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谈盘口中的秘密

(2013-02-17 17:49:08)
标签:

股票

分类: 技术探讨

细谈盘口中的秘密(1)

在分时走势中,可以看到很多主力意图的表现,无论是多么娴熟的操作技巧,多么“天衣无缝”的事前策划,在股市中“人算不如天算”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就给投资者判断主力的真实想法创造了机会,但是在看盘过程中,如果非常专注于分时走势,再加上自己先入为主的心理,很容易被一些细小的非主要因素误导。这就像股市里的那句俗话所说的:“空仓的人等着跌,满仓的人等着涨”。投资者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认知程度决定了投资者的操作中成功的因素。

 

我们知道每天的分时走势组成了股价的短线、中线和长线趋势,中长线趋势无法左右,但短线的以及当日的走势是很容易受到大资金或大筹码的拥有者的影响,对这种短线行为的分析有助于对中长线走势的把握,不过,这种走势很容易让人忽视对全局的认识。散户投资者大多数都会受到股价涨跌产生强烈的心理影响,一般情况,股价在明显上涨之后,涨势才会明朗,投资者看清这种趋势时才会考虑买进,这样就形成了分时走势中投资者的先入为主,再分析股价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分析建立在本身已涨的基础之上,这时感情是主导,而当涨的基调深入投资者心中后,盘面点点滴滴的变化都会引导投资者作出向上涨的可能判断,对此是非常难控制的,有时甚至是不知不觉,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会先入为主,就像“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目光只会跟着风景走,判断更多的只能是凭直觉了。

 

在思考和判断过程中,事实的真相就摆在我们面前,每一个人都是细心者,但如果将看盘的重点放在小的方面,就没有时间看清大方向,就洞察不到影响股价未来趋势的本质因素了。股市里,一定要深入其中后,适时和及时的站出来,粗中要有细,更重要的是还要细中有粗,才不会模糊了大方向。从收盘价看,股票的变化只有两种,一是涨,二是跌,但仅以此判断未来股价的走势远远不够,要想更多了解盘面具体的变化,一定要看分时走势的变化,最普通的比如拉升的时间上就有很多文章,在此我们重点探讨一下在尾市时急速拉升的案例。

 

其实盘中很多细小的现象都是可以反映出问题的,思考者多次向投资者讲诉,任何股票只要走势与大盘相反,或者趋势更强则必有你不知道的因素在其中。而盘中分时的走势更能说明这个现象。不少投资者经常会发现,大盘暴跌有些股票依然能纹丝不动,感觉自己已然处于人间仙境一样。同样也有不少股票借大盘暴跌之际,盘中突然拉升。不断的让自己在5分钟涨幅前列出现,让自己在大众面前闪光,投资者就要想想这是为什么了,而不是一股脑的追涨杀跌,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同样的,不少股票也在尾市出现急升走势。尾市急升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在收盘最后一分钟时股价出现异常的放量拉升,股价的变动呈跳跃波动,这种尾市拉升的手法只是投资者短时间的需要,有时可能是为了粉饰帐面利润,有时是为了引起市场关注,多是一种信心不足的表现。这种手法在股价大幅上涨之前一般不会出现,在股价主趋势完成以后才比较常见。第二种,量价配合非常完美,出现正常的价涨量增,此时股价流畅上扬,在很短的时间里出现让人赏心悦目的上涨,成交量也呈现极有规律的持续放大,因为主力要在有限的资金量下实现股价涨幅的最大化,所以在时间上多选择收市前半小时内完成整个拉升,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涨势非常强劲,上涨已迫不及待。这种尾市的急升主要是主力为了吸引市场投资者参与,集中资金和筹码在短时间里交易,做出极具实力的股价形态。这种结论基于两点:第一,主力并不想增大持仓量,在分时走势的交易中,股价一口气上涨,并不是主力拼命想要货,而是在大量交易下利用投资者心理喜好的变化有效抑制抛盘,上方看起来很大的抛盘实际上是在主力的预期中;第二,主力想要做高股价的幅度已经有限,所以选择尾市,否则完全可以开盘后拉升,就可以买到更多筹码,尾市拉升说明主力已无心恋战;第三,尾市拉升不会给投资者充分的时间思考,一般会依据追涨心理行动,可见主力是想让市场持有者持有,观望者买进。

 

能在尾市急速拉升的股票一定是控盘程度很高的股票,主力已不怕被散户发现,完全是通过这种手段尽可能的让人参与,也就是说,此时主力的目的多是出货,而此后股价的整体上涨空间已经有限,对于投资者而言,此时追高参与无异于刀口舔血。

 

股价上涨意味着市场有较强的获利预期,尤其在上涨之初,市场正常的思路应该是尽量的买进,可在分时走势中并不经常是这样,有些时候迫切需要股价上涨,但市场实际并不是愿意买进,就会出现不想吸货的拉升,想要出货的拉升,这种分时走势反应了主力想要尽快离场的决心。

 

细谈盘口中的秘密(2)

在分时走势的持续变化过程中,主力所有的作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无论涨还是跌,无论反向还是正向,主力的目的是一条不变的主线,投资者把握分时走势中的这条线索就可以把握全局。

 

在分时走势中,出货的手法多姿多彩,有拉升、有打压等不同的变形,不同出货手法的出现因个股前期不同的获利空间和当时不同的已出货程度密切相关,如果股价出现较规则的震荡方式出货,则可能是股票已到了出货后期。

 

震荡出货,在分时走势图上呈现股价规则的波动状态,上涨时股价顺利上扬,没有太多明显的回档,股价下跌时则小幅震荡盘下,从时间上看则是急涨和缓跌。显而易见,拉升时是盘内主力是主要的推动者,下跌时则是主力将筹码分散给市场投资者,主力用尽量少的资金量将股价拉起以吸引投资者的参与,而随着人们的不断成熟,更多的人会选择回调时买进,而主力正好趁机小心翼翼的不断卖出,于是股价在分时走势上显出较有规则的上涨和下跌节奏。但仅在分时走势上进行反复的震荡出货不一定会有很大的效用吸引市场投资者,主力在做这种操作时,会事先在日k线上构造非常好的向上趋势的图形,让投资者从整体判断到细节的观察都有很好的连续性,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分时走势营造的氛围,以期获得投资者的参与。运用这种出货手法,一般情况下股价已到了出货的后期,从资金成本考虑,主力为了节省资金,股价拉升高度必然有限,而且主力会在整个上升形态形成之初采用这手法,以希望因股价短期还没有太大升幅而获得更多投资者介入,短线而言,这种股票会有较好的上涨机会,部分筹码应该有小幅获利的机会,但整体升幅因为主力出货的本质而幅度有限。

http://zznc.9666.cn/zzncimg/263/gmkt3-1.gif  

我们来看看实际案例,今日(周二)盘中的晋西车轴,该股在早盘一度出现快速拉升,给散户的感觉就是气势凌人,由于该股近期走势十分强势,他在盘中如果走出这样的强势容易吸引场内资金跟风。但更多的细节东西在后面发生,股价急速拉升后理论上会出现快速回调,这是无可厚非的。不少投资者就喜欢等回调买入,可是他们会发现每次买入的点位都会被套。主力就是采用这种震荡下行方式开始出货。所以在这个区间不论你怎么买,都只能接了主力的筹码。

 

出货时从日k线的形态上也会反映出反复波动的特征,分时走势上是同样的道理,对于投资者来说,看到股价有规律波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每一种波动形态体现出的盘中主力的真正意图。

 

中长线的上涨趋势是较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市场投资者在作出判断时,需要做各方面综合的考虑,短线的上涨,尤其是一天的走势,判断起来就相对简单,就好像一场戏,每一节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投资者只要及时判断出市场中可影响股价走势的资金或筹码想要营造的气氛,就可以把握当天的走势。  在分时走势中,最先给投资者一种重要的心理影响的就是开盘价。对于想要营造走势的主力来说,会抓住第一时间让投资者感觉到股价当天的走势趋势,好像对人的印象,有了先入为主,就会比较固执坚持。开盘价有三种情况,高开、平开和低开,通常情况下,这三种方式代表了想要拉升、进行整理、想要打压的主基调,当然这三种可能完全可以出现相反的走势,这当然还需要对k线形态的整体分析。

 

此处我们仅分析正常情况下的分时走势,以高开为例,如果出现大幅度的高开,意味着市场主力想要快速推高股价并引起投资者的关注,这种迫切可能出于以下三方面的可能,第一,股价长期下跌,或者明显超跌,在大势环境较好的时候有强烈补涨的需要,此时股价上涨极其轻松,而且能够在当日获得市场较充分的认同,至于股票具体如何,往往不在当日考虑范围内,例如2001年11月21日大幅高开的金健米业,就属于这种情况,股价跳空高开6%,之后上封涨停板,盘面走势流畅,市场营造了一种非常明确的毫不犹豫的上涨氛围。类似的还有亚盛集团等;第二,前期已持续好转,但没有足够的升幅,在大势短线上涨趋势较强时,在缺少买盘的推动下,股价出现高开高走,例如2002年1月31日的中视传媒,内蒙华电等,主力运用高开的手法,营造上涨的气氛,目的是吸引人参与买入,阻止人们抛售,并期望进一步的变化;第三,需要完成强势洗盘,这是在强势市场里比较多见的快速洗盘方法,主力利用刻意的高开后回落整理,日k线上就会形成显而易见的大阴线,让一些信心不足的投资者及早离场,在目前的盘面中这种例子少见,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大势仍处弱势,没有多少主力需要这种盘中氛围。

 

 

细谈盘口的秘密(3)

开盘价往往决定着股票一天的走势,也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很多股票都是在开盘价上做文章,希望因此能对投资者做出有利自己的引导。开盘有多种形式,较引人注目的一种是出现明显幅度的高开。  

 

高开有两种可能,第一,有准备的高开。这种现象在股价强势拉升过程中较常见,因个股所处的不同运行阶段有不同的差异,这种有准备的高开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第二,没有准备的高开。市场出现较强烈的求大于供的现象,导致股价以市场行为自然的高开,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突发性利好的时候,降低印花税或者暂停新股上市,对整个市场来说,是系统性利好,市场有较强的短暂的买进需要,当日大多数股价明显高开,属于一种突然性利好导致的高开,同理,对于一只股票而言,有突然性利好时,也会出现高开,不过高开的情况比较复杂,这里又分两种情形,一,主力实力较强,并在利好公布之前已有一段时间的筹码收集行为,这时应对突发性利好,虽然有些匆忙,但会在较短的时间做出相应和正常的变化。在盘面上,这种情况的股票经常高开幅度较大,但在集合竞价时对应的撮合量并不大,因为主力有信心往上拉升,对于开盘后的走势有应变策略;二,市场没有任何准备,或者有些不太明确的反应,但整体而言,属于没有准备的状况,此时运作其中的主力还不想这么早暴露,有突发利好时,股价高开的幅度必然不大,但集合竞价的撮合量却很大,原因和前者相反,主力没有信心,或者说实质上是不想就此拉升。

 

例如,2001年11月28日的宏源证券没有准备的高开。中国证监会在前一天宣布,决定调整证券公司增资扩股的现行政策,凡依法设立的证券公司均可自主决定是否增资扩股,证监会不再对证券公司增资扩股设置先决条件,这一新政策对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放宽了条件,简化了程序,对券商来说是重大利好,宏源证券属标准的券商概念股,于是当天开盘该股在此利好的影响下,高开3%左右,集合竞价撮和量有十万多股,与前一天全天成交不足五十万股比,属明显放大,之后股价出现急速的拉升,但成交量始终没有有效放大,股价最终冲高回落。根据以上的分析,这种现象属于主力并不想借机拉升的走势,由此判断股价的后市走势,可能还会有较长时间的震荡整理,而且当天的上涨不能与主力的步伐协调,整理的时间会比正常情况下延长。

http://zznc.9666.cn/zzncimg/264/gmkt3-1.gif

这种没有准备的高开很多见,如果得出这种判断,短线的操作策略应该是逢高卖出,在有利好的情况下该涨不涨,日后一定还会有低点,这种盘面走势意味着正面临着较有把握的做差价的机会没有抛盘怎么拉升,这个题目让人心生疑惑,的确,看起来非常矛盾,但是在股价上涨过程中确实就有这种没有抛盘的拉升,仔细观察个股的分时走势,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种好像不合理的合理存在。

 

在分时走势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股价成交手笔突然放大,并有较强的连续性,不禁会想,为什么会有人突然齐心协力的买进和卖出,但事后看到股价下跌或上涨的结果,可以推测这种买卖可能是市场中大资金和重仓持股者想要吸引市场投资者关注和参与的大张旗鼓的表演。通常情况下,在分时走势中,股价会突然大规模放量,急速上涨,那种涨势不可挡,在很短的时间里,不加任何思考的对上方出现的有规则的均匀的大买单毫不犹豫的通吃,此时有个最明显的特点,股价直线上升,回调时间短暂,这种盘面的语言仿佛告诉人们,想买就高价追买,而且股价有强烈的上涨欲望。如果说,主力的目的是让这种涨势给市场投资者一种示范效应,希望别人参与,那么主力是想要卖出,但盘面表现主力却在大笔买进,此时只有一种可能,该股在当时其实没有抛盘,所谓主力吃掉的大笔卖单是自己的,初听没有抛盘不太可能,但事实上,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比如东方电子,股价从24元多一路跌到4元多,在这么一段长长的下跌过程中,该抛的早就抛了,没有人看到4、5元的低价还会再抛,相对而言6元也是非常低的价格,一样不会再想割肉求生了,所以在这种极低的价格区间,如果股价反弹,并不会有抛盘的,这是一种合理的市场情况,那么东方电子在去年11月放量的上攻,卖出的量只可能是自己的,当然最初买入的量也是自己的,分时走势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这种不合情理的有规律的交易。

http://zznc.9666.cn/zzncimg/264/gmkt3-2.gif

比如2001年11月22日,该股上午停牌,下午复牌后,股价一口气到涨停板,只有一种可能会走出这种走势,就是市场没有人抛售,这是一段没有抛盘的拉升。为什么会这样,解释只能是主力通过这种强烈的上涨势头吸引市场永远存在的投机客而出货,而东方电子跌到几元后仍有人出货,综合分析技术面,这是完全成立的。

 

细谈盘口中的秘密(四)

精彩的广告是为了吸引观看着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分时走势中,如果股价的上涨轰轰烈烈,也就不是单纯拉升这么简单,就像广告的目的是让人们买,这种为了吸引人们关注的拉升目的也一样是为了让人们买进,所以说“冲动就是操作中最忌讳的魔鬼”。

 

一般情况下,股价出现明显的拉升,甚至是持续的强势上涨,往往已是股价运行的后期阶段,即出货阶段。是短线派发,还是中长线的彻底出货?短期内市场筹码必然是呈明显的分散状态,但是在分时走势中,这种判断并不清晰,因为想要出货的筹码为达到相对高位出货数量的最大化,必会在交易中细致地维护盘面,让投资者尽量买进和尽可能长时间的持股。对于主力而言,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大胆的欲擒故纵的手法,即想卖就拼命的买进,这种方法是出货的极有效方法。

 

第一,人们都有从众心理,在分时走势中,如果投资者不仔细分析是谁在买卖,看到有人迫切买进,很容易因为从众心理而匆忙介入;

第二,对于大成交量抱有希望,当看到股价在放大量交易时,会有理智地想,这些买进的人不会鲁莽行事,却不知主力就是利用投资者这种心理变化迷惑人们;

第三,股价有良好的k线形态组合,这是投资者安心参与其中的最大理由,而对于主力而言,想要出货,必会处心积虑,短期好的形态出现也并不难,但会让人们在主力最希望有接盘的时候介入。

http://zznc.9666.cn/zzncimg/265/gmkt2-1.gif

在周一的暴跌中,600497驰宏锌锗在开盘后义无返顾的震荡盘上,不顾大盘的下跌,放量上涨,这对主力来说是兵家大忌,但该股借助媒体优势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概念,此时已到了不得不涨的时候。在股价上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单笔大单交易,并有较长时间的持续性,股价显出很强的抗跌性和很好的上攻性,但这与盘面的实际情况是矛盾的。在分时走势中盘整阶段,成交量是递增的,分析盘面的结果是压力越来越大,而正常的拉升应该是随着强势盘整的进行,压力越来越轻,还有当日的成交量是前一日的一倍多。该股表现出量过大的异常,如果是正常的拉升,不应该有这么大的量在此处分散,综合而言,该股这种上涨是主力想要吸引市场眼球而作的拉升,目的和结果都是出货。  

 

有谋划的事多是暗中成事的,当人们看见一只好股票时,发现该股早已默无声息涨了很久,分时走势中这种情形依然存在,不到万不得已,没有股票会大张旗鼓的张扬,此时是投资者最应该谨慎的时刻。

 

但也由不少投资者认为主力疯狂拉升是高举高打,疯狂吃货的背后可能是筹码不够。其实筹码的收集是一段较长的过程,但往往总是等股价走出收集区域才会恍然大悟,从实际操作角度看,这种发现显然是滞后的,不过,如果能仔细观察分时走势图就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滞后性。 

 

在分时走势中,筹码的收集有两种典型的方式:拉升吸货和打压吸货。这两种手法在盘面中表现得很简单,反复上涨和反复下跌,但只从股价的变动形式上是很难判断出主力就在吸货,还要从盘口买卖节奏、买卖数量的变化中不断验证自己的判断。

 

在拉升吸货中,股价的拉升速度是尽可能的慢,这与想要出货的拉升截然想反。当盘整或下跌已没有筹码出局时,为了吸货主力不得不拉升,但同时必然要加大买入成本,为协调这种矛盾,股价在分时走势中必然是尽量缓慢上涨,成交量的变化则没有明显规律,因为是收集筹码,细节的量变具有随机性。

 

打压吸货相对复杂,股价在分时走势中会出现较剧烈的宽幅震荡,主力希望通过股价的下跌震出恐慌盘,通过急跌后的反弹让信心不足者逢高离场,此时成交量的变化呈较规则的下跌放量,反弹缩量。此外,在盘口交易中表现出反向思维和正向思维的交错运用,这主要是主力区别对待不同思维投资者的结果,对于普通投资者,主力运用反向思维可以实现自己的意愿,对于比较成熟的投资者,有时正向思维才可以让他们的操作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以在盘口上的挂单具有多变性,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仍能通过对分时走势的通盘分析明了主力根本的意图。

http://zznc.9666.cn/zzncimg/265/gmkt2-2.gif

例如,2010年的一只大牛股600143金发科技就属于拉升吸货,该股经历了前期长时间的下跌后,股价最大跌幅达到50%,对于大量高位持有股票的人来说,有较强的自救需要,但自救之前,首先要在底位回补,即摊平成本的筹码再次收集,当天的分时走势中,股价一路震荡向上,小幅上涨,从股价不急不躁的上涨中,可以发现主力的目的并非是推高股价。盘口交易中,主力有意摆放了许多大单,有时在卖盘连续挂单,有时在买盘挂,有时则是买卖盘同时挂单,盘中交易连续,但成交手笔并不规则,在缓慢的拉升中明显有种较坚决的买入力量,而盘口的反复活跃的变动,反映出主力较迫切的操盘心理。

 

 

============================================================================================

从开盘成交额判断指数走势

本文结合上证指数开盘成交额进行期指操盘策略的讨论,主要分析为何开盘成交额代表主力投资者的意图,怎样结合图形和成交额来使用这种有效的方法,在使用中怎样改善和结合其他技术指标来取得成功。最后分析得出该种方法适合于大波段操作和日内趋势操作。

一、开盘成交额为何代表主力投资者的意图

首先,我们先来定义一下什么是开盘成交额,9点25分到9点30分五分钟的总成交额,我们称之为开盘成交额。

 

股市是一个信息博弈的场所,投资者各尽其能收集信息。国内股市开盘之前,一般我们都能得到欧美外盘金融市场的走势(包括股市、期市、汇市)和欧美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与经济政策的变化,同时由于日本、韩国开盘较早,我们也能对当天亚盘开盘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国内经济数据和政策变化一般也会在早上公布,或者十点左右公布。所以一般在积累了18个小时之后,在开盘之前市场上囊括了全天大部分的信息,包括外盘情况和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方面的信息,这个时候人们做出的决策相对较多,尤其是成熟投资者的决策,成熟投资者基本形成主力投资者,影响大盘走势,所以这个时候的量能是能够较真实地反映买卖力量。

 

我们也知道集合竞价是具有实力的资金而为的,是一个各种力量形成的短暂供需平衡,否则定价不可能完成,具有实力的资金一般对该股有重要的影响力,所以我们可以推测上证的所有股票的集合竞价就代表了主力投资者的思维。我们先假设由于前景不看好,或者提前得知某信息的利害,主力投资者就会先于其他消息不灵通者出货,在第一时间大幅减仓。借助某种利好或者技巧多出货,开盘成交就成为最快捷的出货手段。众多主力投资者的协同出货在瞬间就会出现巨量的抛盘,从而形成较高的换手,同样主力投资者想吸货,正好和想出货时相反。主力投资者有先于散户而动的能力和倾向这也是我们分析的一个基础。

 

从供需平衡上来说,当供需稳定增加和缩减时不会产生供需的极度不平衡,也就不会引起市场逆转的现象,但是供需极度的不平衡时就会出现逆转,当供给远大于需求时,市场就要暴跌,当供给远小于需求时就会暴涨。

举一例,2010年1月11日,受到股指期货要推出的利好影响,金融板块以几近涨停的价格开盘,同时在分时图上,9点30分放量78.3亿,当天暴跌89点,最高下跌104点,到2月3号下跌了411点,跌幅达13%。下图就是经典的开盘巨量暴跌图。

http://zznc.9666.cn/zzncimg/263/gmkt2-1.gif   

(2010年1月11日上证指数分时走势)

我们知道主力投资者出货绝不是一天两天就完成的事情,他们都需要一个较为完整的操盘计划,所以开盘成交额一般是较为规则的放量和缩量过程,出现异常,就是主力投资者有所行动,我们就要有所察觉。

从量能比上,一般开盘成交额在近段时间内(一般可以参考八天时间)日均开盘成交额的1.6倍到0.6倍属于正常范围,经常会沿着原来的趋势走动,一旦超过3倍量能时一般会形成一段下跌走势,超过五倍量能就是暴跌,而且大盘要几个月之后才能有所好转。假如出现小于0.5倍,一般也意味着上涨。

 

从开盘成交额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主力投资者的意图,我们主要分析2005年以后的股市状况。一般开盘成交额在70亿以上,大盘基本见顶,放量下跌开始,跌幅一般要超过15%,同时要结合当时所处大盘所在位置;如果开盘在6亿以下,一般大盘会有一波小反弹,或者阶段性底部形成,但是毕竟买卖力量都不强,所以反弹要看处于大盘的位置,一般这种走势如果没有后期的放量上涨,反弹力度不会很大;假如开盘在4亿以下,基本大盘会形成底部,然后走出一波牛市行情,从效率上来看,上限(70亿)和下限(5亿)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我们可以从心理学上来分析,当开盘成交额非常大的时候,主力投资者出货,意味着他们不看好后市,当开盘成交额非常小的情况下,主力投资者不愿意出货,也就是对于目前的状况他没有兴趣卖掉,一般他还会在此时买股票。所以开盘成交额能看出主力投资者对于股票的需求程度。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开盘成交额70亿元以上的交易日大盘的走势。2009年7月29日上证分时走势,开盘成交额在76.8万,前几日开盘成交额平均在30亿,其中7月27日开盘成交额就达到40.2亿,这天就预示着大盘要见顶,29日后大盘在短短的一个月内下跌了838.2点,达24%。2007年5月30日开盘成交额达到150亿,这绝对是个天量,这天的前几天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抛盘,从4月30日开始上证开盘成交额平均45亿左右,5月21日达到了76.7亿,在5月30日后大盘下跌843点,下跌幅度达20%。

http://zznc.9666.cn/zzncimg/263/gmkt2-2.gif

(2008年11月4日上证指数分时走势)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开盘成交额4亿元以下的交易日大盘的走势。2008年11月4日,当天开盘成交额只有3.4亿,成了2008年的大盘底部,11月4日最低价离上证前期最低点1664只有9个点。当然从2007年10月16日以来,小于6亿的开盘成交额很少,不过随着底部的到来,6亿的开盘成交在2008年6月16日出现,当时点位在3000左右,然后形成长达3个月的振荡,反弹力度较弱。在这轮下跌中,我们很自然的发现,随着底部的到来,低量也逐渐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只要到了4亿以下,底部基本来临。

 

============================================================================================== 

成交量变化八阶律

许多股民投资者对于成交量变化的规律认识不清,成交量是看盘的一项重要本领,好的感觉源于平时的学习与积累,非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成交量的分析与K线分析相结合,能更为准确地理解市场的交易情况,洞悉股价变化的奥妙。这里将成交量变化八个阶段总结为“八阶律”。

1、量增价平,转阳信号:股价经过持续下跌的低位区,出现成交量增加股价企稳现象,此时一般成交量的阳柱线明显多于阴柱,凸凹量差比较明显,说明底部在积聚上涨动力,有主力在进货为中线转阳信号,可以适量买进持股待涨。有时在上升趋势中途也会出现“量增价平”,则说明股价上行暂时受挫,只要上升趋势未破,一般整理后仍会有行情。

2、量增价升,买入信号:成交量持续增加,股价趋势也转为上升,这是短中线最佳的买入信号。“量增价升”是最常见的多头主动进攻模式,应积极进场买入,与庄舞

3、量平价升,持续买入:成交量保持等量水平,股价持续上升,可在期间适时参与。

4、量减价升,继续持有:成交量减少,股价仍在继续上升,适宜继续持股,即使如果锁筹现象较好,也只能是小资金短线参与,因为股价已经有了相当的涨幅,接近上涨末期了。有时在上涨初期也会出现“量减价升”,则可能是昙花一现,但经过补量后仍有上行空间。

5、量减价平,警戒信号:成交量显著减少,股价经过长期大幅上涨之后,进行横向整理不再上升,此为出货的信号。此阶段如果突发巨量天量拉出大阳大阴线,无论有无利好利空消息,均应果断派发。

6、量减价跌,卖出信号:成交量继续减少,股价趋势开始转为下降,为卖出信号。此为无量阴跌,底部遥遥无期,所谓多头不死跌势不止,一直跌到多头彻底丧失信心斩仓认赔,出大的成交量,跌势才会停止,所以在操作上,只要趋势逆转,应及时止损出局。

7、量平价跌,继续卖出:成交量停止减少,股价急速滑落,此阶段应继续坚持及早卖出的方针,不要买入当心“飞刀断手”。

8、量增价跌,弃卖观望:股价经过长期大幅下跌之后,出现成交量增加,即使股价仍在下落,也要慎重对待极度恐慌的“跌”,所以此阶段的操作原则是放弃卖出空仓观望。低价区的增量说明有资金接盘,说明后期有望形成底部或反弹的产生,适宜关注。有时若在趋势逆转跌势的初期出现“量增价跌”,那么更应果断地清仓出局。

=============================================================================================

优化BBI指标捕捉长线黑马

BBI又叫多空指数,多数炒股软件都自带该指标。BBI是通过将几条不同天数移动平均线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出的一条移动平均线的综合指标,BBI指标本身就是针对普通移动平均线MA指标的一种改进,任何事物都需要在不断推陈出新的改进中才能进步发展,技术指标也不例外。BBI计算公式为:

BBI=(3日平均价+6日平均价+12日平均价+24日平均价)÷4

 

从多空指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多空指数的数值分别包含了不同日数移动平均线的部分权值,这是一种将不同日数的移动平均值再平均的数值,从而分别代表了各条平均线的“利益”。事实上,多空指数是移动平均原理的特殊产物,起到了多空分水岭的作用。应用法则:

1、股价在高价区以收市价向下跌破多空线为卖出信号。

2、股价在低价区以收市价向上突破多空线为买入信号。

3、多空指数由下向上递增,股价在多空线上方,表明多头势强,可以继续持。

4、多空指数由上向下递减,股价在多空线下方,表明空头势强,一般不宜买入。

BBI的本质上是对MA的一种改进,所以,也具有一些类似于MA的缺点:

1、指标信号的滞后性,常常会发生股价已接近短期头部时,BBI才出现买入信号,股价已接近短期底部时,BBI才出现卖出信号。

2、指标信号的频发现象,特别在趋势不明朗时,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3、在移动平均线指标MA中,设置了多条平均线,分成长、中、短期,并且同时应用,相互比对,非常有效地弥补了单一平均线的缺陷。而BBI指标只设置了一条平均线,仅起到了短期多空分水岭的作用。

 

EBBI改进方案

设置一条长期BBI指标和原有的BBI配合使用,长期BBI的计算公式原理是分别计算股价的6日、18日、54日、162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如果用软件计算那就太简单了,只要调用EMA函数就可以了。

EBBI=(6日EMA+18日EMA+54日EMA+162日EMA)÷4

EBBI指标的源代码(可复制到通达信、大智慧中):

BB:(MA(C,3)+MA(C,6)+MA(C,12)+MA(C,24))/4;

EBBI:((EMA(C,6)+EMA(C,18)+EMA(C,54)+EMA(C,162))/4;

EBBI的应用技巧

1、EBBI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及时捕捉长线黑马,当股价处于低位区时,BBI由下向上突破EBBI为长线买入信号。判断上穿有效性的标准要看BBI是从远低于EBBI的位置有力上穿的,还是BBI逐渐走高后与EBBI粘合过程中偶然高于EBBI的,如是后者上穿无效。虽然这个买入信号不能保证买入的股一定100%的成为大黑马,但纵观沪深两市的所有大黑马,几乎全部在低位发出了BBI上穿EBBI的买入信号,所以,不再举例。

2、EBBI的优点并不只是买入信号,还在于它的趋势判断上,如果BBI始终在EBBI之上时,表示股价处于强势状态,可以继续持股,是骑稳黑马的有力工具。如果BBI始终在EBBI之下时,表示股价处于弱势状态,可以继续持币,投资者可对比自己手中的股就会发现EBBI会指示你从2200点直到今年1月都持币。

3、EBBI虽然是优秀的指标,但不是万能的,它只是在某些方面为你提供方便的一种工具,和所有的工具一样,只能在特定的方面发挥长处,就像你不能用勺子去切菜,不能用刀去炒菜一样,EBBI也不能用于对短线趋势的研判,它非常适合于长线投资者。

4、EBBI对于卖出信号的研判也是其缺点之一。千万不要简单的推理“BBI上穿EBBI为长线买入信号,那么BBI下穿EBBI为长线卖出信号”。如果这样,就大错特错了,当BBI下穿EBBI时股价早已失去半壁江山。如果EBBI始终处于递增过程中,可以坚定持股,如果EBBI一旦拐头,就要小心,这时不一定是头部,但要结合其它指标加以确认。

5、EBBI不太适合对指数计算和观察,但BBI可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