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势操盘策略论(资金管理)

(2013-04-09 17:27:33)
标签:

市场波动

绝不

左右

必然性

资金管理

股票

分类: 技术探讨
任何操盘策略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市场分析基础之上的,与你的分析方法是统一的。所谓的盘感与直觉是不可能作为操盘的指导和依据的。操盘策略必须与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脱离了分析方法的操盘策略是不具备实战意义的。很多操盘高手将抄底与摸顶作为深刻的失败教训被排除在操盘策略之外,但对于我来说,抄底与摸顶却是基础和关键。由于我的分析方法以判断市场转折点为主,因此我的操盘策略与顺势操盘策略有很大的区别。步骤也许相同,但内涵不同。

 我的操盘策略由试盘、底仓、加码、平仓几个步骤组成。

  一、试盘策略:  试盘策略是在大势转折点存在比我们的预测提前出现的可能时采取的开仓策略。仓位极轻,开仓资金控制在10%以下,一般只有5%。

  在我们的分析方法里,由于不能完全确定为大势转折点,因此采用试盘策略,以此转折点极限价为止损位。

  止损不是一种操盘策略,而是贯穿于操盘始终的操盘原则。无论我们对自己的分析方法多么具有信心,但并不能保证我们每时每刻都能保持客观、冷静的心态。当我们犯错时,我们就用止损来纠正错误。只有止损才能防止侥幸心态。

  由于是试盘,因此随时准备逃仓。逃仓是试盘策略的重要防范措施。逃仓有两种:一种是止损,另一种是止盈。由于试盘不是在确切无疑的大势转折点开的仓,因此必须在下一个转折点对大势转折进行确认,如果这个转折点不是强化大势转折,而是强化以前的趋势,则采取止盈措施。【交易之路www.irich.info§ www.irich.com.cn 收集整理】

  试盘不以赢利为目的,关键还是为了平抑心态。无论试盘成功与否,对减轻患得患失的情绪具有降压作用。有时候,失去一次重要机会比做错更令人痛苦。

  二、底仓策略:底仓策略是在大势转折时进行的卧底或伏顶操作策略,开仓资金在10%以上,一般控制在20%左右,以转折点极限价为止损位。

试盘和底仓都是开仓操作,但区别是很大的。主要有四点区别:一是对大势转折的判断不同。试盘基于可能性判断,底仓基于必然性判断。二是心态不同。试盘虽然有变成底仓的可能性,但随时准备逃仓。底仓虽然也强调止损,但止损只是防范措施,无论行情千变万化,绝不止盈。三是仓量不同。试盘仓量轻,底仓仓量重。底仓仓量是试盘的4倍。四是目的不同。试盘以平抑心态为主,底仓以赢利为目标。底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续操作的基础和信心。

如果说短线操盘如闪电战,把握最佳时机,一击即走,那么长线操盘就如持久战,是策略、胆识、信心、意志的长期抗争,特别是在底仓阶段,由于缺乏浮盈的保障,只有止损价作为心理防线,非有“固守坚城”的决心难大有作为。很多顺势而为操盘策略皆以突破口为底仓开仓点,一方面是要等到趋势确认,另一方面就是为了避免这个“固守坚城”的艰苦卓越的过程。这也是卧底与伏顶的缺点所在吧。

 、加码策略:不知加码之害则不知加码之利也!
  从某种角度来说,加码比底仓更难操作。对于我们的分析方法,底仓操作的难度不在大势转折的判断,而在入市之后的坚守过程。加码的难度则在加码时机的把握。有时候,趋势运行一波三折,加码位置不当就会在今天涨停明天跌停的来回快速震荡中陷入被动,甚至底仓的浮盈全部被吞噬,变成浮亏。有时候,趋势运动痛快淋漓,气势如虹,为等待好的入市位置而错失良机。因此,趋势的运动节奏对加码操作十分重要。

 

  加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点数法,一种是形态法。各有千秋。
  点数法根据趋势上升或下跌多少点加一次码。点数是固定的。不同品种固定的点数不同。优点是有利于把握快速运动的气势。缺点是在一波三折的趋势中面对震荡要有坚定不移的稳定心态。

   两种方法的加码量是一致的,呈金字塔布局,以底仓量为金字塔的塔底,按0.618黄金分割率依次递减。

    平仓策略:
  在一个交易周期展开之前,我们根据对长期市场的分析判断,对整个趋势有一个大概的把握,而随着趋势的运行,大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发生转折将会越来越清晰。因此,平仓只是一出戏的自然落幕。

我们在趋势论中说过,任何一个趋势从开始到结束,都有一个蓄势、突破、整固、冲刺到消亡的过程。但是,有时候,消亡并不发生在大势转折之前,而在转折之后。  
   古人
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策略是死的,人是活的,就像兵法,只是一些基本法则的条条框框,运用的好坏,关键在于你的境界。对市场行情,有仰视的境界,平视的境界,俯视的境界。如果能够修成俯瞰的境界,超脱于市场波动之外,还有什么看不清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