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谈市盈率、公式与炒股(zt)
(2013-02-23 07:04:57)
标签:
时间研究
万股
无穷大
最大值
时机
股票
|
分类:
技术探讨
|
1、关于市盈率的问题
网友:为什么市场对不同的行业给予不同的市盈率?他们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些行业只能10倍市盈率比如钢铁,而有些行业30、40倍,甚至有些60、70倍,为什么呢?20倍作为经典市盈率的基础又是什么呢?在我的印象里,如果按照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为基础,那各行业就应该是享受一样的参照市盈率;如果是从成长性的角度,目前市场对不同行业给予的市盈率也是非常混乱的,并不是根据成长性;如果从稳定的投资回报看,我们就应当以分红为基础确定市盈率。但显然,都不是。我记得先生曾经有一个公式,很注重成长性,但对市盈率也是主观性强一些,“制造企业三年后市盈率不能超过15倍”,为什么呢?
老股民:简单的说,市盈率就是计算投资回报的一种公式,就表示你的这一笔投资能够在未来的几年之中收回投资额。15倍的市盈率,就意味着你的这一笔投资需要15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投资本金,20倍的市盈率就意味着需要20年。所以,有人就愿意采用利率来作为市盈率的参照系,也就是说,有人愿意以利率的回报率来投资股票,那么其值得投资的市盈率公式为=1/利率。然后根据个人的偏好来采用长期国债利率或存款一年期利率或贷款一年期利率。其实,就投资说投资,在实体经济中,大多数的人是不愿意投资于这个投资回报率的,因为回报率太低。但在证券市场,却有人愿意以更低的回报率去投资,因为大多数人投资于股票的目的是投机,而不是纯粹的投资,这就是市场的非理性。当然,因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比较好,一旦发现这一笔投资不值得,那么我可以马上撤回投资,实行变现。这个流动性是实体经济所不能比拟的,所以,人们就愿意以低一点的回报率来投资于证券市场。
那么,作为价值投资者,合理的投资回报率究竟应该是多少呢?我个人认为,投资回报率应该要有一个底线,就是资本的保值增值。保值增值的概念就是让我的资本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率。根据西方成熟国家几百年来的数据显示,通货膨胀率一般在年5%左右,那么我的投资回报率就不能低于5%的要求。然而,由于证券市场是个风险莫测的市场,考虑到证券市场的风险,我们就应该适当的提高一点投资回报率预期,作为投资风险的补偿。所以,在西方成熟市场的这个投资回报率预期一般就定在8%左右,我也定在8%左右作为投资的底线。那么根据那个公式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合理的市盈率=1/8%=12.50倍。所以,在成熟市场那些缺乏成长性的笨大象们的市盈率就在8-15倍之间波动。假如未来预期成长性好一点,那么给予的市盈率就高一点,假如未来的成长性不足,那么给予的市盈率就低一点。在这里,是不能区别什么行业的,一切的一切取决于未来的成长性预期。
由于西方成熟市场是成熟的市场,他们的经济缺乏高速成长性,所以他们的市盈率定位在8-15倍就是合理的,就是因为那个投资回报率的具体表现。
同时,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体经济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假如同样的套用成熟市场的市盈率显然是不合理的。这就是某些崇洋媚外之人物的思维误区。在这里我就不展开评论,因为容易得罪一批人,就让他们去自省吧。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所以我也认为我们的市盈率定位在20倍是合情合理的,假如定位在与成熟市场同样的市盈率水平就是不合理的,就因为这个成长性。
就我们市场的本质来说,就是个政策市,或者说是一个投机市场,那么所谓的合理的市盈率只不过是一个给人买进的理由而已,因为大多数人是不会去考虑投资回报率什么的问题,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不会考虑这个问题的,包括号称价值投资的基金。
在投机的情况下,钢铁业因为缺乏讲故事的题材,所以得不到投机资本的青睐是合情合理的。其他的行业基本上都或多或少的具备那么一点点可以讲故事的题材,谁让你不具备讲故事的题材呢。比如目前的高速公路也是如此,同样的因为缺乏题材。
在投资的情况下,钢铁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大多数人没能力看清楚行业未来的景气度如何发展,所以就不敢贸然的在低位(因为也许还有更低)投资于钢铁业。但茅台酒五粮液之类的景气度几乎是没必要考虑的,人人都可以看清楚其长期的成长性,所以,就得到了那些所谓的投资资本的青睐。商业类、消费类具备景气度的稳定性,同时也容易看清楚其低速成长性,所以就得到了主力资金的追捧。
最后一个问题,由于制造业更多的需要资本投资来占有市场,来提高经营业绩,同时会受到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经济的约束,制造业往往又是周期性行业,容易产生周期性波动,而且制造业的发展有个天花板的制约,所以我把制造业定位在“制造业三年后市盈率不能超过15倍”。在欧美市场,还有着坚决不投资于制造业公司的群体呢。我们也可以从香港市场看出,在那边制造企业类的股票估值一般都是很低的。
道听途说:老股民兄,个人认为,市盈率的问题上,不应该是考虑到多少年收回本金的概念。应该综合考虑一个公司的成长性和诚信程度以及公司的财务稳健性和持续性。其实老股民兄的这个对市盈率的解释,个人认为应该是公司分红加盈利增长幅度来计算。可是有些公司并不能用这个方式来计算的。比如一个公司符合增长率20%,那么实际上不考虑股价增长的情况下,仅仅考虑分红(分红率50%)就没有问题的。可是如果一个公司增长率为负的,分红收益在你买的时候是8%左右,它依然在十年之后是亏损的一笔买卖。因为通胀率也是复合增长的。而你的投资公司增长率则让你无法抵御通胀的侵蚀。所以,个人认为市盈率仅仅只是一种相对衡量标准,它对于投资的唯一作用就是在判断公司发展的时候,不要让自己头脑发胀,而应该给自己一个安全边际。至于说投资的收益率和市盈率的判断最好分开,而不应该因为预期收益率多少,就给予多少倍的pe进行购买。实际上个人认为,很多计算由于缺乏复合增长概念偏差是很大的。所以就公司投资来说,公司的盈利增长应该比pe重要,至于说pe,个人是当作一个绝对标准来进行评估买入时机的。除非一个公司可以做到纯粹分红达到8%的复合收益率。
老股民:道兄误解了我对于市盈率的描述,我昨天的市盈率问题是单纯的市盈率问题,是从投资回报率为基础而得出的市盈率底线。今天我有必要加以补充,否则有人以为只要是市盈率低的就值得投资,那么就是我的误导了。
我的这个由投资回报率引伸出的市盈率投资底线是原则,而且我觉得这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前因后果。但是,我这个市盈率的概念并不是指当期市盈率,而是指未来的、预期的动态市盈率。这一点请大家务必注意。
比如说目前宁波联合(600051)的当期市盈率为12倍,招商银行(600036)的当期市盈率为78倍,两者相差6倍多,但我并不认为宁波联合就更值得投资,反而是存在着某种风险。这就是未来预期的原因,这就是成长性的原因,所以就需要加上未来成长性的预期,炒股票就是炒预期。所以说,预期市盈率比当期市盈率更重要。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还是用我的那个公式计算为说明问题吧。
假设1,a公司06年每股净利润1元,目前股价为100元,当期市盈率为100倍。根据各方面趋势判断,公司未来三年的增长率在100%左右,三年以后的两年有可能继续年增长50%左右。试计算a公司的内在价值。
假设2,b公司06年每股净利润1元,目前股价为10元,当期市盈率为10倍,根据各方面趋势判断,公司07年业绩将降低50%左右,公司08年业绩将继续降低20%左右,09年将继续降低20%左右,10年以后行业景气度将有所提高,业绩将提高30%以上。试计算b公司的内在价值。
假如你机械的按照市盈率来投资,那么你就有可能会选择10倍市盈率的b公司,而不会去选择100倍市盈率的a公司,你说对不对?我们现在就采用我的那个公式来计算一下他们彼此的内在价值,看看究竟是哪一个更值得投资?
内在价值的计算公式为:10*每股利润*(1+第一年增长率)*(1+第二年增长率)*(1+第三年增长率)*(1+综合性系数)=内在价值。
两家公司的未来三年增长率系数已经有了,我们现在就给予他们一个综合性系数,考虑到a公司的前景比较好,三年以后的成长性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就给予a公司80%的综合性系数。考虑到b公司虽然连续三年的业绩下降,但第四年以后将有所增长,所以就给予综合性系数100%。代入公式:
a公司内在价值=10*1*2*2*2*1.80=144元。
b公司内在价值=10*1*0.50*0.80*0.80*2=6.40元。
计算结果,a公司的内在价值为144元,b公司的内在价值为6.40元。那么,如此,这两家公司的投资价值不就一目了然了。
通过计算结果,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可以接受100倍市盈率的a公司,而不能接受10倍市盈率的b公司,因为,100倍市盈率的a公司比较安全,10倍市盈率的b公司并不安全。
当然,假如你准备进行投机一把年报行情,那么显然b公司更具备投机价值,也比较安全。近日南钢股份的走强是不是就说明了这一点呢?所以说,炒股票是艺术不是科学。
2、关于公式
老股民:首先,在这里我有必要提醒一下朋友们,我的这个计算公式是为了取得比较价值,并不意味着在这个内在价值以内就可以买进的价格。因为还有着很多的因素需要考虑,比如说市场趋势、行业景气度的不确定性,市场的投机因素等等。同样的道理,因为证券市场有着上涨时涨过头,下跌时跌过头的特征,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在稍许超过一点价值的时候就卖出。
进一步说明比较价值的含义:既有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之比较,还有a价值与b价值之比较,另有长期价值与短期价值之比较,更有a公司价值比与b公司价值比之比较。所以,单纯计算某个公司内在价值的意义并不大。在使用某个工具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问一下自己:我准备好了吗?
在这里,理解、运用工具没问题,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可以的,但更重要的是在于判断及预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个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时间,需要积累,需要自身不断的学习。所以,目前我们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想如何运用这个工具。在我们还不能毛估估预测的时候,这个工具是不能使用的。就好比是武术工具中的三节棍,当你能熟练运用的时候威力很大,但你在初学时有可能会伤了自己。
下面我们就看看两个现成的例子,会不会误导自己呢?
(1)网友:我是新股民,今年10月份才开始看你的博客,一看发现老师确实是位很好、可信任的、很专业的投资者。所以立即搜索博客里以前的资料学习,很有收获,谢谢!
自己买了万科被套20%。最近老师在讨论内在价值的问题,感觉它很实用、对研究股票很重要。学习以后也很想试一试,不过不知道大致是否正确还请老师指点,谢谢!
以万科为例:我看了很多报道都评价他有年复合增长60%,综合系数确定为1.85和2。由于三季度每股收益0.29元,07年按0.4元计算。
内在价值=10*0.4*1.6*1.6*1.6*1.85=30.31
内在价值=10*0.4*1.6*1.6*1.6*2=36.86(算极限吧)
但是看报导大概在46~50?
请问老股民老师我自己上面的思路、程序当中是否正确?谢谢!
老股民:0.4是什么?
网友:0.4元我是按万科的今年前三季度0.29元去平均,即每季度0.1元计算而来。(是不是很傻的计算)
刚才我查了一下国信证券的报告(可能11月份的)他07年对万科的预计是这样的净利润额大约51.28亿元,而万科总股本68.7亿,计算得每股0.75元。自己假设000002每年增长50%,综合性系数自己确定为0.85。
000002的内在价值是否=10*0.75*1.5*1.5*1.5*(1+0.85)=46.83元
老股民:根据这位先生的回答是“刚刚查阅了一下国信证券的报告,国信证券的报告预测是0.75元”。至于说“0.4元我是按万科的今年前三季度0.29元去平均,即每季度0.1元计算而来。”的预测方法,对于其它的大多数企业,这个预测没什么大的问题,但房地产却是个特例,不能采用这一种方法,因为房地产企业有可能第一季度就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业绩。
很显然,这位先生竟然连系统里面的f10都没看,那么你拿什么来预测未来呢?你又怎么能保证自己的预测尽可能客观的毛估估呢?你又怎么能让自己自信起来,能在下跌的过程中坚持自己的判断或者说计算?这样的计算还不如没计算!很容易自己骗自己,从而伤害了自己的人民币。
从万科的f10资料就可以发现,公司在10月30日公布了一个预增公告,0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0%-150%。根据f10我们就可以看见万科的总股本为68.72亿股,06年的净利润为21.55亿元,06年的每股净利润为0.314元(摊薄)。按照深交所的惯例,预增公告同比增长100%-150%之间的一般实际增长大概在130%-150%之间,我们毛估估取中间数增长140%就行了,那么07年的预测每股净利润毛估估在0.754元。呵呵,你看看,我不用看那些专业报告,就仅仅是依照公司的公告信息就可以一下子得出与专业人士同样的预测结果。因为这个已经有公司的预增公告,所以说太简单了。
呵呵,继续下去。
万科08年的高速增长没问题,所以我也同意按照60%的增长率计算,但由于目前房地产景气度处于相当的高位,未来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不敢给予09年、2010年同样的增长率,因为我看不清,从稳健的角度出发,所以就给予未来2年的增长率为0。作为房地产优秀的龙头企业,因为连续两年的零增长,所以我们可以适当的提高一点万科的综合系数,我们就给予2.50的最高(呵呵,可能太高了)综合系数。那么我们现在就把这些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万科的内在价值=10*0.75*1.60*1*1*2.5=30元。这就是我所计算的内在价值,虽然说和你的计算结果并没有什么差异,但计算过程中的差异就大了。
(2)网友:找了一晚上,终于把您以前的文章找到了,把您的沽值体系串连成一体,上下求索多年,今夜茅塞顿开哦!!内心之狂喜激荡难以自抑!唯有向您致以最深切的敬意!谢谢您!
这是使用您的沽值法则对002003(纽扣企业)的沽值,望老师给予点评:
10×0·729(06年)×(1+0·52)×(1+0·41)×(1+0·30)×(1+0·8)=36·55元
36·55÷29·57(现价)=1·24倍
说明目前股价严重低估,安全边际很高!比琢磨10年后自由先进流折现科学实在多了!
002003在07年9月每10股转增3股,,预计2007年度净利润比上年增长50%-70%,则07年最高为0.8元每股的业绩,(0.8-.0729)/0.729=0.098,所以上面的公式就变为:
10×0·729(06年)×(1+0·098)×(1+0·41)×(1+0·30)×(1+0·8)=26.41元
现价29·57元!
结论:已经高估了!
同一个公式为什么结果不同,还是没深刻理解lgm公式的内涵。
老股民:这个计算的问题与上一个有所不同,也并不是对于公式的理解错误。这一个的问题在于002002今年已经两次送股,总股本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伟星股份06年的净利润为6543万元,目前总股本为14006万股,每股净利润摊薄为0.47元,根据公司的预增公告,公司07年业绩同比将增长50%以上,我没研究过这个公司,所以我们就按照惯例来预测今年的增长率为70%,那么07年的每股净利润为0.80元。这些问题都是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下面我就引用一个新人兄的留言作为这个问题的结束:
新人:投资者的圣杯,是被已经证明过不存在的东西,但是这里却有部分朋友把老股民大哥的综合性系数选股法看成是类似于圣杯的东西,我想老股民大哥对此一定是感到很无奈。
何谓投资者的圣杯,就是有一种固定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就可以保证投资人在资本市场稳赚不赔。既然投资者的圣杯根本不存在,那么老股民大哥的综合性系数选股法也不会是圣杯。
我认为综合性系数选股法仅仅是老股民大哥投资方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整个体系之中唯一可以量化的部分,也是核心部分。但仅仅会用这个公式是不够的,你还必须将公式中各个因子尽可能准确的预测出来,这种能力这绝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具备的。此外,这个公式什么时候用,怎么用也很重要。有时候用这个公式是为了卖出,有时候用这个公式是为了买入,而有的时候却是为了腾挪,如何把握这些不同,我觉得需要自己慢慢悟的,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悟性不同,基础不同,最后的体会也会不尽相同。
3、公式的补充
危柳:买股票买的是未来预期.这里撇开短线买卖行为,从中长期来说,因为公司的收益状况是动态波动的,投资者应该考虑的是当前股价和未来某时刻(1年2年3年...)公司的价值之间的差值,并把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可能偏离幅度(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也纳入考虑范围,并以尽量采用保守的预期,来进行投资决策.
假设某个股,当前价格p1,未来3年后的价值为v3,价格为p3,价格偏离价值的比率为a, a=p3/v3
,可按经验给a取一个偏离最大值a1,按照保守的原则,我们假设3年后的价格往下最大偏离价值,则p3=v3*(1-a1)
那么保守地,当前p1价格买入,3年后价格至少会为p3=v3*(1-a1),获得收益至少是: v3*(1-a1)-p1
一般地,我会假设个股未来3年后,其保守市盈率该给多少,估算出其保守价格,再根据目前价格算出可能收益率,然后考虑是否要进行投资,投多少.
其实原理跟先生的方法是一样的.
老股民:是的,你的这个计算公式与我那个原理是同样的,可以说是同出一辙。大家可以试试看的,是不是采用这个比较方便一点呢?在我看来是一样的。其实,在这里最重要的还是未来业绩的预测,也就是未来的动态市盈率,这就是个考验个人的判断力以及预测能力的问题。最后,我还是采用危柳先生的留言作为结束语。
至于目标个股的未来市盈率给多少,或者说先生公式里的综合系数是多少,这是个比较个性化的事情,跟不同个股,以及各个投资者对股市的经验、风险偏好、对目标企业的认知等等有关。先生公式里以10倍pe为基准,乘以综合系数后,可以小于10,也可能大于10。
而关于静态pe,可以不用太在意,重要的是未来的pe。特别是对强周期性的企业,今年如果亏损,pe就根本算不出或者说是无穷大,而明年可能每股收益几元,对应现在价格才5、6倍pe,那现在比较具有投资价值。
公式或方法有了,重要的还是要对企业进行研究,否则有公式也没用。一定要对目标企业有足够的了解,对其未来几年的发展情况有足够的把握,确定性尽量要高。
当然,如果心态不行,尽管公式有了,对企业分析也非常到位了,那失败的可能还是非常高。心态对于技术分析派和价值分析派、短线或中长线,都是极其重要的。
4、关于炒股
网友:炒股,没有10年以上的磨炼,任何所谓方法对你来说都是假的。如果你炒了10年股以后对股市的热情依旧或更甚,你的炒股方法也就自然形成了。当然,这10年你必须很用心的了。
所以,过早地宣称自己掌握了炒股方法,那一定是假的,也是危险的,因为会导致你过早离开股市的,也就没机会找到真正适合你的炒股方法了。
猪八戒的哥哥:我很同意这个朋友的观点.目前这里的大多数人多少都学过一些价值投资的原则,来到这里又和老股民大哥学了一些价值投资的方法.并获得了满意的收益.这时就会产生错觉,以为自己找到了打开财富大门钥匙,看到他们信心十足有些教条的坚持某些方法的态度,的确还是有点担心的.我的建议是:当你的方法没有经历过一轮熊市检验之前,你最好先认为是这轮牛市造就了你.你的收益是因为遇到了牛市.
老股民:是的,这就是我的担心。因为在这里有几个人愿意承认这一次的赚钱,不是我的能力而是市场的上涨。
作为过来人,猪哥哥说的比较含蓄,怕伤害朋友们的自信心。在此,我就直白的和你说一句话吧:假如你没经历过过去的腥风血雨,那么你两年来的业绩还是不能算数的。假如你觉得已经找到了在市场赚钱的方法,觉得炒股票赚钱并不是想象中的难。那么,我和你说,你还没有具备在股市生存的能力。因为,在熊市中的有些问题,是你在牛市中根本就无法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