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专业投机原理》(中)
(2013-03-11 08:50:38)
标签:
上升趋势线第一个走势图交易日段时股票 |
分类: 技术探讨 |
1.不论任何时候,不论任何市场,市场上永远是从底部-初升期-整理-末升阶段-顶部-初跌阶段-下跌过程中的整理-末跌阶段-底部。他们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直到市场的消亡,否则永不改变。
2.
判断底部的方法
(1)底部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在低迷的市场气氛中,不断传来利空但是股价却不再下跌。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机构大户利用市场气氛作掩护,大量进货造成的。
(2)底部形态形成过程中,成交量呈现价涨量增,价跌量缩的态势。
这说明股价的上涨建立在积极换手基础上,而股价稍有下跌,成交量就迅速萎缩,说明投资人的利润一有减少,或者略有损失卖出欲望就迅速降低。表明投资人心态转为稳定,后市会有上涨趋势。
(3)每当新股上市就跌破发行价值后,这一价格区域很可能就是中期的底部甚至长期牛市的底部。
股市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场所,一旦股价跌破发行价,就会造成新股申购者的恐惧,最终造成公司发行新股十分困难无法融资,管理层就必然要用利好来刺激股市,以保证股票的发行顺畅。所以说当证券市场上出现新股跌破发行价时,市场十有八九就是一个中期底部。
(4)底部形态通常较为复杂,历时也较长。
这是因为底部要有欺骗性,机构故意引导股价的波动,千方百计的掩饰自己的行动,绞尽脑汁改变图形,使其不像是底部,迷惑投资人。同时悲观的气氛使投资人的心态也很不稳定,时而冲动时而压抑,他们的情绪推动股价的波动忽上忽下,捉摸不定。因此底部形态通常较为复杂。
3.在整个形态形成过程中,每个股票持有者的心态和市场的气氛不同,会产生各种不同形状的整理形态,在卖出压力不是很强的时候往往容易形成矩形整理形态、上升三角形形态等。当市场抛压较大时,容易形成契形形态、旗形形态等。当市场气氛清淡,股票质地极好时,容易形成圆形整理形态。可以说每一种形态后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市场气氛,和投资人的心态。
4.
股价整理的意义
整理形态术语又叫洗盘,它主要有三个目的。
(1)清理出获利的筹码,提高市场的平均持仓成本。
如果机构不进行借势洗盘,高位时他所面对的是大量获利丰厚的投资人,这样在高位一有风吹草动,投资人就蜂拥而出了,机构自己就无法获利派发。因此,必须要他们在高位换手,来摊高平均持仓成本。投资人持仓成本越高,高位卖出欲望就越弱,这是机构顺利出货的前提。
(2)教育投资人不要轻易抛出手中的持股。
机构通过打压震仓,将不坚定的投资人赶走,再大幅拉高使抛售股票的投资人后悔万千,深感不该轻易卖出股票。而在洗盘过程中没有卖出股票的投资人,守得云开见日初,赚了大钱,今后再有大幅振荡也不肯轻易卖出该股了。使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更加坚定做一个长线投资者。这样在高位派发时,就不会和机构抢着卖出持股了。
(3)降低成本。
通过洗盘可以在较高价位卖出手中持股,在较低价位购回,摊低平均成本。
机构通过洗盘,一边撵走了意志不坚定的投资人,重新在高位引进了另一批看好后市的投资人。一边教育了继续持股的投资人,不要轻易买卖股票,长抱不懈才能挣大钱,并摊低了自己的持仓成本,一石三鸟。这样机构才能够在高位从容出逃。
(大象感悟:很多东西一定要从细节了解才能深刻。)
(1)市场气氛。不论任何时候,洗盘阶段的市场气氛都是令人悲观的,在这一阶段,投资人大多惶惶不可终日,担心股价再次下跌。市场上也总是不时传来利空的消息,很少有利好出现。
(2)形态形成过程中成交量呈现逐步明显减少,迅速萎缩的倾向。
在整理形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均成本一旦接近这一价位区域,投资人的卖出欲望就逐步减少,显示在图表上就是迅速萎缩的成交量,表示投资人心态良好稳定,卖出仅仅是获利丰厚所致。
(3)分时走势图上看,洗盘过程中股价上涨较为缓慢,并伴随较大的成交量。而下跌则正好相反,下跌的速度急促,成交量较小。
研判顶部的方法
(1)顶部形态的最大特征就是巨大的成交量,和热烈的市场气氛。只有趁着热烈的市场气氛,机构大户才能够顺利脱身,如果市场气氛清淡,机构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大量出货。而巨大的成交量是投资大众买进机构大量的出货造成的。
(2)从分时走势图上,我们可以发现,在顶部区域股价拉高极为迅速,而且成交量往往较小;下跌时速度缓慢,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
投资气氛热烈,广大投资人看好后市不愿卖出,持币的投资人积极买进,因此上涨迅速,买多卖少上升时成交量自然就小。而下跌时速度缓慢,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是因为投资人的买进和卖出都有挂单习惯,轻易不敢追逐高价,市场气氛一片大好时,投资人此时多希望买进股票以求获利,因此很多人开始买进,他们大多数在买进时都采取挂单等待的方法。通常股价越低买进的挂单越多,机构则是主动卖出,这样机构越卖价格越低,成交量就越大。一方面下方买盘较大,另一方面机构也故意放慢派发的速度,作出股价下跌时一步三回头的假象,欺骗投资人使他们认为下跌十分艰难,诱使投资人买进股票,于是就出现出这种现象。
(3)顶部形成前的一个高点,成交量往往已经达到了这一波原始行情的最大成交量,在随后的上涨过程中,尽管指数再创新高,但是成交量往往无力再放大了。换言之,成交量和股价不再继续价涨量增的现象,显得力不从心了。这往往是顶部形成的最早征兆。
如上证指数 1997.5.8 日牛市最顶峰时,市场气氛尽管依然异常热烈,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尽管股价不断攀升,但是成交量已经开始明显较前一个高点有明显萎缩的趋势,也就是说成交量与股价出现了背离现象,表明后市已经危如累卵。
这种现象的本质是大机构借良好的市场气氛,偷偷在某一板块大量出货造成的。我们可以回顾所有的历史走势,就可以发现,每次大盘见顶前,真正的超级大盘股已经有出货的迹象了。我们可以看一看马钢股份、上海石化、深宝安这些超级大盘股,他们在 1994 年 9 月、 1995 年 5 月 19 日、 1997 年 5 月 8 日这些大盘上涨的最后一段时间,尽管大盘在不断上涨,他们却在大盘离顶部最后一个阶段前,提前形成顶部。
这是因为这些股票的机构吸货较多,要出货必须要乘着最热烈的市场气氛,否则就无法顺利出货。大势上涨是因为大量的新股,以及过去的没有上涨过的股票(多数为垃圾股)上涨所推动的。因此,当我们发现指数不断创出新高,而成交量却没有创出新高时,就要小心是否大势即将见顶。
顶部一旦形成,换手率越大压力越大,这一区域越不容易被突破。这是因为股价跌破顶部之后,上面大量套牢盘会产生强大的卖压。所以我们选择股票时,就应该尽量避免选择这样的股票。
顶部形态与道氏理论中的熊市第一阶段,描写的完全是同一种现象,这一阶段的本质就是大户出货阶段。
末跌阶段
这一阶段是主跌行情。在这一阶段,大部分股票跌幅巨大,利空消息满天飞,公司不景气的消息每天都在公布,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在裁员,希望以此渡过难关。这是股价下跌最快的阶段,也是最具杀伤力的阶段,有的股票甚至以跌停板的方式下跌。过去深度套牢的投资者本来抱着死多头的态度,现在已经开始动摇,在失望之余忍痛割肉卖光股票,并下定决心以后再不踏进证券市场。绝大部分投资人都看空后市,最少也产生卖出部分持股的念头。就在这绝望之余,股票市场已经悄悄的见底,新的一轮牛市就要开始了。
在这一阶段下跌的主要是绩优股,因为这种股票的持有者通常是最后失去信心。这一阶段,实际上就是道氏理论的空头市场第三阶段,也是波浪理论的第八浪。
(大象感悟:要不然怎么会出现强势股补跌的说法啊。)
三)确认股价向上突破颈线的有效性
(1)突破颈线的有效性,必须以当日收市价高于颈线的 3 %以上为依据,幅度越大越好。
要求必须 3 %以上涨幅,这是因为大多数投资人在形态形成过程中,平均成本都在颈线附近,加上交易费用,股价涨至颈线处没有什么利润可言。另外还有一些投资者在其中屡次坐车,产生固执的念头 -- 除非在新高价卖出,否则决不卖。只有新进场的力量,有能力使股价一口气推高至颈线 3 %以上,释放这些急于出局的筹码,才表明行情是由大资金推动造成的,确实选择了突破的方向。
将收盘价作为确认突破的依据,是因为当投资人发现股价某一天大幅突破之后,他们就会赶到交易所认真注视股价的波动,经过一天充分思考,在收盘价之前已经作出了买卖的指令,所以最具参考价值。而开盘价或者最高价,往往不是在大多数的持股人的关注中出现的,因此意义较小。
(2)当天的成交量必须放出大量。
巨大的成交量代表高额的换手,表示低位买进的投资人获利回吐遭遇大资金进场产生。
但是放大到怎样的程度才算有效放大,在所有的技术分析书籍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根据以往经验,一般来讲向上突破之日的成交量,最少是在整个形态日均换手率 2 倍以上,才可以称为有效成交量,在这一基础上换手率越高越好。
(3)观察突破当日日曲线图的走势。
当日分时走势必须强势上扬,股价在上午收市之前,就已经经过较大幅度的上涨,而不是在下午收市前才突然大幅拉高。一个有效突破当日成交量往往极为均匀,在价跌量减,价涨量增的健康走势中完成突破。均价不断随着股价的上涨增加,随着股价的回落迅速萎缩,只有这样的走势,才有可能是有效突破,否则很可能只是一次假突破。
对于确认股价向下突破的有效性,以突破当日收市价低于颈线的 3 %以上为依据即可,而不需要有成交量的配合。因为只要实质造成投资人较大的亏损,就可以造成恐慌。每当股价靠近颈线时,就会出现卖压,而不需要实质换手。
有的话我想再说一千遍一万遍也不嫌多,那就是对于股价趋势的判定必须以总体波动判断,绝不能以点带面。如果希望获得长久稳定的盈利,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用心分析中长期趋势,而忽略短期的波动,以便获取可能得到的利润,否则损失的只会是是你的资金而已。
比如说道氏理论中,在牛市过程第一第二个阶段,主要上涨的是绩优股,而第三阶段是由垃圾股组成,这并非是什么没有原因的信口胡说。从投资心理来讲,在市场的前两个阶段,投资人因过去的损失较大,风险意识十分强,所以对后市的上升通常会较有疑虑。而绩优股有业绩支撑,所以他们通常在心理上能够接受,持有股票的投资人持股较为稳定,所以较为容易拉抬。如果是在第一第二阶段就是垃圾股,恐怕没有多少人肯跟进,股价稍有回荡,持股人因没有信心就会大量卖出,机构往往空吸一肚子货,也不见得能成功拉抬股价。只能在牛市的后期,随着投资大众的盈利,他们买卖股票的欲望随着获利信心越来越大,再加上绩优股已经涨幅过大,不再适于大幅拉抬,市场一片乐观通过比价心理,投资人开始认可垃圾股,只有这时主力大户才能够借各种题材,大幅拉高垃圾股和冷门股。
在下跌过程中,熊市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由垃圾股下跌为主。这是因为持有这一类股票的投资者,通常没有什么信心,完全受题材的诱惑,一有风吹草动就逃之夭夭,因此在熊市的开始垃圾股就开始大幅下跌。熊市第三个阶段,主要下跌的是绩优股,这是因为绩优股持有者,通常是最后才死心。在熊市刚开始,尽管利空不断,但绩优股的持有人相信手中的股票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但后来大多数股票的暴跌,使投资人持有优绩股的信心严重受挫,并且在此时真正的利空才被兑现,投资人才真正开始绝望大量开始卖出绩优股。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每一种市场特征加以分析,通过它们了解投资人的心理变动。因为每一种特征,都是投资人心理变化的产物。对道氏理论的理解,实质就是对大众投资人心理的理解。只要我们了解投资人的心理结构和变化,就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市场,并以此了解整个市场的变动原因。这是任何渴望成功的投资人必备的课程。
道氏理论当然有它的缺陷。道氏理论在实际运作中强调的是从大的趋势中获取利润,而忽略中期趋势的波动。道氏理论建议投资者从牛市的确立日开始持股,一直到熊市的来临。但是事实上,这种做法浪费了许多的投资机会。从多头市场来看,正如我们前面学到的知识,其实并不是在整个多头市场中,所有的股票一直上涨,在熊市所有股票一直在跌。实质上在牛市第一个阶段与第二个阶段,主要上涨的是绩优股、超级大盘股。第三个阶段中主要上涨的是垃圾股、冷门股、以及新股。在原始下跌的三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与第二个阶段,主要下跌的是垃圾股,第三阶段是绩优股。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完全可以在多头市场的第一第二阶段,尽量持有我们选出的最有潜力的优绩股、大盘股。在第三阶段中持有垃圾股、新股、冷门股。在不久将来,中国的证券市场有做空机制,我们可以在下跌的第一第二阶段,放空垃圾股,在第三阶段放空优绩股。这样我们即使选择的股票,不是在各个阶段中最出色的,总体一个循环下来,我们的成绩也极有可能是出类拔萃的,而不应该死抱一种股票。
股价朝一个方向波动到一定时候,总要改变方向,对于新趋势的开始,必须从突破的有效性加以确认。对于趋势线突破的确认与形态突破的确认基本一致,也是从突破支撑或阻力的幅度,与成交量的变化来确认的。
1 、不论是向上还是向下突破,当日股价收盘价必须超过趋势线 3% 以上为有效突破,幅度越大越好。但是从指数的走势图上看,在指数上涨或下跌时,很少有大于 3% 的幅度,所以指数突破趋势线就不能够以此为依据,只要指数突破幅度在 1 %以上,并连续三个交易日未跌破趋势线或回升至趋势线以上时,即为有效突破。
2 、股价向上突破下跌趋势线时,成交量必须放大,而且越大越好。充分的换手才是股价持续上涨的保证。但指数的突破仅仅是以指数突破的幅度为依据,而不理会成交量的变化,成交量只能作为参考。向下突破上升趋势时,成交量不用放大就可以视为有效突破。
有很多人认为,当趋势线一旦被股价横盘突破之后,往往预示着股价马上就要反转,是较早形成的买卖信号,应当及早进出。这种看法是不足取的,尽管趋势已经被股价横向突破,趋势的波动方向已经改变,毕竟趋势并没有反转,这时只有等待这一形态形成之后,被明确地向上或向下突破,才真正给出一个明确的买卖信号,而不应该急于进出。
五)趋势线的运用原则
1 、趋势线经过底部或顶部越多,形成的时间越久,这条趋势线就越有参考意义。
这是因为越是经过越多的支撑与阻力,发现这一条趋势线的投资人就越多,他们就会加入到高抛低吸的行列,来利用这条趋势线赚取利润,使这条趋势线越来越牢固。但要注意的是底部与底部,顶部与顶部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可太近。
2 、一条过于陡峭的趋势线,通常不具有实质意义,总体来说 30 度到 45 度的趋势线最有意义。
这主要是因为陡峭的上升趋势线,是股票上涨速度较快造成的。这样持有该股的投资大众平均成本较低,随着股价的上涨,获利越来越丰厚,这样越向上抛压就越大,很容易产生巨大的获利回吐压力造成股价狂跌。而一条陡峭的下跌趋势线,说明大众持仓成本很高,大多已经亏损严重,随着股价的下跌,往往很容易因投资大众的亏损惨重而产生强烈的惜售,改变股价波动的方向。只有经过充分换手的趋势线才是稳定的。所以一条陡峭的趋势线通常不具有实质的参考意义。
3 、在下跌过程中,股价在市场气氛较为热烈的情况下,大幅反弹形成的高点相连接,构成的一条向下倾斜的上档压力线。以及上涨过程中,在悲观的气氛下冲击形成的恐慌性低点,相连接的一条向上倾斜的下档支撑线。是最具意义的趋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