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线实战的35种基础技术动作(一)

标签:
股票 |
分类: 技术探讨 |
1.顶线
顶线现象的发生一般出现在股价由弱转强的初期或是某种试探性的攻击。它是股价内在能量多空转变的一个最先出现的信号。顶线一般不冲过压制均线。虽然这个信号之后还有最后一跌的过程。通过顶线可以对向下运行的长期均线有个“强制刹车减速”的作用。所以,有时顶线会进行二次或者三次,这时也是主力介入该股的最早时期和区域。如果顶线之后再次下跌,而不再创出新低,那么,下一次再攻击时,距离股价最近的一条中长期均线很容易被冲过,之后会形成一个短期的小顶,就形成冲线,下面是顶线的图形。
大象感悟:对于均线的东西,我觉得作为趋势研究者,可以研究一下,并不是说,技术的东西都是不好的,也有其合理性在里面。比如,顶线,这个概念,有其深刻的道理。熊市后期,能顶住长期均线,往往是转好的关键,很多股票图形都能说明这个道理。上面就是航天信息和马应龙的k线图,其中马应龙这次动作之后从10元一直到现在的30元左右。
2.冲线
股价经过顶线之后,一般会再有试探性的冲线动作。冲线一般是会将压制均线冲破后才完成这次攻击动作,也会再次回到均线之下去蓄势。一般而言,冲线比顶线的力量要强的多。经过冲线这一个动作之后,长期均线会由缓下扭转为平走状态,这是扭转形态最关键的阶段。当股价蓄势完成后,再次上攻,如果不破均线,则就演变为穿线动作
大象感悟:有时候冲这个步骤会省略,强势股票会直接,顶之后穿。很多刚开始上涨时的图形都是这样的,这一个顶和一个冲,一个穿对于抓住刚上涨的趋势,股票由弱到强,起着关键的暗示作用,起码存在可能性。
3.穿线
穿线就是股价冲破平走压制均线后,回落而不破该均线,当然有冲穿一次过的现象。其本质和目的就是股价波动中从空头趋势扭转为多头趋势的主要判断动作。此时的量能越大,越说明以后的上涨空间不会低,这个量是判断穿线时,股价上攻能力大小的重要依据。冲线可以有很多次,但是穿线仅仅只有一次。股价出现穿线的时机,大多出现在短期均线和中长期均线出现多线聚拢的状态,股价只需要一次集中能量的攻击动作就可以穿越多条均线的压制,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从中线博弈的角度看,进行穿线后是建仓的良机,当然,量如果太小,就可能变成冲线后回落。
4. 坐线
股价回落而不破长期均线,即为坐线。坐线回落时无量为好,坐线也可以看做是一次洗盘或者回震蓄势,坐线也常常是主力测盘的必要手段。当然,有些控盘主力是能坐坐,但是也破一下,就是反市场心理的一种操盘手法。坐线这个动作往往是主力控制操盘节奏和速度的方法。坐线发生一般伴随着缩量现象,技术上是一种股价短时期休整性质的动作。
5.拉线
当股价开始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由于速度和角度的大幅变化以及股价平均值的逐步上升,就会带动均线系统也出现运行速度和角度的加速改变。这种股价变化对均线系统的影响就是一种拉线现象。一般其影响顺序依次是短中长期均线系统。拉线往往是一只股票在运行中不断出现的重要现象。不同的只是股价攻击的时间和空间持续的长短,影响不同的均线系统。拉线是扭线动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拉线的现象出现,是股价启动的一个重要信号。如果股价连续向某一方向运行,而中长期均线不与之随行,那么股价只会是一个短期的攻击状态,当股价与中期均线的乖离率加大时,就会出现短时期向中期均线位置靠拢的现象。
6.压线
压线动作有两种:第一种,多方力量控制性的,是一种调整攻击节奏的动作。第二种,出现在“顶部扭转形态”中,空方力量逐渐增强,是股价向下扭转的初期技术动作表现。当股价经过一个阶段或者波段的攻击运行之后,股价在结束此攻击波段,形成构筑顶部扭转形态时,首先出现的多为压线动作——股价从高位回落压在均线上,一般不会击破该支撑均线。均线在经过压线动作后会减慢上攻的速度,有时候也会出现该均线走平的现象。股价在压线之后会再次起来,或者创出新高(此次是多方最后一次努力),或者难以越过前期高点,之后股价再次回落,一般会击破支撑均线。
以上六种线是最基本的扭线动作。对于底部和顶部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然,这些技术的分析是要建立在基本的大趋势的基础上,和基本面的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的。比如,大盘涨到高位时,比如现在的3300点,或者以后的4000点,自己的股票又是远远超过基本面静态和动态估值,已经高估了,在这种情况下,再出现这些技术指标,比如,高位压线等,是该舍弃的时候了,有舍才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