而主力正好趁机小心翼翼的不断卖出,于是股价在分时走势上显出较有规则的上涨和下跌节奏。但仅在分时走势上进行反复的震荡出货不一定会有很大的效用吸引市场投资者,主力在做这种操作时,会事先在日k线上构造非常好的向上趋势的图形,让投资者从整体判断到细节的观察都有很好的连续性,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分时走势营造的氛围,以期获得投资者的参与。运用这种出货手法,一般情况下股价已到了出货的后期,从资金成本考虑,主力为了节省资金,股价拉升高度必然有限,而且主力会在整个上升形态形成之初采用这手法,以希望因股价短期还没有太大升幅而获得更多投资者介入,短线而言,这种股票会有较好的上涨机会,部分筹码应该有小幅获利的机会,但整体升幅因为主力出货的本质而幅度有限。

http://zznc.9666.cn/zzncimg/263/gmkt3-1.gif  

我们来看看实际案例,今日(周二)盘中的晋西车轴,该股在早盘一度出现快速拉升,给散户的感觉就是气势凌人,由于该股近期走势十分强势,他在盘中如果走出这样的强势容易吸引场内资金跟风。但更多的细节东西在后面发生,股价急速拉升后理论上会出现快速回调,这是无可厚非的。不少投资者就喜欢等回调买入,可是他们会发现每次买入的点位都会被套。主力就是采用这种震荡下行方式开始出货。所以在这个区间不论你怎么买,都只能接了主力的筹码。

出货时从日k线的形态上也会反映出反复波动的特征,分时走势上是同样的道理,对于投资者来说,看到股价有规律波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每一种波动形态体现出的盘中主力的真正意图。

中长线的上涨趋势是较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市场投资者在作出判断时,需要做各方面综合的考虑,短线的上涨,尤其是一天的走势,判断起来就相对简单,就好像一场戏,每一节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投资者只要及时判断出市场中可影响股价走势的资金或筹码想要营造的气氛,就可以把握当天的走势。  在分时走势中,最先给投资者一种重要的心理影响的就是开盘价。对于想要营造走势的主力来说,会抓住第一时间让投资者感觉到股价当天的走势趋势,好像对人的印象,有了先入为主,就会比较固执坚持。开盘价有三种情况,高开、平开和低开,通常情况下,这三种方式代表了想要拉升、进行整理、想要打压的主基调,当然这三种可能完全可以出现相反的走势,这当然还需要对k线形态的整体分析。

此处我们仅分析正常情况下的分时走势,以高开为例,如果出现大幅度的高开,意味着市场主力想要快速推高股价并引起投资者的关注,这种迫切可能出于以下三方面的可能,第一,股价长期下跌,或者明显超跌,在大势环境较好的时候有强烈补涨的需要,此时股价上涨极其轻松,而且能够在当日获得市场较充分的认同,至于股票具体如何,往往不在当日考虑范围内,例如2001年11月21日大幅高开的金健米业,就属于这种情况,股价跳空高开6%,之后上封涨停板,盘面走势流畅,市场营造了一种非常明确的毫不犹豫的上涨氛围。类似的还有亚盛集团等;第二,前期已持续好转,但没有足够的升幅,在大势短线上涨趋势较强时,在缺少买盘的推动下,股价出现高开高走,例如2002年1月31日的中视传媒,内蒙华电等,主力运用高开的手法,营造上涨的气氛,目的是吸引人参与买入,阻止人们抛售,并期望进一步的变化;第三,需要完成强势洗盘,这是在强势市场里比较多见的快速洗盘方法,主力利用刻意的高开后回落整理,日k线上就会形成显而易见的大阴线,让一些信心不足的投资者及早离场,在目前的盘面中这种例子少见,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大势仍处弱势,没有多少主力需要这种盘中氛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