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均线系统之------10日均线法则\均线法则

(2013-05-14 06:44:58)
标签:

赚大钱

买进时机

只不过

不简单

应暂

股票

分类: 技术探讨

均线系统之------均线法则

 

1、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且略向上方抬头,而股价从均线下方向上方突破,为买进信号 8 g, ~7 v( c% Y# `7 `8 P
2
、股价位于均线之上运行,回档时未跌破均线后又再度上升时为买进时机。

3
、股价位于均线之上运行,回档时跌破均线,但短期均线继续呈上升趋势,此时为买进时机。
; D3 i# d. I* E& y& h. n0 P
4
、股价位于均线以下运行,突然暴跌,距离均线太远,极有可能向均线靠近(物极必反,下跌反弹),此时为买进时机。
; _3 ~2 q- D, P. o: k
5
、股价位于均线之上运行,连续数日大涨,离均线愈来愈远,说明近期内购买股票者获利丰厚,随时都会产生获利回吐的卖压,应暂时卖出持股。

6
、均线从上升逐渐走平,而股价从均线上方向下跌破均线时说明卖压渐重,应卖出所持股票。
+ x' j% b9 Q% Q; E; Z$ ~' |
7
、股价位于均线下方运行,反弹时未突破均线,且均线跌势减缓,趋于水平后又出现下跌趋势,此时为卖出时机。

8
股价反弹后在均线上方徘徊,而均线却继续下跌,宜卖出所持股票。
1 N$ W* d! Q# s( {+ B6 j
以上八大法则中第三条和第八条不易掌握,具体运用时风险较大,在未熟练掌握均线的使用法则前可以考虑放弃使用。第四条和第五条没有明确股价距离均线多远时才是买卖时机,可以参照乖离率来解决。
均线系统之------10日均线法则
十日均线的提法是:收盘价在十天平均线上才可以考虑买入股票。收盘价在十天平均线下必须卖出股票。

    比如你现在空仓,准备买入股票,必须等到股价上升到十日均线上,才可以考虑买入股票。有的股民马上就问某某股票已在十日均线上,是否可以买了。还有人问股票最高价通常在十日均线上,买入岂非套住?

    请注意我可没说过在十日均线上买入必赚。其实这只是前提条件之一。另一个隐含的条件是该股须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在我看来至少有20%的获利空间才行。但有无上升空间恐怕是最难回答的问题。涉及的因素很多,比如:大势如何(牛市,熊市,调整市),有无题材,庄家实力,离十日均线,历史套牢位的距离...且在不同的阶段,各种因素的影响比重是不同的。这里难以一一赘述。 字串7

    最后的决定将取决于你个人的经验和感觉,有时甚至还要靠点运气。买入的决定应该是最难下的。这就是我说的买入要谨慎。实际上没有任何买入是稳赚的,只有赢面大小。 字串9

  一但买入,情况就简单了(其实要做到也不简单)。如果你买对了,该股继续上升,你就一直等到该股最后跌破十日均线才获利了结,否则就一直持有。这就是我说的买对了要守得住。如果买错了,该股没几天就跌破十日均线,你也必须斩仓或平仓了结。也就是卖出要坚决。其实此简易十日均线法背后蕴含不少股市的诀窍。

  不少朋友看了我的文章后问,如果按十日平均法,非要等到股价涨到十日均线上才买,往往已经损失了从最低价上来这一段盈利;在跌破十日均线后才卖,又损失了从最高价下来这一段盈利。其实这正体现了著名的鱼身理论的精华。

    即在股价底价区,情况不太明朗,风险较大。属于鱼头,不好啃。还是避避为好。直至到发现股票进入明确的上升阶段后,风险较小,赢面较大时(鱼身)才买入。在股价上升的后段,虽然仍可能有上升空间,但风险已较大,就象鱼尾,也不宜介入。许多人都知道此道理,都要吃鱼身。

    但如何知道哪是鱼身呢?十天均线法正是提供一个客观的判断鱼身的方法。当股价从底部上来穿越十日均线时,我们可以假定鱼头已现,后面想必就是鱼身,只不过是鱼身大小的问题,所以可以买入。股价在十日均线上继续上升,鱼身在不断地展现,但未能看见鱼身的全部,当然不能卖。直到股价最后跌破十日均线,我们可以认为鱼尾已现。那一块是鱼身已经很清楚了,焉有不走之理。 

    有一种错误的做法是:当手中的股票涨了一段后,就觉得差不多了,把股票卖掉,说后面的鱼尾让别人去吃吧。但你说涨30%算鱼身,万一最后涨了一倍呢?你说涨了一倍算鱼身,如果最后涨了十倍呢?香港的红筹股最近有的涨到十几倍,让你做一定守不到最后。其实道理很简单,鱼身必须等到鱼尾露出来才能确认!可见做股票,只要能坚持正确的原则,不须有很强的想象力,一样能赚大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